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2015-05-12樊社教
樊社教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5—0076—01
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要研究新课本,更要求教师要研究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一、让课本走进学生生活
思想品德教材是由一系列文字和理论构成的的理性世界,这个世界是以一种冷峻的逻辑形式呈现出来。因此,教师在备每一节课前,都不妨思考一下思想品德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学生已具备了哪些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铺垫?哪些体验可以被唤醒?等等。尽力找寻教材与生活的最近通道,从教材与生活联系处找到突破口,活化学生的理解和体验。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满情趣,激活课堂
1. 营造参与环境,吸引学生参与。首先,教师要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塑造一种能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朋友形象,打消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种种顾虑。其次,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选择空间和展现空间,使学生能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2. 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学习。首先,教师需通过设计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要选择适合的辅助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从而增强教学的情趣性。其次,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和辩论,勇于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求,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启发学生思维,激活思想品德课堂。
3. 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课前可以指导学生依据课本并结合自身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编排小品、情景剧等。例如,我在讲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礼貌显魅力”一课中,让学生共编排了三个小品,学生的积极性异常高,课堂气氛特别活跃,这种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同时也让学生从中接受教育,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三、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堂对话,实现师生互动
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 “话题”或“谈资”,共同生成和创造“文本”、构造“意义”的过程。它既是一项“原则”,又可以成为一种方法。从方法的角度说,它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太多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对话”与“交流”。为了做到这一点,除了传统的课堂提问和讨论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借鉴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模仿《实话实说》《焦点访谈》等电视栏目,组织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互动的乐趣。
四、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
1. 教师要真正把学生看做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他们作为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主要行动者,随着自我意识的形成和不断增强,迫切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所以,教师和学生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进行互相交流,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同时,除了课堂教学要生动、有趣外,思想品德课教师还必须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行动的意义和情绪变化的原因,用实际行动关心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精髓,也是指导思想品德教学的方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实水平出发,从学生面临的问题出发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之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了解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学生对一些思想品德问题,比如国家的方针政策、一些社会现象等,都有自己的认识。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或者经验进行相关问题的讲授,必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更无法使学生将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从而会严重减弱教学效果,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教师要多参加学生的活动,多与学生交流,这样才能达到解惑的目的。如果教师漠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一些问题,自顾自地教授教学计划中的内容,那么就会降低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从而不利于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价值认同。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整个教育输入了新鲜的血液,给各个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地思考与探寻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