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有机会亲近自然
2015-05-12徐丹
徐丹
摘 要 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的,大自然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无尽探索和发掘的宝藏,然而在当前,幼儿却很少有机会走进自然。本文笔者通过结合在幼儿园的亲身经历,就自然对幼儿成长的价值以及启示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 儿童 大自然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2.070
Making Children Approach the Nature
XU Da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Children are growing with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 Nature has a wealth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which are the rich treasures for children to explore and discover.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opportunity for children to get close to the nature. With author's experience in kindergarte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value of nature for the growth of Children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make children approach the nature.
Key words child; nature; education
在幼兒们进行户外自由活动时,几个小朋友在拣地上的树叶,并且在手上不断摆弄,好像在研究着什么;还有一些小朋友凑成一堆围在大树堆下观察小蚂蚁,有的小朋友用棍子拨弄着泥土,孩子们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其乐融融,我在他们身后默默地看着,不忍去打扰。突然这时身后传来这样的斥责:“我看谁在地上玩树叶,玩泥土,我就看谁不在游戏区玩耍,一会儿谁玩的游戏区少我就不喜欢谁哦……”孩子们就这样被叫了回去玩滑滑梯,攀岩等游戏设施。我不禁感慨,孩子们与大自然多么好的对话机会就这样活活被老师斩断了。
大自然拥有丰富的资源,是孩子可以无尽探索和发掘的宝藏,因此也是孩子们最心驰神往的。它被苏霍姆林斯基称为世间最美妙的书、“思考和语言的源头”卢梭也曾谈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被春天唤醒的大地,身着婚礼长裙,在江河的奔流、百鸟的啼转中,展现给人类一幅充满生机、福泽和妩媚的图景,这是人的心目中永远不会厌倦的惟一图景。一个喜欢静观和沉思的人,心灵越是敏感,就越容易在这种和谐使他产生的欣喜中陶醉。”①陈鹤琴先生也主张“凡天气晴和的时候,就带幼稚生到外边去游玩。他们在旷野里跑来跑去,看见野花就采采、看见池塘就抛石子入水以取乐。这种郊游于小孩子的身体、知识、行为都有很好影响的”。②可见,自然对于儿童的身体成长和精神成长至关重要,隔断儿童与自然的联系必然会对儿童的成长造成严重损害。
幼儿天生与自然有着一种亲密性,而自然对于幼儿的成长也有着极大的发展价值。
(1)亲近自然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当幼儿漫步于自然,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阳光,在草地,在旷野中奔跑,红花绿树交相呼应,为幼儿呈现多彩绚丽的世界,从而促进幼儿的身体茁壮成长。而幼儿在蹦蹦跳跳的同时又尽情释放着自己的快乐,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2)亲近自然能够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积累前科学经验。大自然为幼儿提供无穷无尽的资源供幼儿探索,幼儿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与自然进行亲密的接触和交流,从而感知自然世界,获得对于事物和现象的直接经验。同时,由于幼儿抽象思维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不能直接理解一些抽象的科学知识和概念,因此幼儿更加应该多接触自然获得前科学经验从而帮助对科学形成一个初步感知与认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目标中指出“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
