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开发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015-05-12邬移生

科教导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隐性课程思想政治高职

邬移生

摘 要 对5所高职院校的隐性课程开发进行的调查表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的隐性课程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原因在于高职院校轻内涵建设、管理方法传统老旧、没有采取以人为本的方式、没有很好地协调师生关系。

关键词 高职 思想政治 隐性课程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2.038

Status and Problems Analysi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idde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WU Yisheng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 Changsha, Hu'nan 410205)

Abstract Survey of the hidden curriculum developed five vocational colleges showe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piritual level, system level, the behavioral level of the hidden curriculum. The reason i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light connotation colleges, old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ethods, did not take a people-centered approach,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not well coordinated.

Key words vocational; political; hidden curriculum

现阶段高职教育对于显性课程开发普遍比较重视,但对于隐性课程的开发却显不足,而隐性课程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建立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切实了解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开发现状,本课题组以问卷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对湖南省5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长沙2所,常德1所,邵阳1所,株洲1所。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82份,回收率为96.4%。参与调查的482名高职学生中,大一学生占35.9%。大二占33.8%。大三占30.1%。男生占40%,女生占60%。

1 隐性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

调查问卷第三问“您了解隐性课程么?”回答“不了解”的67%。“了解一点”占27%。“非常了解”的占6%。从数据来看,学生对于隐性课程确实不太了解。

在调查问卷中,对高职院校隐性课程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和行为层面这四个方面设置了问题。

(1)关于物质层面的隐性课程。我们设置了两个问题,当问到“您觉得校园中的整体建筑风格、花草雕塑、名言警句、标语口号等景观是否蕴含着校园文化精神时”,68%的学生回答“是”,但当问到“您觉得贵校的校园物质文化景观能否给您的心灵带来启发?回答“经常会”的5%,回答“会”的20%;回答“偶尔会”的46%;回答“不会”的29%。

(2)关于精神层面的隐性课程,我们设置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贵校是否注重对良好校风、班风的建设?”回答“十分重视”的16%;回答“重视”的52%;回答“一般重视”的23%;回答“不重视”的9%。第二个问题是“贵校是否经常通过学术报告、座谈会等形式将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人才要求、就业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转让?回答“经常会”的15%;回答“会”的53%;回答“偶尔会”的28%;回答“不会”的只有4%。第三个问题是“贵校是否会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的相关教育?回答“经常会”只有8%;回答“会”的46%;回答“偶尔会”的40%;回答“不会”的6%。

(3)关于开展学生活动的情况,在问卷中设计了“贵校会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和班团活动吗?”回答“经常会”的占14%,50%的回答“会”,32%的回答“偶尔会”,只有6%的回答“不会”。

(4)高职院校对于企业文化教育的开展情况在问卷设置了“贵校是否会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的相关教育?”只有8%的学生回答“经常会”,回答“会”的占46%,回答“偶尔会”的占40%,回答“不会”的占6%。

(5)关于精神层面的隐性课程。问卷中设置了一个问题“您觉得以公益活动、团学活动和校风、班风、企业文化等高职院校精神层面隐性课程内容对您的品德修养、行为规范、意志信念的影响作用?”只有11%的学生回答“影响非常大”,23%的回答“影响大”,49%的回答“影响一般”,16%的回答“影响很小”,只有1%的回答“没有影响”。

(6)关于制度层面的隐性课程。设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您是否了解贵校包括学生手册、学生公寓住宿管理实施办法、学生奖惩办法和实习管理办法等在内的一切规章制度”,只有6%回答“十分了解”,45%“基本了解”,44%“部分了解”,5%的“不了解”。第二个问题“您认为您所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您个人的公平意識、道德意识等价值观念的影响程度?”中有8%的学生认为“影响非常大”,20%认为“影响大”,55%认为“影响一般”,15%的认为“影响很小”,只有2%认为“没有影响”。

(7)对于行为层面隐性课程对学生有何影响,问卷设置了2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您认为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您的个性发展和学习生活是否有影响,高达26%的学生认为“影响非常大”,45%认为“影响大”,19%认为“影响一般”,8%认为影响小,认为“没有影响“的只有2%。另一个问题“您觉得老师的言行举止、个性品质对您的学习、人格与行为产生影响吗?有23%的学生认为“影响非常大”,45%认为“影响大”,26%认为“影响一般”,只有4%认为“影响很小”,2%认为“没有影响”。第三个问题是“您所在的学校是否在正规实践课程之外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只有12%的学生回答“经常会”,32%的回答“会”,39%的回答“偶然会”,14%的回答“不会”。

