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案例分析
2015-05-12刘波李砚
刘波 李砚
摘 要 本文首先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模块化教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以办公软件与信息检索内容为例,设计了课程模块内容,对子模块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模块化教学实践提出了实施建议。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模块化教学 实施案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4.062
The Case Study of Course Modular Teaching in Comput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undamentals
LIU Bo[1], LI Yan[2]
([1]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hezi University, Xinjiang 832000;
[2]School of Science,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0)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course modular teaching in the comput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undamentals is defined firstly. Taking the office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retrieval for example, the contents of course module is designed an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sub-modular teaching mode is analyzed. Finally, combined with practice,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implement the modular teaching.
Key words the computer professional; modular teaching; case study; countermeasures
0 引言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针对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与实践应用能力,初步让学生系统地、正确地建立计算机理论相关概念,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为将来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模块化教学是一项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专题教育,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强调知识能力一体,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强调知识实践一致,是以课程模块为单位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实现具体能力和素质为培养目标,它是对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所产生的教学模式。①因此,采用模块化教学是实现上述培养目标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方案。
1 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案例
1.1 设计课程模块内容
以办公软件与信息检索内容为例,将该章节分成4个子模块,每个模块划分为若干个教学任务,模块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②
1.2 具体实施过程—以子模块一任务二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1.2.1 教学内容分析
制作电子刊物是word综合知识应用的实践案例,该内容涉及到艺术排版,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是:艺术字的制作,艺术字与图片的组合,图文混排,文本框和页边框的设置等知识点。要求学生通过本任务的学习,可以独立设计(下转第169页)(上接第132页)完成一份主题形式新颖,色彩搭配和谐,内容丰富的电子刊物。
1.2.2 学习者分析
有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使用过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本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是学生缺乏综合技能的应用。本次教学案例设计的目的在于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3 教学环境
计算机公共机房(教师机、服务器、学生用机70台,投影仪各一台,并组成局域网)
1.2.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艺术字的制作;掌握图片与艺术字的组合;掌握图文混排;掌握文本框的输入;掌握页面边框的设置。(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信息检索收集的能力和 word 软件使用的综合应用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在学习过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1.2.5 任务设计
(1)收集素材,确定主题;(2)制作艺术字、插入图片、设置文本框;(3)图文混排。
1.2.6 教学策略及过程
本次教学采用案例驱动式教学具体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分析案例—总结案例,提出任务—分析任务—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作品展示评价。
1.2.7 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评价标准
2 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反思
模块化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在实践教学中还是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③(1)学生的不适应性。部分学生觉得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他们的要求过高,因为在每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大量的案例任务,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任务量较多,便会产生厌倦和畏惧情绪。因此如何才能使教与学达到同步双赢的效果,防止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是关键。(2)教师的不适应性。模块化教学对教师要求过高,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每个模块需要教师设计大量的案例任务,教师的工作量无形中增加了很多,教师的心里难免会产生一些的压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培训,使其能够灵活的展开教学。(3)实践教学耗费时间精力过大。模块化教学在实践应用中,首先需要做大量的教学分析,来确定每个课程模块的名称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其次每个课程模块结束后都需要对其进行评价,最后归总为学生的总成绩,学生考试不达标还要继续考试,直到达标为止,整个课程的实施需要一年之久,固模块化教学相对传统教学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4)评价标准有待完善。在模块化教学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只能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给予评价,而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测评标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 结语
本文举例分析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提出了模块化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但是,对模块化教学模式背后的理念挖掘不够,需要进一步深入模块化教学实践,总结出更好的经验。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KG-2013-21
注释
① 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基本要求(第5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② 范婷婷,李春杰.《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的研究与应用[D].辽宁:渤海大学,2014.
③ 叶荣荣,余胜泉,陈琳.活动导向的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研究[J].电话教育研究,2012(9):104-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