(3)亲近自然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幼儿天生对周围事物怀有浓厚的好奇心,他们总是在与周围事物的接触中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他们想知道事物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总是有千万个问不完的问题缠绕着成人。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天空为什么是蓝色?为什么秋天叶子会变黄?这万千个“为什么”是无法单凭成人的言语解释去解答的,而自然就是为幼儿解疑答惑最好的老师,是幼儿思考和科学探索的源泉。
(4)亲近自然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大自然中丰富的物象为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当孩子们在辽阔的草场跳跃,在恬静的小溪边嬉戏,充分感受这一花一草一木,打开他们的联想之门。沈从文老先生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经历谈到“我一面被处罚跪在房中的一隅,一面便急着想各种事情,想象恰如生了一对翅膀,凭经验飞到各样动人事物上去。按照天气寒暖,想到河里的鳜鱼被钓起离水以后拨刺的情形,想到天上飞满风寧的情形,想到空山中歌唱的黄鹂,想到树上累累的果实。”③可见沈先生当时并未因处罚而闷闷不乐,反而庆幸自然带给他巨大的想象空间。从他的童年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自然能够为儿童的想象世界积蓄多样的素材,让孩子们的梦想世界更加鲜活、生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关心周围世界,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科学教育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我们必须得先认识到自然对于幼儿成长的价值,笔者认为采取一些措施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1)善于保护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心。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好奇心是自然给他们预备的一个好工具,他们可用以除去生来的无知。”④幼儿喜欢到大自然中去,并常常被周围的事物所吸引,驻足观看。刚刚发芽的小树、刚刚长出的小草都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尤其是看到以前从未见过的一些小虫子会蹲下观察半天、问这问那,甚至忍不住用手触摸。生活中总能看到老师或家长止住孩子要触碰的小手,大声道“脏!”但实际上,这是多么好的一次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往往就这么被成人粗暴地干涉了。而幼儿真正的探究就是始于对问题答案的追究,始于直接感知、亲身体验,成人应尽可能在保证幼儿安全地情况下让幼儿自由玩耍,探索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问题。
(2)和幼儿一起走进大自然,以大自然为课堂。陈鹤琴曾指出:“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⑤与其在教室给幼儿讲授一些抽象知识类似于“种子是怎么发芽、生长,春天来了自然会发生什么变化,下雨之前小动物有什么反应”不如让幼儿去自然中切身体验和感受,让幼儿懂得在春天不单单是柳树才会发芽,在冬天不是所有的花朵都会凋零。天朗气清的日子,带幼儿去田间采摘野花,去蔬果园采摘新鲜的蔬果,观察植物的生长。落叶飘零的日子,带幼儿去公园采集花草树木的叶子,并且将其带回园里,仔细观察并根据叶子不同大小、形状、纹理分类,认识到自然物种的多样性。对于家长而言,也应该利用空暇时间带幼儿去远足、郊游,随时随地地教幼儿认识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及各色花草,让幼儿仰望湛蓝的天空,俯瞰壮美的青山,聆听潺潺的流水,感受自然的神奇。
(3)多让幼儿进行户外游戏。游戏是孩子的最爱,对户外游戏儿童更是情有独钟。笔者在幼儿园就见到当教师对孩子们说“你们如果表现得好,我们就去进行户外运动”孩子们兴奋不已的场景,可见孩子们内心是渴望户外游戏的。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把游戏甚至教学设置在户外。曾经就有篇文章讲到,我们教小孩唱“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虽然现在很少能坐在谷堆旁边听故事,但我们完全可以让孩子们坐在草坪上、花坛边、池塘旁听老师讲故事。⑥
