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回忆录(连载三)
2015-05-12赵通儒魏建国
赵通儒+魏建国
在四师争论过的中国革命问题
(1959年3月28日)
从1924年到1927年,在四师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讨论、争论过一些关涉我国革命的路线、战略、策略问题。虽然时逾30年,在国内各地还找不到同样类似的当时的原样意见和结论。择要追记忆及之涓滴,供母校保存、展览、参考、研究或作史料。
一、二十世纪的中国革命,是马克思式呢?列宁式呢?辛亥式呢?
1、所谓马克思式:即马克思亲自领导巴黎工人,武装暴动,从首都巴黎干起,建立公社。敌人反攻,一败涂地,逃亡英国,贫老病死于英国,一蹶不振。于今数十年,尚未再举,更难谈到成功。马克思,德国人,而领导法国革命,与成败有无关系?
2、所谓列宁式:列宁先逃亡国外,利用世界大战,沙皇在大战中疲惫。列宁归,先以二月革命,继以十月革命;先以社会民主党,继以布尔什维克;先以彼得格勒、莫斯科,进攻冬宫,占领广播电台,后以国内战争,血战数年,国内凋零,行新的经济政策,再五年计划。
3、所谓辛亥式:武汉三镇,非首都也,非工业中心城市、工人集中之地也。然而,孙中山在国外活动,黄兴等在国内举事,三镇起义,全国各地响应,清帝退位。孙中山归国,在南京组织政府。袁世凯在北京耍把戏,终迁北京。袁氏当国,孙氏只尝总统滋味,竟至袁氏复辟帝制,全国内乱。民国招牌,战乱无已,十余年也,建立无日。
三问外,又有汤武式、刘邦式、陈胜吴广式、黄巾式、黄巢式、李世民式李渊式、赵匡胤式、梁山式、太平天国式、朱元璋式。有些古人虽非革命,从破旧立新所采方式论,也是取天下、争政权之一种方式。甚至也有人提出是否请苏联出兵,或由各国共产党人齐到中国来。而冯玉祥入京,首都革命,只赶溥仪出故宫,余仍其旧。孙中山到北京,会开不成,病入医院。张作霖入京,北京政府坍了,还是个国是纷纭。广州有个国民政府,有个大元帅府,广东也未统一,怎办?众说纷纷,与此连带而起的问题:
①北京是首都,但我十位教员皆在北京住过六年、四年、二年,异口同声是没有工厂,只有政府职员、官吏,数万军警,数万洋车夫,数万学生,数万商人,数万贫民,既非产业无产阶级,又属寄生与剥削阶级或其附庸、爪牙。这些人能成为革命主力?能暴动起来?能统一全国?
②武汉,自辛亥一役,十余年来,再无人能在那里搞起什么名堂。
③上海,工人很多,工商业集中,租界林立,许多工人是在外国人的工厂作工。即使工人全起,夺得上海政权,才是一个县衙门,最大一个道署。长江直通海上,各帝国主义军舰横行直闯,各省军队可来。北京中央号令全国,以一国之力,对付一个上海,虽数十万工人也难久持若干年月。
④天津、沈阳、广州,工人虽多,更不及上海。
⑤另外,谁当马克思或列宁呢?
⑥孙中山依然原人,进了北京,于大局变化,沧海一粟,病在医院,年已花甲。
由此争论,引出:
①李自成入北京,却出来个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虽然崇祯吊死,北京还是站足不住,满清得了天下。
②太平天国占了南京,害在满清不说,来些外国人的洋枪队,半壁江山,18年坚持,终归失败。人,一辈子能活多少年?能干多少年?
③梁山、黄巢、黄巾、陈胜吴广,没不失败,没不为人取代。
④朱元璋、刘邦自称布衣,确非地主、富农、资本家,更非诸侯、官吏,胜利成功,做了皇帝,一样是反革命的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代表,仍然剥削、压迫劳苦工农。
⑤汤武是祖宗数代的积累、经营。武王有父之被囚,兄之被做肉酱,而且途遇伯夷、叔齐之谏阻。成功之后,又有管蔡周公之争,成王之被放。
⑥廿一条、辛丑条约,中英中法种种条约束缚中国,认贼呢?与满清与北洋何异?不认贼呢?内要打倒军阀,外要打倒帝国主义。即使军阀一一皆倒,而对帝国主义怎打呢?打日?打英?打法?打美?等他们来中国打呢?先下手到他的领土打呢?话可信口而说,仗不是说话那么容易,而且先不必推论胜败及其结果。帝国主义不出面,利用军阀长期打,怎办呢?帝国主义和军阀勾结一同打,长期打,怎办呢?各帝国主义联合起,来个八国、十国联军,怎么办呢?
