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生物学家的情史与情诗
2015-05-12章诗依
章诗依
周太玄有“一代通人”之誉。他的这一通,可是非同小可。
五四前,他在文学领域的才情众所公认,所作新诗《过印度洋》被赵元任谱成曲,传唱一时;他的中学同学郭沫若说他是“翩翩出世的一位佳公子”,“会作诗,会填词,会弹七弦琴,会画画,笔下也很能写一手的好字”。然而,他并不拿自己的文学才华当回事,执意去法国学习自然科学,十一年后,带着“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与几十篇论文、七部著作及四部译著,外加法国动物学会会员的头衔回国,在数所大学任教,成为中国腔肠动物学的鼻祖。
他还是少年中国学会的发起人之一,该会是五四时期影响最大的社团之一,其成员中许多人都在中国不同领域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毛泽东、张闻天、邓中夏、恽代英等,成为共产党阵营的关键人物,而曾琦、李璜、左舜生等人则成了国家主义派和青年党的党魁。古脊椎生物学奠基人杨钟健,文学家朱自清、李劼人,也是该会会员。
周太玄的新闻生涯也可圈可点。出国留学前,他曾在张季鸾办的两家报纸做过编辑。到法国后,他与李璜一道创办“巴黎通讯社”。巴黎和会期间,正是巴黎通讯社将中国作为战胜国却要面临丧权辱国这一事实报道给国内,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1940年代后期,与《大公报》一向关系密切,也是其作者的他,成为香港《大公报》的顾问。《大公报》记者、史学家唐振常先生说,在新时代面前,香港《大公报》的完全转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报社上层决策而言,周太玄与杨东莼的功绩是一因素。
然而,与花团锦簇的天赋才情相反,这位才华横溢、具美风姿而器度开朗的的通人,在男女问题上却严谨自持。他的老友都了解他是一个感情丰富但并不滥情的人,著名作家李劼人用“忠贞负责”概括周太玄对待爱情的态度。
终其一生,周太玄有过三段恋情,爱过三个女人。对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个女人,他都写下过绚烂、动人的诗篇。
傅洁辉是周太玄的初恋情人。那是1910年,15岁的周太玄正在成都石室中学读书,经同学介绍,他得到一位远亲的邀请和接济。当时的周太玄,是学校中耀眼的美少年,在读书、体育,包括在与同窗的和韵、联句、撞诗钟等活动中,都光芒四射。周太玄叫十二姑妈的赵太太,对这位富有才华但家境贫寒的少年欣赏有加,每逢节日常请太玄到家中做客。周太玄学期考试得了“最优等”时,十二姑妈还买了他最喜欢的带花纹的七弦琴送给他做礼物。
十二姑妈的外孙女傅洁辉是个美丽的少女,在十二姑妈家中,这对少男少女很快陷入热恋之中。但是,洁辉的外祖父做过知府,父亲做过县长,这个家庭不愿意结一门寒酸姻亲,知道二人恋情后,以辈分不合为由坚决反对二人往来。十二姑妈还通知了周太玄的母亲,让她劝说儿子停止与洁辉交往。太玄的母亲专程从峨眉赶到成都,母子抱头痛哭。周太玄决意离川出走。
1911年,周太玄到上海,后因新纪《大公报》创始人之一、时任教于中国公学的胡政之的赏识,在胡提供学宿两费担保的情况下,进入中国公学政治经济专门部读书。在黄浦江畔,未能忘情的周太玄为初恋情人写下大量诗词,倾述绵绵离恨,有时候,一天作词竟达七八阙。一个学期之后,他听到了自己离开后傅洁辉的消息。这位同样不能忘情的少女,茶饭不思,撕烂书籍,绷断琴弦,扯下缕缕秀发,深夜常常呼喊周太玄的乳名兰儿。周太玄曾经托人捎信,让她逃往上海,但她没有勇气。家里很快为她张罗了婚事,丈夫是当地一位富家子弟。
周太玄与傅洁辉终于没能牵手。但近二十年后,她又出现在周太玄的生活中。此时,周太玄早已与王耀群结婚,并已儿女成行。
