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015-05-12李俊峰
李俊峰
心理学认为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创造性的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和兴趣、动机、意志、进取心、好奇心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动手操作、组织协调等能力。在诸多的因素中,创造性思维是核心。开发和培养儿童创造力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以及儿童本身的主观因素。学科教学也是其中的主要渠道之一,单就语文学科而言,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1 树立创造意识
创造意识是创造力培养的心理和前提,只有具备了创造意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才能从自发走向自觉、从盲目走向科学,从而充分发挥创造的主观能动性。为此,语文教师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为创造力的培养作好铺垫:
1.1 采用多种形式,树立创造观念
教师可在课堂上举办有关创造奥妙方面的小型专题讲座、设立创造专栏、刊出班级墙报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影响创造力培养的因素和掌握培养创造力的基本方法。知道历史上每一项发明创造、每一项技术突破、每一种新理论的出现、每一次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每一种精神文明的进步,都是人们创造性劳动的成果。这样在心理上消除了学生对“创造”的神秘感和畏惧感,从而使它们了解创造的意义特征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自觉树立培养创造力的意识 。
1.2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勇于挑战的坚强意志
创造就是另辟奚径,是对现有权威的挑战和质疑。因此,必须在课堂、课余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对权威的迷信,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创造还是对原有知识、观念的更新和发展,是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因此,难免会遇上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时,就需要鼓励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失败,教育学生要有勇于挑战的坚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增长才干, 强化自我的创造力。
1.3 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一般来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个人才能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课文中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确立探求新知的强烈动机,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2 优化创造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2.1 融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
如我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环节:让学生听音乐,想象动物形象。低沉、阴森的管弦乐合奏使孩子们一下子想象到狼的形象。初步体会到狼的凶狠残暴的特征。为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热爱和关切。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崇敬和亲密之情。
2.2 优化组合方式,强化参与意识
在学习《闪光的小球》一课时,我提出“实验结束后,教育家为什么这样高兴与激动?”这一问题。开始学生只作出浅显的回答,但经过组内多次讨论,大家相互启发、补充后,学生就充分体会了教育家当时的激动和高兴是因为她在别国进行了多次均遭失败的实验,却意外地在中国的学生中取得成功。中国的小朋友先人后已的精神和镇定沉着的品质,令她欣喜。可见,课堂教学的优化组合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3 强化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因此,强化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健。
3.1 鼓励求异,打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有碍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克服思维定势对于创造力的培养有关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曾说:“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说的就是学习要像蝉蜕一样,扬弃陈旧,才能出新,教师要多方启迪学生拓宽思路,提倡标新立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多思多想,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之中。不同的答案也能相互启发。教师还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地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比如在学习《狐狸与乌鸦》一课时,多年来的教学定势都是让学生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像乌鸦这样爱听奉承话的人是要吃亏上当的。这是其深刻思想内涵的一方面。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启发学生从“狐狸如何能够吃乌鸦嘴里的肉”,这一角度来理解这一寓言。经过多角度的思考、比较,学生明白了狐狸虽狡猾,但也很聪明,当它遇到难题时,能想出办法来解决,从而使学生树立只要开动脑筋,就能战胜困难的信心。
3.2 引导学生,优化智力结构
我们的教学中,始终习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认知体”,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结构能力作为基本目标。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始终没有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重思想教育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放松表达热情。一句话,语文教学缺乏人情味,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核心上。因此,我认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注重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一起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与活力。特别是小学的语文课堂,更需要有生命活力。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也强调了积累、运用,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生必须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在与教师、同学,在与社会、家庭的语言交际中获得真正的发展。为了让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灵活地运转起来,我以《哪吒闹海》一课为例,在以下方面作了尝试。
3.3 灵活组织教学
学生对“哪吒闹海”这个神话传说可以说是耳熟能详的,而且哪吒这个小英雄的形象也深受孩子们欢迎,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哪吒闹海的资料,在课堂中说给同学听,看谁说得更精彩、更生动、更有趣。这一项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主动地去说故事。
3.4 精心设计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问”非常重要。教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问题提得好,学生就想说、会说,也就达到了在运用中理解的目的。在教学《哪吒闹海》一课时,我从课题质疑入手,问:“读了这一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有的问:“哪吒为什么要闹海?”有的问:“哪吒是怎样闹海的?”还有的问:“哪吒闹海的结果如何?”我紧扣学生的提问接着说:“大家都很会提问,从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就知道课文是围绕‘闹字来写的。到底哪吒为什么闹海?怎样闹海?结果怎样?相信大家学了课文后就会知道了。”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去解决问题。
当学到课文第三自然段时,我问:“面对凶丑无比的夜叉,小哪吒是怎么对付的?”通过表演体会动词“闪”“躲”“取”“扔”, 让学生在读、演、说的过程中记忆情节,内化语言,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
我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上的方法,从诸多方面为学生创设条件,加强对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持之以恒,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观念、创造能力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