⑦辛亥至今已十三年,战乱不已,还要打多少年?
⑧世界大战,才打四年。中国从鸦片战争不说,从辛亥至今十多年,看样子,战争才开场,还只是序幕。可能热闹大打、乱打,还在今后哩!
争论的最后,人们的意见和思想分为三大派:
①中国已五六千年,人生不过百年。未出世已有各朝各代,一一皆成过去。才出世,早有种种战乱。来此求学,为期三年,同入校之人,不一定人人三年住完、毕业已病。李白弱冠,或苏老泉三年,而自已不及古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不信天命神鬼。人生七十古来稀,已过三分之一。日月如梭,转瞬过去,只涉我生我死及子孙如何过活、生长、立足、为人,管他娘什么国家大事,世界潮流,政治战争,什么主义,什么信仰……。人不算多,比后一类多。
②世事如潮,人力无可奈何民主潮流自主。英日还是皇帝,中国倒了满清,袁世凯要坐皇帝,虽83天,总还是洪宪不是民国。袁氏覆灭,几个总统于国无益,于民无利。学英,学法,学日,学德,学美,不会比那个好。学俄还得多年。只好一条路是逆来顺受,随潮起伏;一条是“见机而作”,“顺风使船”,完全在反革命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或反革命当朝,随人完粮纳税;革命当朝,跟上呐喊口号,贴标语,散传单,开会,举手唱革命歌,学革命腔调,走在游行示威行列,人云亦云。能得革命的一官半职,岂不妙哉?美哉?否则,也还是革命的老百姓,有衣食住,能活下去,有儿有孙,何必多求?人数最多。
③马列主义改造中国,改造世界,改造人类,今人虽少,必然胜与成功。人不多。时为1924年至孙中山入京未逝前。
二、三月二十日广州中山舰事变消息传来,党与团内有中央文告到来。全校师生产生下列意见:
1、“二雄不并存”,古今中外一理。国共合作,国民党利用共产党以争天下,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以谋发展。一母同胞,为父母遗产,头破血流,涉讼,争闹,演至死如仇敌。国民党号称联合各阶级,实际为资产阶级得利,小资产阶级分权,劳苦工农受剥削。名为民主,仍是党人执政。共产党既信马列主义,要为无产阶级奋斗,要打倒帝国主义,要打倒地主资产阶级,必要时还得连小资产阶级也捎带一下。两党代表阶级不同,利害不一,名为其无,有你无我,怎能永远合作?怎能不争不夺?小争,必有一党受损失;大争,难保渔翁得利。因此,认为中山舰事件,已开其端,国共合作不得到头。万一分家,国民党有军有政,有钱有枪,一定占上风。共产党只有些人平时给国民党往下搞,争时,分时,空手空脚,纵不被对方弄光弄完,颇难传存。
2、国共分争开始,将来愈演愈烈。双方争斗剧烈,或者帝国主义,或者旧军阀、官僚、政客从中渔利。要息此种争斗还不可能,因目前国内再未出现既反国民党,又反共产党之力量。共产党若不早加防止、制止,必吃大亏。
3、一家十五口,七嘴八舌头。同家父母兄弟,人多难免争吵。明明两党,不同阶级共事,哪能不争不吵?纷争势所必有,在所难免,争而谁吃亏,谁占便宜,也所必有。双方皆有识大体顾大局者,各行约束,适当争,适当让,还可合作多时。不过,光景日子,也是不好过,最后难免力大者昌,力小者亡。
4、共产党树敌太多,纵不树敌,敌要共同或先后一个一个出现,至少要吃大亏。搞不好了,也难免如法国、德国共产党人或太平天国,能搞几个地方,一时期的轰轰烈烈,难免失败。待时机成熟,后人再求。
5、工农业不发达,工人太少,时机还不到,条件还不成熟,共产党不利不成。
6、国民党危了有帝国主义可以勾结,可借军火、借钱。共产党的国际主义都是工人无产阶级,无枪钱之助。
7、国民党非腐朽不可,所代表之人少。共产党正在兴起,不易腐朽,所代表之工人、农民多,最后胜利必然属于中共党(只有极少极少人主此)。
三、北伐军出现,蒋介石任总司令。全国动员“拥护蒋介石总司令北伐”。绥德农民、商人、学生纷纷议论:蒋介石千万不可靠。蒋介石打了胜仗,官大了之后,会不会记得咱们?认得咱们?会不会变心?