很多教师往往通过教学告诉小朋友影子是什么样子,费尽心思在互聯网上搜图片、搜视频短片,却不知带孩子们去户外和太阳、月亮做游戏。瑞吉欧的孩子们在户外游戏中懂得“影子和画中不一样,是躺在地上的。”懂得“影子用石子是盖不住的”懂得“影子也可以在月光下出现。”,而这些都不是在教室教学中“学”到的。瑞吉欧的创始人马拉古奇曾说“下雨过后,积水变成了一个小水坑,这都得感谢地上的一块洼地,以及些许暖阳,幼儿们十分欢喜。假如成人不限制的话,这一地的积水可成为一个让幼儿们尽情探索的世界。”⑦在雨天,我们只需给幼儿准备好衣物,做好防护措施,就可以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让幼儿听听雨点感受打落在伞上、屋顶上、地面上的声音,让幼儿看看雨点滴在水面上会发生什么。雨停之后,让孩子穿着雨靴尽情去踩踏那些小水坑,而孩子从那溅起的脏水中得到的快乐是我们成人所无法体会和享受的。值得一提的是,有研究表明,儿童在户外游戏中能够进行更多的交流,游戏持续的时间比室内游戏长,合作性游戏出现的几率也会增加。⑧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坚持带幼儿去户外游戏。
(4)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现在很多幼儿园都有设有自然角,种上些花草、蔬果一来可以美化环境,二来可以让幼儿更加亲近自然,幼儿在自然角可以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芽、结果甚至枯萎。然而,很多幼儿园的植物却是教师或是保育员去打点的,对于幼儿来说完全变成了装饰,一次笔者就在幼儿园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中班小朋友在妈妈的带领下匆匆赶到学校,妈妈临走时急切得对班主任老师说“他的花我还没浇呢。”老师说“您赶紧忙吧,过后我来浇花。”幼儿的家长赶忙说:“谢谢那就麻烦老师了。”这个自然角完全就是教室一角的摆设,名义上是为了幼儿贴近自然,实际上幼儿却完全没有参与进来。浇花、施肥这本是幼儿的工作却被教师、家长这些“热心的人”越俎代庖了。其实幼儿们通过自己浇花、施肥这些亲身工作得来的收获远比将“种子发芽结果”作为一堂集体教学活动大得多。成人这样热心反而是“好心办坏事”。
(5)提供更加自然化的游戏场地。现在很多幼儿园花大价钱购买成套现代化游戏设施,并且也把这种建设认为是幼儿园“高端”的表现,然而,这些花费庞大的游戏设施真的就能让幼儿愉快玩耍,真的就对幼儿的成长有利么?近些年,韦尔多幼儿园在欧洲一些国家很是流行,它是指树林中的幼儿园或户外幼儿园,韦尔多幼儿园的教师们通常都是在早晨带孩子去郊外,冬天在外面活动3小时,夏天4小时,遇到恶劣天气时利用附近的小屋作为避所。⑨而在我国,我们总以为为孩子创造好一切条件,水泥或沥青的地面,人工的草坪,甚至塑胶的运动场地,生怕孩子摔着磕着,然而孩子不是温室的花朵,不能总“精心呵护”他们,孩子总在这样充满保护的环境下成长,其注意力、自我评估风险能力一点都不能得到锻炼。卢梭也在《爱弥儿》一书中表达过:“我非但不小心谨慎地预防爱弥儿受什么伤,而且,要是他一点伤都不受,不尝一尝痛苦就长大的话,我反而会感到非常苦恼的。忍受痛苦,是他应该学习的头一件事情,也是他最需要知道的事情。”⑩幼儿园应少一点“现代化”的设施,多一点“自然化”,“自然化”的游戏场地不仅是为了锻炼幼儿的生存生活能力,也是因为自然的泥土、草坪、大树带给幼儿的快乐、亲切是人工草坪、沥青地面所不及和取代的。
瑞吉欧创始人马拉古奇曾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但是他们(指成人)偷走了九十九种。”成人一边苦口婆心“讲”给幼儿要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却一边在实际生活中将幼儿同自然隔离开来,让幼儿失去了那九十九种语言,愿成人多给幼儿亲近自然的机会,让幼儿在自然中主动探索和学习。
(下转第148页)(上接第142页)
注释
① 卢梭.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M].张驰,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105.
②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598-599.
③ 沈从文.沈从文的湘西[M].当代屮国出版社,2004:19.
④ 洛克.教育漫话[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42.42.
⑤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教育文集(下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661.
⑥ 张新立.让儿童的游戏亲近大自然[J].学前教育研究,2006(5):39.
⑦ [美]爱德华兹,[美]甘第尼,[美]福尔曼.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罗雅芬,连英式,金乃琪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51.
⑧ Tizard, B., Philps, J., Plewis, I. Play in pre -school centre -II. Effect on play of the childs social class and of the educational orientation of the centre.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J].1976(10).
⑨ Grob-Mengues.文化与幼儿教育的欧洲视角:走向自然[J].学前教育研究,2004(7-8):15.
⑩ 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