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网络环境中高校思政工作师生互动的开展

2015-05-12武尚飞

卷宗 2015年4期
关键词:思政工作师生互动网络环境

武尚飞

摘 要:高校学生普遍使用计算机网络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当前,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正确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利弊,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互动。但是,计算机网络也增加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高校如何利用好网络资源,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进行师生间的互动,已经为社会普遍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思政工作;师生互动

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正迅速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个性心理及身心健康。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教学环境,给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研究如何增强师生关系的互动有效性,是提高网络化教学实效的重要保障,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 高校网络环境中高校思政工作师生互动问题的现状

1.1 校园网络文化对传统思政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挑战

一直以来,高校思政课都是采用以灌输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但在网络时代,广大学生通过校园网络可以更直接地接触社会,他们所受到的潜移默化不再只是思政教育者的熏陶,而是受到整个社会的影响。另外,校园网络文化存在大众效应,使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的控制力衰减,有效引导学生舆论,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功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内容提出了一些挑战,教师引用的知识和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极为重要。

1.2 大学生对媒体的传播信息的功能利用不足

当今大学生接触网络的目的性较强,但对媒体的传播信息的功能利用不足。目前,上网已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几乎渗透到高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多数的大学生也对网络形成了一定的依各个高校也都非常重视新媒体、网络资源的开发赖。同时,和利用,给学生们上网提供了很多的方便,这些便利条件推动着大学生对于网络更多的使用和依赖。

2 高校网络环境中高校思政工作师生互动问题的对策

2.1 要培养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

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根据社会的形式与国家的政策适时作出调整。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导向作用,努力构建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很大的影响,网络教育是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一环。所以,高校要培养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要充分利用网络来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通过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来净化大学生的心灵,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能够使他们正确地识别网络上的各种信息,从而使他们不被消极网络思想所误导。

2.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规范网络文化积极健康发展

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规范网络文化积极健康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强调灌输,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实践体验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缺乏。信息革命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在启发引导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在参与中发挥主体作用,并受到教育。同时,要培养大学生的自律能力。人--机对话是个体网络学习的主要方式。由人机组成的网络天地几乎是一个完全自由的个人世界。惟有自律,即通过自我要求、自我调控,形成道德自律,才有可能对纷至沓来的各种信息进行清理和筛选,分析与综合,拒绝不良信息,吸收有用信息。要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将自己塑造的更完美、更理想,真正常为思想教育的主体。另外,还应根据网络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薄弱的现状,增加网络道德规范和计算机伦理方面的教育内容。

2.3 要提高网络技术的掌握与运用

首先,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学校的校园网络,通过校园网络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前我国高校的校园网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信息量过少且更新速度太慢,网络上对于专业以及科研方面的信息比较缺乏等。所以高校应当加大对校园网络的构建,将一些有利于大学生学习的资源分享上网,积极引导大学生方便地获取教育资源。可以在校园网中设置一些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链接,尽可能地给大学生展现出积极向上的内容,过滤掉消极的信息。学校可以对大学生进行专门的网络教育培训,通过一些知识讲座以及选修课的方式,让大学生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2.4 利用微博,开辟思政教育全新领域

微博世界对于时事要闻、对于大众百姓的身边事的关注,都是思政教育的良好教学素材。我们借助这些话题,引发学生们对其中的政治哲理和道德精神进行思考和剖析,可以达成最佳的思政教学效果。此外,借助微博平台,并结合网络社区、OICQ等其他网络文化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也可以打造思政教育的一个全新领域。教师们作为微博博主,可以主动发起一些有关思政方面的话题,也可以对某些热议话题从思政的视角展开评论,潜移默化地完成思政教学。建设微博,锤炼出健康的微博文化。我们之所以对微博有所顾虑,是因为微博文化中存在许多负面因素。因此,既然要利用微博平台,思政教育工作者就应该主动地加入到净化微博环境的工作中,并号召和发动学生们一起抵御低俗微博文化,严防三毒信息侵袭,倡议健康、时尚的微博主题,合力建设微博平台,锤炼健康向上的微博文化。只有微博平台这个大环境干净了,大学生的视听氛围不被污染,世界观才不会因此被扭曲,思政教育的工作就可以更加顺利容易地开展,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2.5 建立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

建立一支符合网络信息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高素质的高校思政教师队伍,这是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极顺应时代要求,加强学习,加快角色调适与创新。教师角色定位要从教育主题的灌输者、说教者转变为网络传播中的“把关员”,既是,又具有非主体性的特点;既具有高新技术、广博知识和良好品德,又不以权威自居;既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输者,又是网络信息传播的监控者;既不强行“说服”,又积极提供“选择”和“引导”,与大学生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从而使自身更具有人情味、更有亲和力,也更具有取得教育效果的魅力,从而达到“不教而教”的教育境界。

3 结束语

在今天科技已成为推动人类活动最强劲力量的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手段工具的科技化已是势在必行,面对网络的挑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欲在信息传播渠道中占有一席之地 ,必须在教育工具手段上不断进行变革,开拓高校思政网站的新局面。高校思政网站的完善与发展,必将从整体上改变目前思政教育的面貌,极大地释放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能量与威力,显著地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并且能逐步实现高校师生相互之间思政教育的互动的开展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珍,李焕英,刘宝国,张宏敏;新世纪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2年02期

[2]吴敬诚,杨林,吴鹏;计算机网络对青年学生的冲击与影响[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郑晓健,赵文强;计算机网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新领域[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猜你喜欢

思政工作师生互动网络环境
国企企业文化和思政工作实现融合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探究
宣传工作对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探讨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