议论有三:
①蒋介石不会变心,印了宣言,发了传单,人人可以执而问之!
②古今中外,多少人在不得意时,对天明誓,给人立证。一旦官大,连他父母也不认,怎能认你?蒋介石难逃此规律。坐官必亏人,不亏人没官或难坐官。
③蒋介石可变可不变,革命力大变不了,革命力小,可以背叛。
这样,就引出来“今日拥护他,明日他变了,怎办呢?”出现下列三种意见:
①兵权在他,他的誓言他不兑现,有兵保障,谁奈他们?!兵权在他,咱们宣传知道,他要质问,为甚昨日拥护我,今日又不拥护?昨日我未要您拥护,您却拥护我;今日我要您拥护,您却反对您昨日之所为?他倒反而有兵有理,倒责问起来了。只好人心隔肚皮,不知其变不变,干脆不拥护他,或拥护就拥护到底,怪自己长错了眼,认错了人,能怪谁呢?
②不拥护,北伐胜利,革命胜利,他责您反革命。而且,不拥护,革命胜利当然也没份。拥护了他,他变心,背叛,老百姓要责问你怎选的这样人?
③有个办法:拥护北伐军北伐,拥护总司令,不拥护蒋介石总司令。革命胜利,蒋介石不变,我们拥护过北伐军,拥护过北伐,当然有份,当然也未反过蒋介石,他也无责怪。蒋介石变心,背叛革命,我们可以公开宣布他的罪状,我们拥护的是北伐军,不是他一人。北伐军也会跟着蒋介石叛变,但北伐军有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不能个个都叛变。只要有一个共产党员,他也是北伐军,他是可以革命,他还可以受拥护,他愿北伐。反蒋也难免要东征西讨北伐南下的。北伐军全部叛变,则更好办,昨日革命拥护他们,今日不革命,用东征西讨名义打他。这样,可以防止、制止蒋介石,可以不给蒋介石做义务宣传员,而使人民受骗,反使人民将来责怪:“昨日你们是共产党,要我们拥护蒋介石,今日又要我们拥护另一人。那一个的心你也未看,你也保不住那个不叛。而且,我如是拥护北伐会成国民革命,这样,啥时是国民革命完成?啥程度才算革命完成?”由他们解释,也由我们解释:全国大多数人认为是“国民革命成功”,那才是国民革命成功。全国大多者,全国工农也,非蒋介石者也,非北伐军也,也非几个想干不想干的人也。众始无语,主此说者只一人。
四、武汉政府出现,虽未宣布,很多人已知苏兆征、谭平山为中共派出之部长人选。地委书记蔡楠轩据此认为,江南已全归革命所有,中央政府设于武汉,绥德可以将党与团完全公开,以迎接大革命高潮。
北方局来地委书记,如此主张,谁敢异议?记录要执笔作记,作为议案通过。有人提出,“武汉政府出现苏、谭任部长,成为革命高潮到来之标志。但,这只是顺境中的产物。陕北还处逆境,公开容易,公开之后再密不易。不宜过早公开,避免无谓牺牲。防逆境不公开。”
众人除初提议者外,又多同意此议。
时为1927年初春,在“四一二”、“四二〇”前百日左右,在“七一五”蒋汪屠杀前五六个月,在反革命封闭四师前百二十日。若无此见,封闭四师之日,至少党与团地委之主要名单早入敌手,岂止常校长一人三年不自由哉?
五、北伐军进据长江流域,广州国民政府迁南昌?迁南京?武汉政府出现,宁汉之争也开始。国民革命?全民革命?嚣然尘上。有人提出疑问:“中国共产党是否止于国民革命?”
答复是断然肯定的:“中国共产党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建设共产主义中国为职志,不达目的不止。他非所知。”此题别人答。
六、马列主义如何在中国实现?马列主义如何对待中国的文化、艺术、科学、政治、经济?
