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雷雨》的思想艺术成就
2015-05-12金文燕
金文燕
【关键词】 《雷雨》;主题;性格;冲突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5—0093—01
一、主题的独特性和深刻性
《雷雨》是一部暴露大家庭罪恶的作品。其构思的独特在于它是从家庭伦理道德的角度——血缘与乱伦方面,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控诉了旧中国的黑暗现实。在中国封建社会,封建统治者总是打着维护伦理道德的幌子,掩饰封建礼教的虚伪与吃人的本质。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骨子里却是男盗女娼。他们把女性当作工具和玩物,在家庭里演出种种乱伦的丑剧。中国现代资产阶级一方面比较“文明”了,另一方面仍然在继承着封建家长制的衣钵,以此维护其权威和尊严。曹禺对此是深有了解的,因此选择了从血缘和伦理关系的角度暴露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丑恶。这种构思和设计,并不违背生活真实,恰恰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而典型的反映。曹禺是以自己特有视角的深度,把由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所酿成的性格悲剧、命运悲剧、社会悲剧有机地、巧妙地联系起来,从而深刻地表现了反封建主义的主题。
二、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曹禺的戏剧创作的成功秘诀之一,就在于它的主要精力用来“写人”。他的《雷雨》就是靠真实生动、鲜明活脱的人物形象征服读者和观众的。堪称“人像雕塑家”。 《雷雨》最成功的一面是人物。
周朴园性格的突出特点是专横冷酷。作者并不忽略对属于这个人物的社会本质方面的揭露,对罢工的工人进行镇压,故意使江堤出险,借机克扣工钱;他同官府的勾结,对进步思想的仇视;他在家庭中的专横独裁,唯我独尊等等,但仅仅这些,还算不上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物,因此这些加起来也不过是构成整个性格的一半,还应有属于他的另一半。作者立足于形象的整体,把他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多方面写出他的思想性格的复杂性。在对付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运动方面,他是一个嗜血成性的资本家;在对付妻子蘩漪,使其成为自己的玩偶和奴隶方面,他是专制暴君;在对待儿子周冲的天真要求方面,他是严父;而在对待被他遗弃的侍萍方面,他又是一个时常内疚的忏悔者。他在从不同人物的不同关系中表现出的这许多侧面共同构成了周朴园的总体性格,使他获得了一个真实的人的生命。
三、戏剧冲突的尖锐、复杂
《雷雨》的冲突线索多且复杂,比较重要的有周朴园和蘩漪的冲突,周朴园和侍萍的冲突,蘩漪和周萍的冲突,此外还有鲁大海和周朴园、周萍的冲突,蘩漪和周冲的冲突,蘩漪和四凤的冲突,蘩漪和周冲的冲突,鲁大海和鲁贵的冲突。其中哪一条是主线呢?笔者认为贯穿在全局的自始至终的主要是蘩漪与周萍之间的冲突。
首先,这条冲突线索最直接、最深刻地体现着主题思想。《雷雨》的主题不是一句话可以概括的,但就“暴露大家庭的罪恶”这一点来说,有的评论家说周萍对大家庭的罪恶暴露得“最有力”,但他的暴露仅止于周朴园对他的迫害,而蘩漪由于受到周家“两代人的欺辱”,比侍萍更清楚地知道大家庭罪恶的底细,对被污辱与被损害的痛苦感受也更深。她揭露也就“最有力”。因此,我认为蘩漪和周萍的冲突最能体现《雷雨》的“暴露大家庭的罪恶”的思想。
其次,这条冲突线索贯穿全剧始终,并推动全局不断向纵深发展。全剧帷幕一拉开,鲁贵父女的大段对话,可以说是为开端做准备的“破题”。它的作用主要就在于说明周萍要摆脱蘩漪,蘩漪则要缠住周萍这个主要冲突。第一幕的上升动作是在周朴园训斥周萍“这两年来家里很不规矩”,而周萍误以为他同蘩漪的乱伦关系已经败露那个场面。虽然是一场虚惊,但这结果却是更坚定了他要摆脱和蘩漪的不正常关系的决心。第二幕开始不久,展开了蘩漪和周萍的第一次正面的冲突。这是前一幕的上升动作符合逻辑的发展。第三幕从表面看,二者没有发生冲突,但是蘩漪站在四凤卧室的窗外,“痉挛的不出声地苦笑,泪水流到眼角下,望着里面只顾拥抱的”周萍和四凤,以及“伸进手,拉着窗扇,慢慢地由外面关上”的动作,却比她同周萍唇枪舌剑的冲突强烈不知多少倍。第四幕她同周萍最后的交锋,时而恳求、劝诱,时而又恐吓、威胁,为了打动周萍的心,她不惜忍让到了一个女人无发忍让的地步。但无济于事,她决心同周萍进行“最后的决战”了。高潮是戏剧冲突发展的顶点,这个冲突线索起着主要作用。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