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追梦人”
2015-05-12郭裕嘉肖进雄
郭裕嘉+++肖进雄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为了这个称呼,多少教师日复一日地在三尺讲台上用心血和汗水谱写动人的诗篇。在二十六年的教育生涯中,他用自己所有的心血、汗水和激情,在三尺讲台上奏响了一曲曲最美的旋律。如今,又通过发挥自己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打造着一支精湛的教师专业团队,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当地基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谱写着一首首动人的赞歌。他,就是岷县岷阳镇第一中心小学副校长、甘肃省特级教师——庞世清。
课堂教学的探索者
庞世清的语文课堂氛围,从来都是其乐融融,他用自己的幽默和学识,为学生创造了轻松的学习环境。“庞老师的课让我终身难忘。”一个已经毕业了的学生说道,“好多同学在书写‘武字的时候,总是在斜钩上多写一撇。于是,庞老师在讲台上亮出一个武术姿势,一本正经地说:‘武松可是打虎的英雄啊,这里的斜钩是武松的腿子啊,你们怎能一棍子打坏武松的腿呢?一阵笑声之后,同学们自然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生字。”
有一次,在全县优质课大赛中,他执教古诗《马》一课,将诗、书、画、乐融为一体,在指导学生反复品读的基础上,黑板上随机展现出一幅弯弓冷月、大漠苍凉的画面,笔力刚劲的题画诗跃然板上,同时引导学生仿效古人唱诗,最大限度地进行学科整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001年6月,在参加定西市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他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他第一次大胆运用多媒体教学,恰当营造出小女孩悲惨的身世和强烈的内心渴求,获得二等奖。并于2002年7月,在市教研室的带领下赴甘肃武威,参加了全省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面对《开国大典》那样的长课文,怎样在一节课中完成教学任务,他提出“喜欢哪段学哪段”的思想,开创了“长课短教”的先例,在全省专家学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荣获二等奖。
正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孜孜追求,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能,教学效果显著。在每一次学区乃至全县学科成绩检测当中,庞世清所任的语文学科,从来都是第一二名。他坚持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反对给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多年来,他在中午几乎从不给学生布置作业,就是在晚上作业量也从未超过半小时。即使在周末,也都布置一些有关阅读或者实践性的作业。
为此,岷县教体局教育督学张建文深有感触地说:“庞老师给哪一个班带课,哪个班的孩子就是幸运的,孩子的作业是最少的,孩子的情绪是最快乐的,孩子的成绩也是最优秀的。”
学校教研的助推器
作为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庞世清把教研作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他提出了“研训结合,教研相济”的理念,在当地小学最早提出成立教研室的构想,鼓励教师开展“发现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等小课题研究。
针对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瓶颈”问题,庞世清和学校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长期研究,及时强化了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力度,明确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应是语文教学的“同胞兄弟”,作文教学不应当和阅读教学分割开来。语文组成员不断尝试在阅读教学中适当渗透作文教学,及时利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资源,捕捉文本中的精美语句及写法独特和能够发挥学生想象能力的材料,让学生及时动笔,达到了“读写结合”的效果。
如今,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已经不是一件难事,而是他们心灵的自由表达。教师们的研究性文章也不断见诸有关报刊。截至目前,学校教师仅在省级刊物上就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学校及时将其收集整理成册。庞世清本人也及时总结,其论文《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好作文》,发表在全国小语会会刊《小学语文》上。
为了加强校本教研,他在学校组织开展了两年一届的教师素养大赛。以普通话、粉笔字、课程理念、才艺特长等内容为切入点,使全体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不断提升。对此,有些教师兴奋地说:“这样的活动很有趣,不但提高了教师的素养,也活跃了教师生活,可谓‘一箭双雕。”
近年来,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庞世清及时组织教师开展了“构建幸福课堂”、“实施高效课堂”等论坛活动,不仅引领教师学习当前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还集中展示教师们在 “幸福课堂”、“高效课堂”方面的探索,引导教师以学生为本,追求最佳教学效益。还先后三次邀请甘肃省兰州实验小学的教师参与教研活动。通过讲座、座谈、研讨等活动,把教学与教研有机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促进幸福课堂、高效课堂的构建。
学生心灵的守护神
德国的教育思想中有一种“唤醒”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或接纳某种具体的知识、技能,而是要从人的生命深处唤起他沉睡的自我意识,这也是人作为个体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的觉醒。庞世清深知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善于唤醒学生的心灵,还要呵护学生的心灵,做学生心灵的守护神。
庞世清曾带过一名叫毛正红的学生,该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动不动就和老师顶嘴,和同学打架,甚至晚上不回家和“哥们”进网吧。家长拿他没办法,班主任也不愿意再教他。
无奈,在家长的恳求下,学校将毛正红转到庞世清的班上。配班的教师大为恼火,明确提出不能接收这样的“害群之马”,怕这样的学生容易影响班级一大片。为此,庞世清找到配班的几位“搭档”,胸有成竹地说:“这些孩子缺少关爱,我们只要付出更多的爱心,一定会唤醒他的自信!”