1925年争执于杜振庭、赵仰普两人之间。
杜:“马列主义的一字一句不改不变,在中国实现。有了马列主义,一切旧中国的什么也不要了,要就是累赘”。
赵:“马列主义实现于中国,马列主义改造中国,毫无疑问,德国语文、俄国语文,中国几人能懂能知?要拿马列主义的主义、精神,救国治国,不是为其一字一句之原字原文原句。马列主义的理论、格言要实行,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结合,不一定欧洲人吃饭用刀叉,中国人也一定用。可以用,不一定要非用不可。中国的科学、文化、政治、经济、艺术,有过时的,有未过时的,有糟粕,有精华。马列主义是吸收与发扬中国传统、精华,剔除糟粕,而非一笔抹杀,任何不取。中国文化与各国文化经过交流,经过马列主义融合,将来汇合一起,各存其长,各去其短,形成世界人类的新文化,新文明,人类的共产主义文化与文明。不是中国的什么也不行,什么也无用,什么也不要”。
七、打倒帝国主义,二次世界大战,中国革命,世界革命问题。
1、四师师生,开始反英、日帝国主义,继而反英、日、法、意、美帝国主义,进而改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国际帝国主义,打倒一切帝国主义,打倒列强。最后结论为日本为亡华,必须先打;美帝为中国及世界人民、殖民地人民的最后最凶恶敌人,是世界革命的最后敌人。(从1924年至1927年的结论)
2、二次世界大战。广州、上海、武汉、西安、北京、天津、沈阳各大都会,各大学校,各革命团体,无人提叙,无人讨论。
四师师生于1926年至1927年之初,已讨论得到结论为:
①二次大战必有。
②不能仍为四年。
③中国、巴尔干、德法三个导火线,三个开始的战场,可能演为反苏的战争。成为反苏战争之后,美、英如何,未曾论定。
④二次大战的武器比一次更精良,死伤更多。
⑤二次大战之结果,美国必须坐收渔利,苏联可能强大,中国革命可能成功,还有些国家革命可能成功,那些国家要消灭将来当时再定。
⑥二次大战后纷争必多。
⑦二次大战后科学发明更多,原子能必然出现。
⑧二次大战必海、陆、空一齐动手,地面与空中的立体战争,毒气、化学、细菌战争均必出现。
3、中国革命。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中国革命是反帝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国革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有机部分。中国革命必须反封建,反资产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中国革命必须利用帝国主义的矛盾。必须争取一切可能、暂时的中立、友好、同情、援助。必须学苏联,赶苏联,必须中苏同盟,必须援助一切殖民地人民革命。必须国际主义的友好团结。
4、世界革命。世界革命必须各国自己进行自己的革命。一切革命国家,必须互相支援,不分区域。各国革命以独立自主自干为主。条件成熟,可以联合一致行动的各革命国家。当然,一致行动,力大效速,成功易。
世界革命有五个主流:
①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在其本国进行革资产阶级之命。
②革命已成功国家,努力建设,强大国力,支助反帝。
③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对宗主国帝国主义,争取独立自由。
④社会主义国家粉碎、打败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壮大社会主义国家,削弱帝国主义。
⑤世界革命的目的为各国建立共产主义,人类实现共产主义、国际主义,共同征服宇宙,征服自然,永无人类间的阶级、民族、宗教、信仰之争执或战争。
材料很多,时间短促,来不及写,草此以应急需。
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怎样领导四师
(1959年3月29日)
一、1924年,在李子洲接办四师之前,在北京中国共产党北方局李大钊先烈领导下,由李子洲、王复生两位共产党员和王懋廷共产党员兼社会主义团员,组成研究陕北问题工作小组,李子洲将四师在春季发生学潮、学校解体关门,可以通过在陕西的社会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同志关系,向陕西教育厅取得校长职位,接办四师。这个专题小组,仔细研究后,经北方局批准,由李子洲先烈出面在活动校长,王懋廷将来到校任教员,结合杨明轩、常士杰到校开办学校。这个直属北方局的党员、团员专题小组是四师最早的司令部。
二、1924年农历六月,李子洲先烈先行绥德和学校,七月上旬招生,下旬开课。只有李子洲一位党员,王懋廷为团员兼党员,他俩人直接和北方局订关系,为特别通讯党员和团员,负责在最短时期建立与团的第一个支部,直属北方局。
