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015-05-12原小云
原小云
【关键词】 英语教学;非智力因素;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5—0072—01
实践证明,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除了提高自身素质,讲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策略外,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规律和特点等非智力因素,努力提高教与学的“结合度”。
一、激发兴趣有利于唤醒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对事物的一种好恶倾向,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就会引起人的积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英语学习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共同作用的过程。在英语学习中,除了认知性的学习外,同时还伴随着情感的交流,而且学习中的积极情感往往会受到教师情感的影响,因此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实现师生情感的“同频共振”是实现高效教学互动的前提。兴趣、参与是高效英语课堂不可缺少的健康因子,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兴趣,促进教与学的结合,如适时将音乐、歌曲和教学内容设置在同一平台或表现在同一空间,达到寓教于乐、以乐促学的目的。
模拟生活情境也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英语学习思维,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愿望,培养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如在学习人体部位的名词时,先让学生代表上台表演,一位同学说名词,另一位同学用手指出相应的部位,适时交换角色,重复前面过程。有了示范性的标准后,再以若干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学生的厌倦疲劳等现象,还能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掌握知识、陶冶情感。此外,“单词接龙”、“小对话”、“辩论会”等活动的适当运用,都能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方向转变。
二、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采取行之有效的个性化措施,排除学生的不良情绪。特别是对那些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教师更应该有意识地亲近他们、关心他们,用自信的情感帮助他们。同时,要适时添加学习“趣味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 、心理特点和学习水平,运用多种手段,根据教学需要和要求,选用或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使学生的注意力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要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对应的学习问题或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思考、联想空间,减少学生在学习上产生的挫折感,使大部分学生能“跳起来,摘到桃子”,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尊重学生的情感有利于促进教与学的有效结合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真诚、信任、理解和接纳基础上的,教师要努力亲近、尊重学生,消除对立情绪,以取得“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热情,主动愉快地参与学习。教师更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为他们排忧解难,热情帮助,不因为回答错误而讽刺挖苦,不因为回答意外而热嘲冷讽,而要因势利导,通过“引”(引导)、“扶”(帮助尝试)、“放”(独立解决问题)、“收”(及时调控)、“评”(互评、自评),指导学生学习。凡是学生能看懂的就让学生去看,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去想,要让学生在疑问、猜想、联想、争论和反思中进取。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是学生情感激励的“发动机”。
四、非语言情感有助于语言交际中的表达理解
教学活动是师生情感和思维反思交流的过程,是师生间的“心灵接触”。教师在教学时要不断释放沟通心灵的“润滑剂”,亲切的微笑、善意的眼神、激励的举止等,都能激发出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形成愉快轻松的心境,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要注意用心倾听学生的不同见解,尊重学生的表达方式,即使有些“不合拍”的举动,也要用善意的眼神、期待的姿态,让学生在健康的情感中表达,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五、亲近情感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要赋予学习内容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学生的心理实际实现无缝对接,实现学习内容与学习经历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动机。如学生很喜欢学习日常习惯用语,尤其是在学生之间惯用的表达语言,学生对此乐此不疲、耳熟能详,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总之,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情感的陶冶不仅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与许多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的联系。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是新课改的明确要求,也是教学实践的客观要求,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改善英语学习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编辑:杨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