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时代与学术的交汇中走进《大公报》
——读《〈大公报〉政论研究:以“国家中心论”为中心》

2018-08-28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李群政论中心论

王 森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由李群教授所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公报〉政论研究:以“国家中心论”为中心》是对《大公报》中国百年史的记录与解读,是深层次探寻《大公报》政论背后的时代背景与《大公报》学术意蕴交汇的上乘之作。

一、从作者看书籍

一本好书的文化肌理来自于作者的学术造诣。作者李群教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拥有着深厚且扎实的史学功底。毕业后任教于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专注于中国新闻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的研究范围包括:《大公报》史、民国新闻史、东北地方新闻史,其对于《大公报》史的研究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个性的解读,故而在众多《大公报》研究者当中拥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建树。本书所着重探讨的“《大公报》国家中心论”是李群教授在深入透彻把握《大公报》百年历史的基础上,对《大公报》中国近现代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身份的文化解读。作者用最生动内容,最严谨的语言畅谈《大公报》的历史风雨沧海变迁,用刊物指导文学思潮意蕴的变迁诠释《大公报》在时代的进程中所作出的历史选择。这种解读来自于他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学史、新闻史和《大公报》史的熟谙于心。所以读者在阅览本书时,完全可以放下自己的学术疑问,尽情游览于作者为我们所搭建的文化乐园。

二、从内容阅文章

该书采用了历史上的时代背景的变化与文学上叙述风格演变过程双重线索交互叙述的方法。使得该书对《大公报》“国家中心论”的发展过程的表达“刚柔并叙”。

所谓“刚”,是指以“国家中心论”为主导思想的《大公报》发行的百年历史中所经历和见证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书中,作者强调:“从1902—1949年这47年中“国家中心论”始终是指导《大公报》言论的一条主线。其中1902年《大公报》在天津创办是其“国家中心论”的酝酿阶段,1926年“西安事变”的爆发标志着其“国家中心论”思想的形成,并在1937年全民抗战时期达到了高潮,1943年逐渐走向了淡化,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国家中心论”不再成为《大公报》的指导思想。本书作者大范围谈及当时社会重大事件,意在强调《大公报》“国家中心论”在形成过程中所接受到的外力作用。这一不可抗衡的作用力,强烈冲击着《大公报》政论言论的服务中心。其中起着最直接作用的就要属当时执政的蒋介石所带来的压力,“《大公报》竭力树立蒋介石的领袖形象,以拥蒋为对象”。对于这些历史事件的解读,为我们理解“国家中心论”对《大公报》指导作用提供了坚实的历史证明。

所谓“柔”,是指《大公报》的“国家中心论”指导思想在形成到消亡过程中所接受的人文主义文学思潮的熏陶与影响。在《大公报》最初的“不党,不买,不私,不盲”办报理念的指引下,《大公报》坚持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和风格。本书第二章“国家中心论”的酝酿中,作者就着重谈到了文学副刊对于《大公报》“国家中心论”的影响作用,探讨了《大公报》的副刊的繁荣,《大公报》与京派作家的合作,《大公报》的独立自由文学评论等诸多文学话题作者选取《大公报》大量的政论,佐证《大公报》“国家中心论”的形成离不开文学艺术熏陶事实。

在书中谈到《大公报》期间产生了轰动社会效益的副刊如下表:

序事 名称 名称1 1928《文学副刊》2 1933《文艺副刊》3 1935 《小公园》4 1935 《文艺》创办人 社会效益吴宓 探讨理论远离大众沈从文杨振声 打破沉寂坚持文学萧乾 培养作家传播文学观念沈从文(接手)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在“刚性”历史事件的推动下,《大公报》确定了自己在历史进程中的前进方向;在“柔性”文艺思潮的熏陶下,《大公报》确定自己在叙事风格上的人文主义特色。该书就是将这双重线索紧密结合,一柔一刚交互中让读者把握《大公报》的“国家中心论”。并不断强调“国家中心论”作为指导《大公报》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为蒋介石服务的整个过程中,竭力树立蒋介石打的领袖形象,归根结底“国家中心论”只是蒋介石政府为实施政府控制的产物。跟着作者的有理有据的论述,我们也可自然而然地认识到为什么随着蒋介石的倒台,《大公报》的“国家中心论”也随之瓦解。

三、从论证观实质

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李群老师为了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搜集整理了档案、资料集、报刊、文集日记年谱、传记回忆录、专著、论文等各类资料近500种,做了充分的学术准备。文中所援引的丁文江,胡适,张熙若,吴景超等关于政论的社评,及作者对《大公报》政论社评的数量、评说、产生的社会影响上的考证与阐述,更加有力佐证了本书的核心观点,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把握《大公报》的时代意义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这本书中,作者的一些独到见解也值得我们注意。作者在书中清晰明确地指出:所谓“国家中心论”,就是一切服从“国家”的最高利益,而蒋介石当时是被人视为中国统一的象征,和能够维持统一(哪怕是表面上的统一)的不二人选,因此维护蒋介石,在更大意义上并不是维护他个人,而是维护国家利益。作者高度概括总结出的上述观点,使我们不难领悟到《大公报》在国内政局不稳,国外列强压迫情况下坚持出版所产生的社会意义。在书中指出:“抗战胜利的曙光令《大公报》自由主义思想重新活跃,然而残酷的政治的现实,使以人民利益为职守的《大公报》一次次幻想破灭。”这样的评价没有忽视《大公报》的历史意义,坚持辩证统一的观点是该书在学术上打动人心的重要一举,也是我们值得深入学习该书的重要原因。此外,书中也着重论述了文学熏陶下《大公报》日渐明朗清晰的民主自由独立的办报思想,副刊、白话文、文学评论,作者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为天地立新,为生民请命”的那个鲜为人知的思想世界。

风雨中走过百年沧桑的《大公报》,在时代的斡旋中艰难前行,在当时文艺思潮的冲击下步履盘艰,但它却用自己的激昂与勇气记录这这个时代的历史。李群教授用历史的观点和文人的情怀为我们倾情讲述着《大公报》的昨天与过往,我们也在时代与学术的交汇中走进了《大公报》。

猜你喜欢

李群政论中心论
寻迹儒风
同步发电机理论的一个奇点与气隙中心论
电视政论片《浩荡》的“浩荡之气”
“国家中心论”旗帜下《大公报》的自由思想与爱国情怀——读《〈大公报〉政论研究:以“国家中心论”为中心》
基于《勇立潮头》创作实践浅析电视政论片要素组合
探索政论传播新形态——从人民日报“任仲平”推出微视频说起
18世纪以来西方新闻业的文学性与政论性传统
习总书记“人民中心论”指导下的电视剧创作批判及提升的研究
渔翁收藏:李群
达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