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就业心理探析与对策
2015-05-12何颖红
何颖红
摘 要 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的深化,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处于学历劣势的中职生,由于年龄轻、知识层次低、专业技能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不少中职生在临近毕业走向职场时畏缩不前,产生了一些不良就业心理。如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消除心理困惑是中职生迈向就业成功的第一步。
关键词 中职生 就业心理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2.086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HE Yinghong
(Dongguan Economic and Trade School, Dongguan, Guangdong 523000)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business professionals are increasingly demanding high quality. Faced with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for jobs,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ents at a disadvantage because of young age, low level of knowledge, expertise and weak influence of many factors, so many vocational students cringe at the workplace, not before graduation to produce some adverse employment psychology. How to help them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ir grasp themselves, eliminate mental confusion is vocational students successful first step towards employment.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ment psychology; cause; countermeasures
根据我校就业办的一些数据显示,近几年,我校应届毕业生中,只有10%的学生明确表示:毕业后第一时间找工作、赚工资,以减轻家庭负担或尽快实现自食其力。而90%的学生则表示:继续升学、听从父母安排、不急着就业、甚至不想就业。为什么中职毕业生,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地区的中职毕业生对毕业就业采取一种逃避的态度呢?
1 中职生就业心理调查分析
根据问卷星对《中职生的就业心理与意向》的网络调查结果看,70.5%参与调查者认为现在国内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只有6.7%的人认为就业容易,就业形势比较好。因而,有28.6%的人对自己就业前景很有信心,46.7%的人则表示就业信心一般。在参与调查人中,有41%表示自己的就业目标模糊,对就业前景表现茫然。在就业态度方面,有15.2%的人表示自己没有特定的就业方向与就业目标,走一步算一步,如果碰到合适的或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哪怕工资待遇差一点都会尝试去做;只有9%的人表示自己的就业方向较明确,但必须是待遇好,工作稳定性强,而且工作环境较优的才考虑;35.2%的人则表示只对符合自己兴趣,有发展空间的工作感兴趣,其他的一般不予考虑。在就业观念方面,61.9%的人表示,会考虑先就业后择业,但仍要视实际情况而定;15.2%的人则考虑自主创业,认为这虽然是一条险道,而且失败结果遠远大于成功,但仍认为是值得去尝试与冒险的;18.1%的人认为最好能一步到位,找到一份收入稳定、待遇不差的工作是最理想的。在求职过程中,参与调查者优先考虑的因素主要是工作待遇与福利、工作是否有趣及是否具挑战性、符合个性等,其次才考虑企业规模、工作地点远近及工作轻松度等。在薪酬方面,参与调查者对此期望值表现不高,35.2%的人表示薪酬每月在1500元以下1000元以上都能接受,29.5%的人则希望薪酬能达到每月2000元,其他的则表示最好能达到2000元以上。对职业目标的理解,47.6%的人认为就业就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39%的人则希望能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35.2%的人则认为就业是为获得安全感和稳定感,希望能从工作中获得独立自主感受及个人兴趣满足的有25.7%的人。如果出现求职结果与自己的期望不符时,64.8%的人会采取调整心态愉快接受的态度,19%的人会凑合着干,只有4.8%的参与调查者认为如果求职结果与自己的期望不相符时,会马上放弃,不委屈自己。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中职生的就业信心明显表现不足,就业准备意识不高,就业目标模糊,虽然就业观念有所转变并趋于理性,但就业期望仍偏高。
2 中职生就业心理表现
为更深入了解中职生的就业心理,笔者在2010级应届毕业生中随机选取了十位毕业生,并与他们进行了两个小时的面对面调查与交流。访谈结果进一步表明,中职生的就业信心、就业准备明显不足,就业意识淡薄,就业目标不清晰,恐惧就业、逃避就业心理明显,潜意识抗拒毕业或不想毕业,留恋校园,不想离校。
(1)自负心理。自负,就是个体对自己评估过高,不切合实际的心理状态。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中职生在择业上容易好高骛远,摆不正自身位置,往往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造成就业受挫,导致就业心理失衡。
(2)自卑心理。自卑就是个人对自己没有充分深入的认识而导致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很多中职学生认为没能考上普通高中,自己是无能的、失败的,选择中职学校实属无奈之举。因此,他们往往自我贬低,潜意识中表现出自卑与压抑,甚至自暴自弃,过一天混一天算一天。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转型的需要,社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使得中职生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加剧了他们的自卑情绪,甚至丧失信心,不敢主动推销自己,从而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
(3)逃避心理。中职生在面临毕业就业时,因没有主动、积极、提前了解当前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屡屡受挫,从而感到无能为力或无法适应,于是,就决定听天由命,不再主动争取机会,不想再去努力,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这是一种典型的逃避心理。
(4)焦虑心理。一些中职毕业生既不主动去了解就业市场对中职生的定位,也不了解自身的能力、特长与个性,就业目标不明确,在择业过程中,过分看重工资福利待遇,不自觉地加大自己的心理压力,一旦条件达不到,也就是当现实的求职目标与自身预期不相符时,就会产生挫折、失望、焦虑情绪,甚至愤世心理,最终导致就业焦虑。
(5)依赖心理。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社会条件好,往往把就业希望寄托于父母、亲戚朋友,甚至一些所谓捷径来实现就业。事实上,随着自由就业竞争的加强,通过走后门等捷径来实现就业的成功率越来越低。中职生只有在择业之初,树自信,少依赖,敢竞争,勇挑战,才能脱颖而出,成功就业。
(6)实惠心理。持有这种心理的中职生比较多,他们往往在应聘时,注重招聘企业或单位“能有多少工资、福利,有否假期等等”,而忽略了工作对自身的锻炼、成长、工作经验积累的重要性,把工资待遇,以待遇好或不好作为衡量工作好否或能否接受的主标准,这样往往就错过许多好的就业机会,导致就业不顺。
3 中职生不良就业心理产生的原因
