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思考
2015-05-12刘娟
刘娟
【关键词】 学前教育;小学化;基本原因;
具体表现;主要危害;解决措
施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5—0032—01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是帮助学龄前儿童开发智力、拓展思维、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但近些年来,随着应试教育压力的层层下移和各种利益的驱动,学前教育“小学化”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一现象已经影响了幼儿教育的质量,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本文将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几点应对措施。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将小学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渗透或运用于学前教育中。这一现象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小学入学招生考试是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导向性原因。大部分小学对入学前幼儿会进行识字能力、计算能力的测验,并将其作为录取入学的依据。为此,大多数幼儿园开设了包括拼音、写字、算术在内的一系列课程,这就为学前教育“小学化”提供了“温床”。
2. 幼儿园为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幼儿园为了迎合大多数家长的心理,开设了五花八门的课程,家长大多也都持支持态度,总觉得孩子多学点没坏处,还能增强竞争力。
3. 幼儿园公开或隐性的过度利益追求。除了所谓基础的识字算术课程,多数幼儿园还广泛开设了许多兴趣课程,包括书法、英语、奥数、绘画、器乐、珠心算等一系列课程,提前实施小学教育,对幼儿揠苗助长,违背了教育规律,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健康发展。
4. 幼儿教师业务素质偏低。教师无证上岗的情况依然存在,特别是一些民办幼儿园,一些幼儿教师不懂得幼儿的身心发展,不懂幼儿教学规律,完全按照小学化模式执教。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具体表现
学前教育“小学化”主要表现在作息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师备课方式与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小学化。幼儿园的作息时间采取与小学相同的时间,每节课40分钟,教学内容主要为加减运算、拼音识字等;教学方法主要以老师讲课为主,幼儿安静听讲,老师提问、幼儿回答,教学环境与教师备课内容也与小学大同小异。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危害
1. 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年龄越小,越容易在孩子的心里建立起学习的行为模式。幼儿的教育应该通过各种快乐的教学模式,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让其终身受益。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如果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这将会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
2. 打击幼儿的自信,容易诱发厌学情绪。幼儿的认知力、理解力还没有达到小学生的水平,让幼儿学习小学知识,他们只能机械模仿,死记硬背,完全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这样一旦学不好、学不会,就会产生退却心理,同时家长因为攀比心理也会斥责孩子,长此以往就会严重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导致幼儿对学习知识感到厌恶,产生厌学情绪。
3. 扼杀潜能,埋没天性,阻碍幼儿潜能的发展。学前教育“小学化”扼杀了幼儿的潜能,埋没了幼儿的天性。同时,它还剥夺了幼儿自由想象和发挥的空间,严重阻碍了幼儿的潜能和智力的发展。幼儿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反而会使幼儿的兴趣受压抑,阻碍幼儿思维的发展。
四、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解决措施
1. 加强宣传引导。教育部门应当大力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同时加强监管力度,真正把幼儿需要放在第一位,遵循教育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2. 强化师资力量。幼教专业毕业生是从事学前教育的主力军,要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同时应加强对其专业素质的培养,让她们自觉抵制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杜绝无证上岗,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3.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小学招生考试应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在能力进行考核,不要只针对识字、算术等小学基础课程进行考核,也不要单一地依靠这些成绩来决定学生的去留。小学应当主动与幼儿园联系,探讨怎样有效地解决幼升小的过度,为幼儿的顺利入学铺垫好基础。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