从此,庞世清便主动和毛正红交朋友,侧面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课间参与他们的活动,寻找他的闪光点。他曾多次把毛正红带到自己的家里,和家人一起包饺子,并给他买来喜欢的图书,帮助毛正红解决作业中的问题,使毛正红逐步转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最终以良好的成绩考上了当地最好的中学。
还有一个企业家的孩子叫赵斌,十五岁了还在读小学五年级,平时根本不学习,在学校总是有以大欺小、小偷小摸的习惯,有时和社会上的闲杂人员关系亲密,在社会上参与一些违法活动。没办法,家长非得把孩子转到庞世清的班上,并拿出一万元,希望庞老师加强教育。庞世清婉言谢绝,他说:“既然学校安排到我的班上,教育好他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果然,没过一周时间,这名学生就玩起了失踪。庞世清心急如焚,和家长找遍了县城所有可能去的地方。好不容易才了解到孩子被一伙社会闲杂人员带走,他和家长连夜奔赴定西、陇西等地寻找。在得知这个团伙为首的“大哥”手机号码以后,他不断给这位“大哥”发短信,说明家长和老师对赵斌的思念,字字含情,深深呼唤。终于在凌晨四点收到了陌生人的短信回复:“我是赵斌的大哥,我也是辍学的孩子。但我没见过像你这样关心学生的好老师。我明天一定把赵斌送到学校,并保证以后不再带他做事。”
第二天上午十点,赵斌被送回到了学校,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社会闲杂人员的引诱,使他能够静下心读完了初中。如今,赵斌已经是当地一家小有名气的老板。用他爸爸的话说:“如果没有庞老师当年的关爱和教育,我的孩子可能还呆在监狱里呢。”
教师团队的领头雁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自从2007年6月被评为甘肃省骨干教师以后,庞世清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他以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己任,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连续十年在全校开展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评优活动。
对教师而言,同课异构活动不过是要上一节课而已,但对负责此项工作的庞世清来说,意味着每天至少要听两节课。每天早晨,老师们都能看到庞世清忙碌的身影。他认真聆听每一位教师的讲课,一下课就及时和授课教师交流,在肯定亮点的基础上,重点指出以后改进的方向,使许多教师树立了自信心,很多教师都亲切地称庞世清为“师傅”。
为了实现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全覆盖,庞世清制定了三年一届的“青蓝工程”计划,对如何指导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提出了具体的操作规程,建立起了骨干教师、名优教师培养和评选工作的长效机制。
经过多次协调,学校还与甘肃省兰州实验小学结成了友谊校,教师之间建立了“师徒”帮扶体系,通过相互听课、评课以及平时交流等活动,有力促进了全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促进本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庞世清没有忘记发挥自己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从2003年开始,他就成为岷县教体局讲师组成员。每学期都要利用教学间隙,开展一到两次的“送教下乡活动”。
十多年来,他走遍了岷县农村所有的学区。每到一所学校,庞世清总是先上一节示范课,然后听两节当地教师的讲课,再结合自己的讲座,把新课程理念的种子播撒到乡村校园。在庞世清的QQ群中,很大一部分是农村学校的教师,他们不断地交流着疑惑,诉说着进步,分享着教学的快乐。
三尺讲台,成就了庞世清作为教师的辉煌。“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甘肃省骨干教师”、“甘肃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称号,是对他长期默默耕耘的肯定。2012年,庞世清被评为甘肃省特级教师,并破格晋升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
“我的荣誉来自学校和我热爱的这块土地。我有理由为她尽洒我的心血和汗水。”庞世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如今的他,依然满怀激情,兢兢业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当地基础教育事业这艘大船愈行愈远。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