经过审查新旧学生,了解教职员,在公历8、9份建立第一个党与团混合组成的特别支部,报告北方局,经北方局批准,划中国共产党豫陕区党委和社会主义青年团豫陕区委领导。建立双重关系,一切报告,党、团费收入,报送北方局一份,送豫陕区团、党委一份。第三国际和中央文件,则由北方局直接寄给。上下关系,由秘密通信,利用邮政,直接派人来往。急要人员调动,利用电报,使用内部密码及隐语、暗号、代名、代学。
以上关于招生、开学、学校制度、班级编排、课程方针、训育方针、学校规章(校规,门上出入教室规则,宿舍规则,图书馆规则……)皆先由党的支部会议讨论好方针、原则,由校长拿到校务会、教务会进行学校行政通过与执行。
三、1925年,党与团皆扩大。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学生建立学生会。党与团工作对象,由学校增加到工、农、兵、学,绥德、陕北各县、西安并向各大城市、各部队、各学校派人,而且从学生运动扩展到向国民会议及一切反帝运动。党与团建立地委,地委直属北方局。北方局又建立了陕甘区党委、团委于西安。将豫陕区改为中原、河南区党,而将绥德党与团地委改归陕甘区党委。仍为双属领导,北方局与陕甘区同时直接往来。党与团地委又各建立四师支部,直属地委,学生支部。校长教员一同过生活。学生又建立各班分支部,每班一个分支部。地委每月、每季、每学期讨论一次四师工作,及时改进政治思想组织工作。四师支部根据地委决议、指示,每周讨论、检查一次党与团在四师的各项工作。
四、1926年起,团地委书记在党地委会上提出:“更高举起马列主义旗帜,党化第三班(因第一、二班毕业,原130人只有50余人毕业,毕业生中党团才占三分之一,最多者占一半,不足以应付革命需要。陕北23县的教育局已大多入于党与团的掌握之中),党化四师,党化教界,大胆大量培养更多的马列主义传播战士。”被通过。四师各班以党与团支部领导一切,团服从党的领导,党领导一切。四师特支,等于县委,领导四师的一切。在国民党内提出党权高于一切,以领导一切国民党员,制止其倒退。在共产党与团内提出党领导一切,一切服从党的领导,以统一革命工作的步调,也用以领导在国民党在工、农、兵、学途中的党团员及革命工作者。为了进行马列主义,由最初的马克思主义社,社会主义社而《社会进化简史》(蔡和森),《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第三国际纲领》(列宁),《左派幼稚病》(列宁),《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五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政治主张》(中共中央),《政治思想教育大纲》(旅莫支部,刘少奇、陈云、康生),《湖南农民运动报告》(毛泽东),中共一、二、三、四次代表大会宣言及决议案,共青团一、二、三次代表大会宣言、决议案,孙中山遗嘱,国民党一、二次代表大会宣言,成为主要材料,批判国家主义,批判戴季陶主义等,为进行反对倒退,反对唯心论,反对资产阶级思想的主要材料。
四、党领导党团员支部,支部领导四师师生,四师师生进行工农兵学各革命群众组织与运动,一切游行示威、追悼纪念……大会皆以四师为中心,团结各界。会场大多数设在四师。县工会、农会的最初建立会议也在四师。到1927年的公审劣绅团总大会,才在南关、关帝庙、街头。六七万人打里民局,打基督教,由四师出发,演至衙门到拉到街头乱打而告止。四师的名剧、晚会更以“与众乐”的精神,必然召集工、农、兵、学、商万人、四五万人共同欣赏,共同度过。为反日为反英美帝国主义的各种示威游行,总是以四师学生为主干,团结工农商学兵七八万十来万人来举行。三四年内,每年如此,不只一次。参加除绥德县境内者外,尚有山西及绥德附近各县与往来陕北、关中各地的脚户。这些贩夫走卒,有远至汉中、甘肃、宁夏、汾阳、太原,北至神府者。
五、1927年秋冬至1933年,四师党与团的支部,在受校外的党与团县委、区委及陕北特委领导,以进行对反革命的蒋介石为主,对学校不多干涉,偶以学潮向学校反动统治进行一二次斗争。土地革命由于战争关系,四师与党在1934年、1935年、1936年的三年间,特别是1936年一年内,比者往昔,关系不太密切、直接和亲密,但党是通过支持民主中立人士接办学校,只要求学校致力于文化水平、自然科学水平之提高,以渡过战争艰难的年月。运用释放大批战俘、国民党军政人员及其家属,运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国运动,以号召学校。不再以过去住在学校的领导机关秘密的地下工作方式领导学校了。从实际革命斗争的观点论,四师在这三年内,一年内并未与党失去关系,而是比全国任何学校,亲近党及党中央领导的为争取抗日救亡战争地区,亲聆党的直接教益也比国内任何学校更真切更深刻更切身。35年始终在党领导下,向共产主义中国前进,这是四师在今世无匹、光荣的史绩。
(连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