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2015-05-12乌仁高娃

卷宗 2015年4期
关键词:正文劳动力知识点

乌仁高娃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目前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得到凸显。本文就此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阅读课文;质疑

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1.1 学会理书,掌握教材基本内容

所谓理书,就是理清课本的内容、结构层次。要抓住学生对新书的好奇心理,充分利用现行教材可读性强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读全册书。一册书,从目录读起,分析章节结构,包括每一课分几节、每节有几框、全书内容可分几个部分、重点内容大致有哪些等等。完成这些任务,可使学生明确本学期的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并对教材内容有所了解。要学生精读课题,可以说,绝大多数课题就是论点,其教材内容就是论述这个论点的。因此,政治教师在讲授教材内容时应该像语文老师讲解作文题目那样有意识地分析标题本身的含义,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印象,掌握其内在联系,也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

1.2 咬文嚼字,读准课本

第一,要准确地理解知识点。俗话说“一字值千金”,所以“读书须仔细”。这些年高考的选择题和辨析题,有些题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词上做文章,用来检查学生是否对知识准确地掌握了。例如,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决定”与“影响”、“根据”与“条件”、“主要”与“全部”、“原则”与“政策”等,都属于易混词。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时常注意课本上的这些易混词,从而帮助学生区分易混词、准确地把握知识点。第二,要抓住知识重点。抓住重点就要抓住关键词,教材中的关键词是很多的,它们在课文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重读关键词的方法,暗示学生要抓住这些知识的重点,或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对关键词画上点、线、圈、勾等着重号,或用彩色笔把关键词加以突出。

1.3 前后联想,读透课本

首先,吃透知识点。现行政治课教材,在编写体例上,基本分为四部分:正文、专家点评、探究材料、相关链接。正文是重点;专家点评是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的解释评说;探究材料是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正文或是较浅显地解释正文中的重要观点;相关链接是为了拓展课本中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这几部分相辅相成,阅读时,我们既要区别它们不同的作用,又要把它们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这样,既能使学生熟悉教材,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把知识点吃透。

2 让学生学会质疑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找难点,找疑点,找关节点,交流信息,敞开思想。学生能不能提问,会不会提问,是检验学生学习深度和思维广度的重要标志,是达到懂、信、用的必经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自己质疑的途径有:①在预习中质疑,即初读时学生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或作为自己的攻关目标,或在讨论中提出,作为集体研究的问题;②在讨论中质疑,即同学们在讨论某个问题时相互质疑,以追求问题的真谛;③在教师讲课中质疑,即听了老师讲解,还有哪些不理解,哪些还不能服人;④在练习中质疑,即让学生在练习中碰钉子,对解题思路甚至答案质疑。

学生自己质疑,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学生提不出问题,有待教师引导学生向深度、广度去思考。通常的方法有:①抛砖引玉,即由老师提出一个挑战性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与质疑。比如抓住关键性的话或者关键性结论追问“为什么”,进而引发学生质疑。我在讲“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时,一开始先让学生读书,学生似乎一目了然,提不出问题。但当我提问“如何理解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时,学生茅塞顿开,讨论时立即提出:“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是什么含义?”“为什么要转化为生活资料来决定?”同时,对后面的内容,如“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特有现象”等都提出了质疑。②旁敲侧击,把学生的思路引向广度质疑。如学习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后,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谈谈有什么疑惑,或者想不通的地方。

学生很容易联想到社会主义工资也不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那它与资本主义工资有什么区别?既然资本主义工资本质上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为什么人们还要竞相进入工厂、企业?③借题发挥,即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或者通过迷惑度较高的多向思维练习,让学生在碰钉子中质疑。④巧布迷阵,即由老师或学生针对某一知识,联系实际,列举若干似是而非的事例,形成一个迷阵,让学生质疑、甄别;或以析错设疑的方式,以观点或材料辨析,布下迷阵,诱使学生质疑,等等。总之,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老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教材,抓住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难点、疑点,启迪他们的思路。学生自己质疑的另一种情况是往往“跟着感觉走”。他们喜欢抓住许多日常生活问题,对课文质疑。此时,老师要善于聚焦集思、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分散的、现象的、感性的问题上升到理性并纳入到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轨道上来,从而形成集体求索的态势。

猜你喜欢

正文劳动力知识点
更正声明
更正启事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Solution of the Dipoles in Noncommutative Space with Minimal Length∗
关于G20 的知识点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