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生高质量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2015-05-12唐琳何毅李彤朱彦
唐琳 何毅 李彤 朱彦
摘 要: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也是民办高校办学好坏的重要检测指标,探究就业影响因素对办好民办学院及推动高质量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基于某民办学院计算机分院05级~15级毕业生个人信息及就业数据,立足于学校和个人两个角度通过信息可视化方法,相关性分析和关联分析方法等多种方式进行研究,该文发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专业同学之间的影响对于学生的导向作用很强,对未能就业学生发现了较明显的特征规则。
关键词:就业影响因素 民办高校 高质量就业 关联规则 信息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a)-0218-04
1 研究背景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民办高校在这一新型教学模式随之出现并发展。民办高校作为中国教育体制下的新型教育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同步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我国大学生就业配置也随之改变,完全基于市场需求,学生完全自主择业。这也更加剧了学生的就业压力,竞争程度也随之加剧,如何能使大学生合理就业,是大学生、各高校、企业和政府共同关心的问题。
十八大中报告中提出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发展目标。什么是高质量的就业呢?宏观层面的高质量就业包括就业机会充分,就业环境公平,就业结构合理,劳动关系和谐,就业能力良好。分析民办高校就业影响的因素,能够指导高校建立合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化就业指导工作,最终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因此,分析民办高校的就业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已经有了不少研究。陈德良[1]对大学生就业的内外因进行划分。外部因素指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供求特征、企业体制问题等;内部因素包括高校的教育体制、学生的自身素质。楼锡锦等[2]认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自身应具有战胜竞争对手的能力,就业选择应找到使才能得以发挥,同时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内因包括学生自身素质、学生对于专业的认识,对于学生的就业也有很大影响。朱国玮[3]认为单纯从学校、组织或个人的角度来研究是不够的,应该三者结合起来研究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喻名峰[4]在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10年中指出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包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择业观念、就业储备、就业政策等。目前为止,很少有人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因素进行研究。
该文立足于学校和个人两个角度,对就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过程借助了信息可视化方法和关联分析方法,对民办高校大学生高质量的就业影响因素为研究。该研究实施步骤包括3个阶段:第一阶段数据收集和整理,收集某民办院校2005—2015年学生就业信息,并进行数据清洗和整理。第二阶段访谈阶段,对于计算机工程学院中除企业外的其他方式就业的同学进行访谈,对于企业就业的同学分类抽样访谈。第三阶段关联规则分析及信息可视化,2015届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数据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关联性分析和信息可视化进行研究。其中,关联规则分析用于发现就业影响因素对于就业影响的关联规则,通过信息可视化方法的词云图分析就业企业特征。
2 研究过程
该文基于相关性分析和关联规则两种方法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就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宏观层面从学校整体就业趋势来分析专业和学校对于大学生就业影响;微观层面即个人就业能力、个人自然信息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2.1 宏观层面研究
数据来自于某民办高校,收集了2008—2015毕业生就业原始数据信息,毕业生个人自然信息,毕业生在校学习成绩及所获得的相关奖励。历年就业数据均进行统计,其中2012年就业数据如表1所示。