王耀群是四川人,五四前,她可谓周太玄的粉丝。当时的周太玄,激扬文字,为女性独立而大声疾呼,由于文字之老到、思想之深刻,在王耀群的想象中,周太玄始终是位渊博的长者。相识之后,才惊讶地发现,竟然是一位风度翩翩的俊美青年。在二人的关系中,王耀群比较主动。她没有令人惊艳的容貌,但却有干练而精明的头脑,周太玄逐渐被她吸引。后来两人同到法国留学并结婚。在艰苦的留学岁月中,王耀群不但把一大家子操持得井井有条,自己也获得药科学位。难能可贵的是,后来,丈夫去世后的傅洁辉又找到周太玄,此时的她,过惯了有钱人的生活,吸大麻上瘾,但王耀群甚为大度,每当洁辉家有困难时,她都不忘提醒周太玄过去关照。后来,傅洁辉以高价在周家隔壁购得一座房屋,两家成为亲密的邻居。
令人痛惜的是,1935年,王耀群因流产失血过多而死。在《周太玄诗词选集》中,没有两人热恋时的诗篇,只收有王耀群过世后第二年周太玄再次赴法做研究时追思、凭吊妻子之作。
旧地重游,物是人非,死生契阔,令周太玄无限伤感。在黑牛村旧居,他写下长句《黑牛村》:“黑牛村,暮云横,大雪满街车辙平。寒风怒号吹衣轻,路上行人尽萧瑟,我来亦觉路难行。眼前景物惊未变,行至故居肠欲断。三年前易故居停,旧居有人灯犹灿。窗外菩提树一株,映窗犹是旧枝干。仿佛伊在我新归,行至窗前先一唤。闻听儿女竟开窗,同立露台争笑看。顷刻幻梦尽成伤,独立街头意茫茫。我今到此君何往,一声低唤泪千行。”往事历历在目,而亲爱之人已经幽冥永隔,不知何往。如此人生况味,怎不令人神伤。
长诗《马赛巴黎车中不能成寐感悼耀群》更是一咏三叹,充满入骨的思念与悲伤,中有这样的句子:“人生固苦暂,尔真似一沤。玉质一棺隔,肠断众雏啾。哭君泪未尽,忽忽岁月周。故国魂若在,万里其来不?云山顷时渡,风波路不愁。与我同作客,一一验旧游……情义永如新,岂为隔冥幽……生诚同一瞬,情自有千秋。”诗意低回宛转,情义深长,感人肺腑。
与周太玄共同走完人生下半场的,是堪称奇女子的喻培厚。周、喻之恋,可谓奇缘,也是周太玄忠贞负责心性的明证。
喻培厚也是四川人,她在复旦大学法律系读书时与周太玄相识,是当时复旦法律系唯一的女生。她比周太玄小16岁。周太玄在丧妻之后重赴欧陆之前,二人在上海喻培厚的老师李登辉家中结识。那是1936年。1951年,他们的爱情经过15年的长跑终成正果。
喻培厚于复旦毕业后回到四川,很快就成为著名的大律师,并且成为四川省参议会的临时参议员。她不但是成功的律师与从政者,在投资理财方面也长袖善舞。而周太玄虽然是大学教授、知名生物学家,但家累甚重,经常债台高筑。喻培厚常接济周太玄一家。但是,对于以青春年华而成为一众孩子的后母,她却难免踌躇。1945年,喻培厚以《战时妇女》驻美记者身份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法律。周太玄对这段感情已经不抱希望了,没成想峰回路转,1950年,喻培厚经香港回到祖国。转年,二人成婚。
人生暮年,绚烂归于平淡。周太玄的诗词,也由前期的浓丽典重变得平淡质朴。但是,经过岁月磨洗后的这些诗词作品,更真挚,也更绵长。1965年,已经70岁的周太玄写有《眼儿媚》一词:“一生相对渐相忘,不忆水汪汪。最是锦江海上,真怜酒满淞江。相思别后,相逢歇浦,最断人肠。最幸暮晚相对,有他衾枕温香。”苍老的诗意与温情,比起青春年少的狂歌当哭,更具打动人心的力量。“文革”爆发后,罹患心脏病的周太玄被迫与喻培厚从原来的住处搬到前拐棒胡同一幢桶楼的一个小房间里。他的大量中外文珍本书籍随之散失,好友徐悲鸿为他画的几十幅画作,包括他的肖像,都被扫荡一空。但是,周太玄与喻培厚相濡以沫,苦中作乐,周太玄对身负政治黑锅的喻培厚,更是备极体贴。他把小屋称为“仙人洞”,多次写入诗词。苦难,为这段奇情做了最后,也是最高的礼赞。
(赵满宇摘自《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