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堂教学素质化的要素和原则
2015-05-12陈莲花
陈莲花
【关键词】 课堂教学;素质化;要素;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5—0082—01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学过程改革,而课堂教学则是教学过程改革中最主要的课题。提高教学质量,实施课改实验,我们都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认认真真地抓好课堂教学研究。素质化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在这个思想启迪下提出来的。那么,课堂教学如何素质化,课堂素质化必须遵循怎样的原则,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一点探讨。
一、素质化课堂教学的要素
一个目标: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素质化课堂教学必须以三维教学目标为统领,科学而全面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
两个支撑:一是强化基础知识教学,给学生以扎实深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文化科学知识。二是加强基本技能培养,训练学生终身生存的生活本领。
三项训练:一要强化学生行为习惯训练。习惯是人生活生存的最基本的素质,行为习惯的训练是课堂教学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环节。二要强化学生思维训练。思维训练是开发智慧、获取知识、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改革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三要强化学生学习技能训练。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技能形成和素质发展的主阵地,我们应该在狠抓基础落实的基础上高度认识学生学习技能训练的重要性。
四项改革:一是树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理念,改“师教生学”的教学方式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二是改“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式为关注教学过程探究的教学方式。三是改传统的学习方式为新型的科学的学习方式。四是从“以学定教”思想出发,改过分关注学生学习终结性评价方式为关注学生学习发展性评价方式。
五个保障:第一、理论保障。要全面落实“先研后教、以研促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思想,以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建构科学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学观。第二、管理保障。学校教学管理层要树立新的管理理念,要做到制度保障,要有强有力的专业支持,要立足学校实际,全方位开发课程资源。第三、教师专业发展保障。素质化课堂教学改革将给教师搭建一个展示素质能力的舞台,需要教师从角色意识到教学方式实现根本转变。第四、校本教研制度保障。实施素质化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借力于校本教研活动。第五、教学评价保障。评价的根本目的绝不是简单地区分高低优劣,而是全面促进发展,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的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纪录成长、积极导向功能。
二、课堂素质化应遵循的原则
1. 规范性。这里的“规范”主要是就教师而言。素质教育简言之就是通过教育、训练,使知识和能力内化为学生的素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就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教师在课堂中是起示范作用的。
2. 准确性。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在课堂上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就要准确地理解把握教材,这也是教师的内功体现。课前,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决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教师最忌讳的是在课堂上出现低级的、常识性的错误,那不仅会贻笑大方,更严重的是误人子弟。
3. 全体性。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计划向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同时,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个别差异而因材施教。教师要看到学生发展的不平衡, 防止仅凭学生一时一事的表现就轻率地下片面结论,教育要承认差异,但不可轻言放弃。
4. 全面性。素质教育的第二要义就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去训练学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训练,才能使学生的内在素质得到提高,并逐步内化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5. 创新性。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课堂设计要有新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要力争每堂课都能给学生以新鲜感;二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教师不宜过早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有的甚至不必给标准答案。
6. 生动性。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去主动地探求知识,但要学生学得“主动”,教师就要教得“生动”,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想学”。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