宏观层面中专业和学校影响学校学生的整体录取成绩、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多因素来衡量。核对以往计算机专业录取分数发现,高考录取分数均接近省二本线,且没有明显波动,可见虽为民办高校,但学校整体社会定位较稳定。因此,学生的整体录取成绩不能作为学校学生就业的宏观影响因素去考量。以下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数据为例,下面统计了从2008—2012年学生就业的情况统计柱状图如图1所示。(图1数据已被归一化处理)学校始终以就业为主要出路,其中企业就业为主基本保持在总人数80%左右,剩下的20%的同学会有其他就业渠道。如,政府机构,事业单位,部队,灵活就业,出国和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
由于该院校学生整体成绩接近国家二本院校水平,学生进一步深造是一个可能的选择。同学通过考研、出国等方式进一步深造比例逐年上升,今年已经接近甚至超过20%。分析该校的培养目标制定、专业课程制定发现。2008年及之前该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目标,而2009年开始该校的培养目标调整为“多元化人才培养”。从就业数据上,随之看到相应的变化。因此,学校的培养目标这一因素能够明显影响学生就业,也是非常重要的宏观影响因素。
专业课程设置与时俱进,在计算机专业中每年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革。最初的课程内容设置参考传统一般二本院校进行,实践表明这样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应用技能不足,较传统二本院校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很不利。近些年的课程成体系改革过程中,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每年都参考企业用人需求增加、修改和删除专业课程。例如: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如单片机、计算机组成原理等仍旧得到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传统计算机领域中新的领域也成为就业热点。移动开发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它已逐步成为就业的又一热点方向。计算机专业同步开设了移动开发方向,该方向课程包括安卓和IOS开发等课程,对于就业同学有较明显的帮助。随后的企业反馈表明,这些新领域的课程是企业非常需要和欢迎的,有一定新技术及开发经验的同学能够迅速适应岗位,不仅学生本人拥有了良好地发展空间,也提升了企业对该毕业院校的认可度。对于考研同学的跟踪调研反馈发现,硕士生导师对于有良好开发经验的同学也十分欢迎,这是传统一本、二本院校考研学生普遍不足的方面。
同学之间具有相互的正向影响。对于已经考研的同学,该研究将所考取院校的人数和所考取院校的名词进行关联性分析发现,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例如:报考院校。当前,第1年毕业的学生有人考研成功考取某高校时,第2年报考该校的学生会更加。专业竞赛方面,社会企业以及省教育厅等政府部门也非常重视专业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最近社会各类比赛非常丰富,参加比赛的同学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以国内知名的微软创新杯数据而言,该校每年的参赛队伍从1支逐年递增,最多时达到5支参赛队。比赛成绩也从国内三等奖到国内一等奖屡创新高。这些曾经参赛切取得一定成绩的同学,在就业中也都能够进入比较理想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或者考取研究生。
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宏观层面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专业同学之间的影响对于学生的导向作用很强。
2.2 微观层面研究
微观层面即个人就业能力、个人自然信息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个人就业能力在国外被称为Employability,英国学者Prter T Knight和M ant z Yorke提出了可雇佣性构成理论[5],将就业能力划分为学科理解力、技能、自我效能感及元认知能力。学科理解力和技能包括通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理解,自我效能感可以理解为对于某工作的自信程度。元认知就是自我规划、自我努力以求得实现预定目标的能力。
该文使用了2015年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2015届毕业生就业数据进行分析,该数据收集了大学4年的学科学习成绩、学科科目,在校参加的学生会及社团等工作,校外的创新实践活动,该研究基于关联规则方法展开。
学科理解力这一属性包括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理解,因此,将该衡量指标细分为2个指标,即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分别通过学生大学4年所有科目的学习成绩和专业相关专业课成绩进行衡量;技能通过专业相关的竞赛活动等参与情况进行衡量;自我效能感通过社会实践,学校社团活动等参与情况进行衡量;大学生就业有学校老师的指导和家长的参于,普遍都能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就业。因此,在该研究中不对这一指标进行研究。
参考传统评价的优良中极差的评价方法,所有特征均被划分为1~5共5个级别,含义见表2。
