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沿岸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
2015-05-12王劲龄
王劲龄
摘 要:随着工业、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的不断深入,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相对凸显。近年来江苏省太湖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布局不合理、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该文选择太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沿岸畜禽养殖污染为研究对象,依据有关调查结果,分析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畜禽 污染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a)-0155-02
太湖流域是国家确定的“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之一,是江苏省水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太湖流域各地大力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新上、完善污染治理设施,依法关闭一批小养殖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明显提升,部分工作已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但随着工业、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的不断深入,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相对凸显,主要污染因子(COD、氨氮、总磷、总氮)排放总量均占流域全部排放量的20%以上。该文依据有关调查结果,分析太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沿岸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并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 太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沿岸畜禽养殖场分布情况
1.1 调查范围及调查原因
江苏省太湖流域流入太湖的主要河流有15条,分别为望虞河、小溪港、梁溪河、直湖港、武进港、太滆运河、漕桥河、太滆南运河、社渎港、官渎港、洪巷港、陈东港、大浦港、乌溪港、大港河。另外,丹金溧漕河、武宜运河虽然不直接入湖,但水量较大,且与多条入湖河流相交,对入湖河流水质构成影响。2010年,以上17条河流入湖水量约43.2亿m3、氨氮6 084.8 t、总氮17 037.2 t、总磷872.1 t,分别约占入湖河流的89.1%、88.3%、88.4%、89.6%。摸清这些河流沿岸畜禽养殖现状,对于有的放矢地做好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削减入湖污染负荷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调查范围选择了15条主要入湖河流沿湖上溯10 km的两侧1 km范围、丹金溧漕河及武宜运河全程两侧1 km范围。
1.2 规模畜禽养殖场数量及分布
不同河流沿岸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数量(见表1)。
说明:以上数据为2014年调查数据。小型规模统计口径为:猪出栏数50~499头,肉禽出栏2 000~19 999只,蛋禽存栏500~1 999只,奶牛存栏20~99头。中型规模统计口径为:猪出栏数500~1 999头,肉禽出栏20 000~49 999只,蛋禽存栏2 000~9 999只,奶牛存栏100~299头。大型规模统计口径为:猪出栏数大于2 000头,肉禽出栏大于50 000只,蛋禽存栏大于10 000只,奶牛存栏大于300头。
1.3 分布特点分析
在调查的17条河流范围内,具有小型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的有13条河流,没有发现规模化养殖场的有4条:梁溪河、小溪港、官渎港、陈东港。从地级市范围来看,194个规模养殖场中,常州104个、无锡72个、镇江11个、苏州7个;从县(市、区)范围来看,主要分布在武进、丹阳和金坛;从河流范围来看,总量的70%集中在武进港、太滆运河、漕桥河和太滆南运河4条河流沿岸。
2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2.1 禁养区内仍然存在规模化畜禽养殖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明确环太湖1 km及主要入湖河道上溯10 km两侧1 km范围为畜禽禁养区,禁养区内现有养殖场(户)必须关闭或迁移。太湖流域各地也在其他重点河流沿岸等环境敏感区域划定了一些禁养区。而调查显示,部分河流沿岸禁养区内存在规模化养殖场和畜禽养殖点,有些甚至紧靠河道,养殖粪水缺乏严格控制,部分渗入或排入河道,对河流水质构成影响。
2.2 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缺失或运行失效
除少数大型养殖企业具有较为完备的治污设施外,少数养殖场没有任何治污设施,大部分养殖场采用简易化粪池进行粪便处理,粪便及污水处理存在以下不足:
(1)处理设施简单,难以发挥作用。早期建立的一些养殖场,很少考虑粪便治理问题,没有建设雨污分离收集系统、干清粪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调查范围内仅一家养殖场建有沼气池,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作燃料,沼渣沼液施于农田。大多数养殖场采用化粪池简单堆肥或新鲜粪便直接施用,容易引起污水横流、臭气冲天和有害微生物滋生。不少化粪池历经数年而不检修,内部可利用空间降低,出现渗漏现象。
(2)处理设施效能较差,不能做到达标排放。由于缺少运行维护和管理,随着化粪池的老化,其工作效率逐渐降低,出水质量无法保证。此外,少数养殖户建有沼气池,但设备年久失修,沼渣和沼液随意排放,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部分处理设施运维成本过高。太滆南运河某养殖场利用WSZ-PF型污水处理设备,运用生物技术和机械翻堆技术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加工成各类有机肥。但由于运行费用太高,规模较小的养殖场难以承受,导致设备闲置。
2.3 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环境监管机制尚不健全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需要较大的投入,单靠企业自身投入难度较大,加之大部分养殖户只注重眼前利益,在污染治理设施投入上积极性不高。河流沿岸的畜禽养殖场多散布于各村落的田间地头,比较隐蔽。虽然法律法规对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防治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但部分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执法力度不够,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制度未能有效执行。
3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建议
3.1 提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水平
建立畜禽养殖场(户)综合管理信息数据库,全面掌握区域畜禽养殖的规模、结构、空间分布、处理设施运转情况等信息,制订落实太湖流域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指导意见。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对于畜禽养殖点较为集中、具有环境容量的区域,研究设立养殖集中区,推进养殖户就近入区,一是可以形成区域畜禽品牌,发挥规模效益,提升市场议价能力;二是利于先进畜禽养殖污染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及监管,提高污染防治水平。
按照职责分工,环保部门加强执法检查和环境监管,推进将规模化养殖场纳入点源治理试点工作。农业管理部门进一步优化畜禽产业布局,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督促检查和技术业务指导。
3.2 分类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不同规模养殖场的技术水平、污染物产生量、管理难易程度不一致,应进行分类治理。参照化工、电镀专项整治的做法,制订太湖流域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明确整治目标,针对大、中、小型规模养殖,分散养殖以及非法养殖等不同情况,提出分类整治措施和要求。
对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应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如:发酵床生态养殖、种养结合循环处理等模式,并配套建设规范有效的污染治理设施;对小型及分散畜禽养殖场,可以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建立小型化、分散化的粪污收集储存设施或实现分散养殖废弃物的统一收集和集中处理。
3.3 健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长效管理机制
加大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财政支持力度。在太湖治理专项资金省级统筹部分安排一定额度,重点支持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引导地方政府在切块资金中,专门安排资金用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组织实施太湖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专项督查考核,对问题突出的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到位。
养殖户的环保意识是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防线。加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教育相当重要。使养殖户“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旧思想转变到“既重眼前利益,又重长远发展”的新思想,实现畜禽养殖的生态化和可持续。
参考文献
[1] 太湖流域畜禽养殖氮磷污染减排政策研究技术报告.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Z].2012.
[2] 太湖流域主要河流两岸畜禽养殖污染调查报告.东南大学[Z].2014.
[3] 徐勤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2(10):157.
[4] 陈以礼.关于畜禽养殖污染减排的思考[J].污染防治技术,2012(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