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业为导向的旅游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2015-05-12李朝彬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职业导向体育教学改革

【摘 要】作为培养旅游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的旅游院校,应有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科特点,应根据旅游院校学科特点及自身实际,结合旅游行业所属的职业范围,从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和有利于职业生涯发展方面出发,以培养社会所需的旅游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导向 旅游院校 体育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C-0168-02

高校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作为培养旅游事业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人才的旅游院校,有着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科特点。旅游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应根据旅游院校学科特点及自身实际,结合旅游行业的职业导向性,培养社会所需的旅游应用型人才。

一、旅游院校教学改革现状

(一)体育课程内容注重技能学习,忽略了对理论知识纵向培养

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下称《纲要》),目前我国旅游院校体育教学主要采取选项课和选修课形式进行,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主要以传授学生技能为主,项目基础理论知识为辅的教学模式(表1)。这种教学模式弊端在于考核的内容集中于技术考核和身体素质测试,教学的重点放在基本技术的学习和体能锻炼上(课时比例:70%),而理论知识只是介绍该体育项目的起源、发展、特点及竞赛规则(课时比例:10%),对于理论的纵向知识的学习很少提及(比如该项目的健身方法、运动损伤处理、突发性状况的处理等)。

(二)大班额教学弊端多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高校在校生居高不下,受到师资力量及基础教学设施的影响,旅游院校体育课程多以大班额(35-45人)教学形式进行,虽然大班额教学节省了教师资源和教学时间,但相应也产生诸多弊端。

1.大班额教学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课程教学,人数的增多,加大教学活动开展的难度。旅游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方式主要采取“讲解——示范——练习——纠错——练习”模式,由于大班额学生人数多、个体差异较大,教师的精力大多放在教学管理上,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课堂极易形成“放羊式”教学,学生学习达不到预期效果,久而久之便会养成应付式学习。

2.大班额增加不安全因素

由于大班额人数过多,体育教师精力有限,在教学过程虽然多次重申项目练习注意事项(如棒垒球挥棒教学、武术器械教学、跆拳道格斗教学等),但依然有学生不以为然,使得在教学练习过程中学生受伤的几率增加。

3.大班额教学凸显场地设施及器材不足

进行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和器材是关键。旅游院校场地设施和器材是固定的,大班额体育教学,首先器材不够用,其次场地人数密度过大(如羽毛球场、体育舞蹈房、瑜伽房、健美操房、跆拳道馆等),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

(三)课程评价单一,注重技能考核评价

就目前而言,旅游院校体育课程评价单一,过多强调学生技能和体能方面的评定,忽视学生在兴趣培养、学习态度、理论知识等方面的提高。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不能全面了解学生上课的具体情况,也没有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性,片面追求结果,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对部分身体素质和运动协调性差的学生非常不公平。

(四)学生选课盲目,不利于学生职业发展

旅游院校办学定位是培养旅游事业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其职业岗位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体育课程的选择应与其职业发展相向。但在实际过程中,旅游院校的选课大多为网上选课,而校园网上没有专门针对不同项目的课程内容、学习计划、考核标准、教师等进行详细的介绍,教师更是无法给予学生选课上的指导意见。这时学生选择体育课程首先是凭着兴趣爱好进行选课,其次则是“跟风式”选课,还有就是为了修学分,选择教师要求不严,课程相对简单的课程。这种盲目选课会造成选择的体育项目与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毫无关联,不利于职业发展。

二、以职业为导向的旅游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一)开设体育保健课程,课程内容体现职业相关性,多种教学模式教学

体育保健学是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综合、应用科学,是在医疗保健和体育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交叉学科。主要内容包括:体育卫生、保健按摩、体育疗法、体育伤病的预防和处理。旅游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大多从事旅游服务行业,旅游院校体育保健课程设置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主线,与专业所属职业范围结合紧密的原则,课程将在大一第一个学期开设,课程内容设置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和教师点评四部分,采取多种授课模式进行教学(表2)。理论教学以体育卫生、运动营养和运动处方学习为主,实践教学以保健按摩和体育伤病的预防和处理为主。理论部分的考核以运动处方运用为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性别、身体素质、所学专业设计一份属于自己的运动处方,其内容应包括:自身专业所属的职业范围;哪些运动的掌握有利于职业发展(或从事该职业选择何种体育锻炼较为科学);注明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进度、饮食和注意事项等。实践部分的考核包括保健按摩和体育伤病处理(如中暑、人工呼吸、包扎、保健按摩等实践操作)。点评部分则根据学生考核情况给予专业性指导,以修正学生易犯的错误。

(二)整合教学资源,开设与职业导向相关的体育教学课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锻炼的目的,由之前单纯的强身健体,发展为塑造形体、缓解疲劳、预防职业病发生、扩大社交圈子等。旅游院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应从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如导游行业,可选择长跑、攀岩、定向越野等)和有利于职业生涯发展(如酒店管理行业,可选择器械健身、网球、高尔夫,可扩大社交圈子)的方向出发,结合自身实际教学资源,开设与职业导向性相关的体育教学课程(表3)。

(三)加强体育教师业务能力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业务能力的高低,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就目前而言,旅游院校体育教师学历结构以本科和硕士为主,在横向的专项技能教学上,体育教师完全能胜任各自项目的技能教学;但纵向理论知识(运动生理、运动心理、运动营养、运动损伤、运动康复、保健按摩)却有所欠缺,当学生面临此方面的实际困难时,不能给学生以专业性和针对性的指导。对于体育教师的培养,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即有条件的院校可把青年骨干教师输送到专业院校培养,或聘请相关专家对本部门教师进行授课,也可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进行学习。

(四)进行小班额教学,专项技能教学中加入职业相关内容

体育大班额(35-45人)教学是高校扩招的产物。体育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很多技能的形成是必须经过教师细心的讲解和学生重复的训练才能获得。因此,旅游院校应设置小班额(20-25人为宜)教学,这样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管理,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旅游行业的特点及学生专业性质,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入职业相关的内容(如礼宾礼仪、德育修养、团队协作等)。

(五)专项体育课程实行多方面教学评价

旅游院校体育课程对学生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应包括运动技能、理论考核、身体素质测试和学习态度与行为四方面(表4)。运动技能主要考核学生对该项目基本技能的掌握及运用;理论主要考核学生对该项目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身体素质主要考核学生身体所具备的体育能力(全国大学生体测项目);学习态度与行为主要考核学生上课的考勤、参与度、与人交往及合作精神、进步幅度等。当然,各旅游院校也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教学评价内容进行相应调整、修改。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加快,对从事旅游行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当前我国旅游应用型人才严重缺乏的状况,旅游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为导向设置相应的体育课程,为我国培养高等应用型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胡靖平,于可红.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9)

【作者简介】李朝彬(1979- ),男,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职业导向体育教学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基于职业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创新教学研究
建筑类高职高专院校基于职业导向的思政教育模式改革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改革创新(二)
基于职业导向性高职护理解剖学跨学科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