该研究数据来源于某校2015级计算机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6],将休学、降级和中途转专业的同学去掉,共93条数据。学习成绩包括大学4年中所学的,可以给出具体数值成绩的所有科目(除去体育及成绩仅被划分为及格和不及格的科目)。参加比赛数据为大学4年中,校级及以上所有竞赛获奖数据。社会实践、社团等活动根据历年辅导老师记录和调查问卷两种方式整理获得。
最终的学生就业去向基于该校大学生就业数据库及辅导老师跟踪记录整理获得,该研究将最终就业数据划分为4类,具体分类及含义见表3。
整理结果数据特征项及相应取值划分见表4。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隐含的、未知的、对于管理者决策有指导价值的规则。关联规则挖掘是数据挖掘领域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目的在于发现事务中有趣的关联。Apriori算法是关联规则的挖掘中最为经典的算法[7]。
该实验基于使用R语言编程实现Apriori算法,从而发现微观层面就业影响因素的关联规则。实验中阈值设置最小支持度为0.05,最小置信度为0.1。显现后记为就业结果的规则共计64条,其中对于就业影响,其中对实际就业影响因素规则有指导意义的规则见表5所示。
就该类院校而言,没有就业的同学有两个较为明显的规则:第一个规则学生学习成绩良好,但是技能不足,对于这些样本进行回访跟踪发现,同学普遍是因为考研成绩略低于录取成绩,希望第2年再次参加考试;第二个规则技能不足,但是较为积极参加平时学校的社团及社会活动,这类同学进行抽样回访,发现很多同学有一定家庭及社会关系以后自主创业。基础知识优秀的同学出路则以考研及出国和专业方向相关的企业就业。技能及自我效能感均较弱的同学往往选择就业时选择其他方向。
对于学生就职的企业进行统计由于该校地处大连,该城市也被认为是适宜居住的城市。从中不难发现就业学生集中就业于大连各个企业,而且以本地中大型专业相关企业为主要就业目标。对于其他城市就业分析发现,除北京和上海两地外,其他地区就业与生源地有较强的相关性。
微观层面研究发现,大学生就业地点具有明显的特征,最为集中的是学校所在地的相关企业就业,除此外学生会选择北京、上海或者回到家乡就业。对于没有就业的同学也有明显的特征,平时学习成绩较好但第一次考研失败的同学,一部分同学会选择再考1年。在学校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对该专业兴趣不高的同学,往往会选择经商或自主择业。
3 结语及建议
大学生就业是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考虑。宏观层面包括学校层面应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改革,合理化培养人才。微观层面包括学生的就业地点确定有很强的规律性,该文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发现,没能直接就业的学生具有两条明显的规则,有一定学习能力但是第一次考研失败的同学会选择再次考研;有较强的社会能力且有一定家庭关系的同学会选择自主择业。
基于上述的研究结论,对于民办大学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以下建议:首先,对于入学前专业咨询时,除了选择和专业调整时,应对于有明确个人意愿或父母社会关系明确的家庭进行指导;其次,对于希望就职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同学,除了学好学校教学体系内的知识外,还需要积极参与专业比赛等活动;最后,对于平时成绩较好又希望考研的同学,结合以往考研成功数据,切实指导好考研的报考。考研复习过程中,学校也应开展更多的考研辅导课程,提升考研的成功率。
高校专业课应该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地更新,更加贴近市场,培养出企业需求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仅仅接受大学教育对学生的个人提升仍然非常有限,鼓励学生多方学习,现有的Mooc课程种类齐全,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自己最需要的课程和自己最想学的东西,一边进行正常的大学学习,一般更有针对性的补充自己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德良,邓德胜,刘永红.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关联规则挖掘[J].教育与职业,2012(29):87-88.
[2] 楼锡锦,周树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25(13):49-52.
[3] 朱国玮,黄珺.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11(8):64-68.
[4] 喻名峰,陈成文,李恒全.回顾与前瞻: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十年(2001-2011)[J].高等教育研究,2012(2):79-86.
[5] 王益宝,胡秀东.可雇佣性理论综述[J].北方经济:综合版,2011(16):26-28.
[6] 唐琳,杨海亮,马艳伟,等.基于全面评价的大学生就业指导[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5):642-646.
[7] 刘华婷,郭仁祥,姜浩.关联规则挖掘Apriori算法的研究与改进[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26(1):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