(8)对于隐性课程的4个层面对学生的影响力来说,我们设置了如下问题:您觉得问卷中涉及的哪个层面内容的隐性课程对您的知识技能、健全人格、综合素质提高产生的影响最大?”有55%的学生认为是“精神层面”,19%认为是“制度层面”,17%认为是“行为层面”,9%认为是物质层面。由些可见,精神层面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和物质层面。

2 隐性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高职院校物质层面的隐性课程的开发力度不够,缺少对学生心灵的启迪。近年来,高职院校的规模增长很快,学校的物质建设投入很大,建筑物也是新的,但只见大楼,不见文化,校园物质基础设施中蕴含的校园文化精神不多。校园景观设计、建筑风格、绿化等缺少与学校历史文化相连的主题。各个学校的建筑千篇一律,虽然时尚漂亮但缺少特色和文化内涵。我们走访过几个高职院校,感觉这些学校建筑缺少特色,有的学校新老建筑的色彩和风格没能很好地协调,给人一种不和谐的感觉,还有的学校缺少人文景观和展现学校特有精神风貌的内涵丰富的雕塑、书画、标语警句等文化作品。走入高职院校,如商贸类学校,铁路系统类学校,从学校的环境建筑来看没有什么区别。在这种校园环境下,让学生很难对校园文化精神产生认同,不利于培养行业精神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2)精神层面的隐性课程总体不错,但教育的方法有待改进。高职院校对于校纪班風的建设还是很重视的,大多数高职院校从中专学校升格而来,自然继承了中专学校的一套严格的管理方式,对于学生的日常管理还是很到位的。学工处也常常带领学生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和班团活动,在日常管理中对学生进行了一些企业文化的相关教育。开展了“学雷锋”、“志愿者”活动等公益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丰富学生课余的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一些方法传统老旧,形式多于内容,没有结合新时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导致其对于学生的品德修养、行为规范、意志信念的影响效果不够理想。高职院校精神层面的隐性课程应该让“它活跃在讲台上,校园里,人们的言谈和行动中。”①如果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脱离学生生活和心灵的外在形式,就不可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认同感、向往感。

(3)制度层面的隐性课程建设不够理想,学生认同感差。其一,高职院校对制度建设的认识有问题,高职院校的制度建设在于其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奖惩机制、规章制度等体现和蕴含高职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及对主流价值的导向、整合和控制。但现实是,高职学校的制度建设大多数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因些对高职学生的影响不够深刻,没能对高职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其二,制度的贯彻实行没有采取“以人为本”的方式,制度的贯彻依然采用传统的从上到下的高压政策,使得学生对制度的认同感不强,甚至有排斥和反抗。从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对于公平意识、道德意识等价值观的影响”的回答来看,显然,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建设还需要加强。

(4)学生对于行为层面的隐性课程期望很大,对于师生关系很重视,普遍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自己的个性发展和学习生活的影响极大。但普遍认为学校对于协调师生关系还不够重视,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和全体教职工的人格品行还有待于提高。有些领导认为自身是管理者,有官气,不亲民;有些老师和学生的交往少,互动少,上课完了就走人,课内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课外缺少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人际交往关系没有建立起来。双方都难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埋怨高职学生基础差,学习不主动,对学生期望值低。学生认为教师不认同自己,自卑心重,更加厌倦学习。此外,高职学生的课外活动中,教师的参与不多,高职院校的课外活动是“学校在各科教学大纲范围以外,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②而在师生共同参与课外活动,如企业实习实训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得到许多直接经验,与教师的互动加强,师生人际关系增强,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境,这种师生间的互相激励和情感的陶冶,对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校企合作开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XJK013CDY009

注释

① 罗俊.普通高校国防教育隐性课程构成要素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35).

② 蔡克勇,冯向东.大学第二课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杜,1988:1.

参考文献

[1] 王慧敏.高等职业教育隐性课程现实意义及路径探析[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11).

[2] 方成智.高职学院隐性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

[3] 胡英芹.浅谈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

猜你喜欢

隐性课程思想政治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开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的优势与机制研究
中国古代教育对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启示
浅析隐性课程对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
论小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
浅议如何做好新时期东汽保卫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