3.1 家庭教育缺失
一个国家甚至于一个地区,要保持发展活力,实现持续稳定地发展与创新,靠的就是优秀的、素质过硬的人才,有素质的人才不但要依靠学校的教育与培养,更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教育与培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不能对其进行一些必要的吃苦教育,而是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只要孩子听话,读好书,比什么都重要,这种教育的结果是孩子往往会错误地理解,只要我不惹事,不生是非,好好听话,把书读好,那就行了。在孩子成长意识中,往往容易产生这样的理解与认定:只要我听话,父母就能满足我想要的一切,就可以安逸的生活,那怕不工作也沒问题,从而导致90后的中职生在毕业后不想就业或逃避就业,或者在不得不就业的情况下,极易产生不良的就业心态,造成人为的就业困难。
3.2 学校教育的缺失
在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中,三年课程中只有一门涉及到就业教育的“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课,而且大多时候都安排在一年级授课,授课时间仅为一个学期,课程形式也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活动课不多,甚至没有。学生从进校到毕业,在校三年,学校能为学生提供的有关就业的培训课程很少,几乎没有。同时,学校往往也忽略为在校学生提供及时的有关就业形势及变化的相关信息,使得中职毕业生在临近毕业时,对如何择业、如何就业、如何面试缺乏足够的准备,导致就业信心不足。
3.3 中职生自身原因
中职生完成中职学业一般在18周岁左右,处在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爱幻想,易冲动,自我意识强。而同时,他们的心理发展还没成熟,生理与心理发展明显的不同步,加上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完善,生活体验及个性心理特征存在差异,导致在求职择业中就表现出复杂与矛盾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中职生对社会不甚了解,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缺乏实践经验,缺少理性的眼光,在择业时容易造成期望值过高,缺乏承受挫折与失败的心理准备,有的学生则过多过分依赖家长、老师、学校,缺乏主动性,进取意识不强,在求职过程中一旦受挫,很容易产生放弃或逃避心态,造成就业困难。
4 职生不良就业心理的对策
4.1 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我们可以从三方面着手:首先,引导中职生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我们就应明确地告诉学生:既然选择了中职学校,就不后悔。俗话说得好,条条道路通罗马,通往成功的道路也并非只有一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不仅需要高级的人才,但是,同样不可缺少掌握中等技能的人才,两者缺一不可。其次,引导中职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可以通过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课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明确自己的性格,气质特点是什么,自己合适干什么及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等,根据自己的需要,找准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减少择业的盲目性,避免不必要的心理挫折。其三,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就业前培训等形式帮助中职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引导他们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专业、特长及能力,调准就业期望值,让自己的职业意向与社会需求相符。
4.2 做好中职生就业心理辅导
学校应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提早开展一些与就业相关的心理教育活动,帮助中职生提前做好就业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的心理准备,提高他们的抗挫力。另外,学校可在不同年级,设计、安排有关就业、择业的心理讲座,帮助他们客观地认识自己,明确自身的优势及不足,指导他们如何通过提高自身素质以提高就业能力,对一些特别学生进行个体化的指导,帮助他们调适心理状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对不同的就业要求。
4.3 帮助鼓励中职生树立自信心
成功往往源于自信。美国著名教育家马斯洛说:“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人,一定有可能比现实中的自己更伟大些,只是我们缺乏一种不懈努力的自信。”有不少中职生对自己的学习、前途缺乏自信,这与现实中充满竞争的社会格格不入,阻碍了他们的就业与发展。那么,如何帮助中职生树立自信,尤其是就业自信心?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一系列专业技能竞赛,邀请历届就业或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回校讲述自己的奋斗史等活动,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实现顺利就业。
4.4 培养中职生的抗挫能力
现在的中职生都是90后人,个性表现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依赖性强、意志薄弱、自理自控能力差,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差。当遭遇失败后,往往容易出现情绪低落,不愿也不敢面对失败与挫折,而是采取一些不正确的方式来逃避问题。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进行抗挫折教育,强化中职生的抗挫折能力,增强中职生抗挫折信心。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一些抗挫折教育的实践活动,在实训和实习中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同时,还要教育学生遇到挫折后必须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想办法战胜它。
4.5 强化中职生的就业指导
中职毕业生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就业心理困惑,与他们的知识经验少、心理承受能力差、社会阅历浅及对就业前景认知不明朗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对此,学校必须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可以运用校园广播、板报、专题讲座等方式广泛宣传国家有关的就业政策及就业信息,使毕业生对就业环境有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对毕业生开展多形式的求职择业培训,提升中职生求职面试技巧,提高他们的求职成功率。
面对中职生的就业问题与心理困惑,学校、家庭、社会都有责任对此进行积极的引导与帮助,只要各方能共同努力与协作,一定能帮助中职生解决就业心理问题,实现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 沃建中.中学生心理导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2] 陈英.影响中职生职业选择的心理因素及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3] 黄冬兰.浅析中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困惑[J].广西教育,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