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中墨 杯中诗

2015-05-11欧阳娟

创作评谭 2015年3期
关键词:刘华陶渊明文化

欧阳娟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刘华先生在写一部与我的家乡樟树市的酒文化有关的作品。我很好奇。虽然明知他酒量不错,但他文质彬彬的气质和慢条斯理的谈吐给人的总体印象更像一杯清茶。一盏茶将如何描绘一杯酒的气韵呢?这种特别的组合将发生什么奇妙的化学反应?我默默地期待着。

等了一年余,期间多次听说他为了收集资料走遍了樟树的街道和村落,不仅是与酒有关的历史遗迹,包括道教文化、中药文化、民间风俗,他都进行了细致的了解,我预感到这将会是一部声势浩大的作品。果不其然,书稿到手时,我看到的不是关于一个小县城酿酒技术的发展史,而是一部融汇古今包罗万象的大散文。

刘华先生从铸铜技术的发展写起,将青铜文化与酒文化的发展联系起来,他说“人类哪怕在地理上天各一方,在文化上迥然有异,却是不约而同地投入了自己的创作”,铸铜和酿酒,是两种奇妙的世界共生文化现象。这两种文明的起源,保持着惊人的一致步调。刘华先生将此当作“上苍鸟瞰普天之下而一视同仁的恩赐”。这个视角将酒文化的萌芽,提高到人类学的高度。我以前阅读的关于酒文化起源的文学作品,大部分将视角锁定在某个特定人物偶然的发现,刘华先生丰富的知识储备让他具有了更为开阔的眼光,得以在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当中思考这个现象,在偶然性中找到必然,在个体行为中综合出群体性。这个发现是具有独创性的,作者的思考也超越了文学的范畴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这大概与刘华先生不仅是一位作家同时还是出色的民间文艺家有关。

从铸铜技术写到铜制的酒具,刘华先生的写作手法仿佛电影镜头,先在整个世界辽阔的疆域中航拍,然后慢慢锁定在樟树市吴城遗址的上空,再聚焦在遗址中挖掘出的一个小小的铜斝身上。一种含蓄而具有穿透力的光泽点亮了读者的眼睛,这是历经摩挲的金属古器独有的光泽,它威严、峻峭、神秘,一言不发地讲述着无尽的故事。铜斝是一种温酒的器皿,它的出土意味着早在商代樟树人就能用青铜制造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酒具,并且在饮酒时已经有了一定的讲究。

从盛酒的器皿,再写到饮酒的人。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陶渊明便是一个典型例证,他高尚的品行和渊博的学识不为统治者所容,只能寄情于山水,沉迷于酒乡。刘华先生写道,为了酿造美酒,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打算将县里拨给的公田全部种上糯米。陶渊明说:“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弃官之后,他逢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必与同饮。“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这句诗是陶渊明的真实写照。酒是陶渊明赋诗的主要题材,他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文学家,开创了对酒挥毫的先河。可以说,李白、杜甫、欧阳修等人,都是陶渊明的追慕者。后世文人对酒的普遍热爱,多少有些效仿陶渊明的意味,酒品被文人推崇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也与陶渊明的高尚品格分不开。酒,抚慰了诗人的情感;诗人,成就了酒的地位。

酒与药的关系也不容忽视。酒,(下转第37页)(上接第35页)性温而味辛,温者去寒,辛者发散,故有疏通经络、行气和血的功效。民间常以各种珍贵药材浸酒饮用,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东晋道士葛洪在其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中,记录了多种酒的药用功效和方法。例如,将“温酒一二升,以蜡如弹丸,一枚置酒中,消乃饮”,可以治疗霍乱。另有黄连酒、青蒿酒、桃仁酒、猪胰酒、金牙酒、海藻酒等,都有不同药用价值。自古医道同源,酒与药的紧密关联,连接起了酒与道教文化之间的关系。樟树市境内的阁皂山是道教发源地之一,张道陵、葛玄、葛洪都曾在此炼丹行医,酒,是其中必备的道具。撰修《永乐大典》的解缙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曾到松湖访赤城,山人道士远相迎。一尊玄酒十年醉,此日经过愧独醒。”南宋道士张通玄在其诗作《阁皂山》中留下了这样的句子:“嗟余亦是玄洲客,此日相逢接颜色。醉来写景作高歌,长笑一声天地阔。”一位身着道袍须发飘飘的老者形象跃然纸上。与山对饮,与天地对话,所谓仙风道骨大概便是这个意象。

酒,并非王候将相、名士方家所专享,它也潜伏在平民百姓最日常的生活当中,这大概也是其备受追捧经久不衰的原因,浩大的群众基础赋予它强劲的生命力。喝上两壶好酒,乞丐也敢称王。人一出生,便与酒结缘。酒把一个新生命诞生的消息散布四方。樟树习俗,小孩一出生,要用一壶酒、一封糕、两斤肉、一挂爆竹到婆家报喜,生男孩酒壶向前,生女孩酒壶向后。孩子出生第三天,要做三朝酒。一个个醉到酡红的脸蛋,将孩子的长相、脾性口口相传,于是十里八乡都知道某家生了个如此这般的可爱婴儿。

借着一壶酒,刘华先生写尽了世间百态,而樟树市出产的名酒“四特酒”,只是其中一道较为突出的风景线。世间的一切都是环环相扣的,没有哪一种事物能够孤立存在,《一杯饮尽千年》中所传达出的这种智性思考,正是当下文坛做得不够的。突破文学的囿限,为文学寻找更为丰富的水源,这才是让文学的生命获取丰厚养料的有效途径。深挖固然重要,拓宽也不容小窥,触类旁通的电光石火间,挖掘的进度也许在刹那间突飞猛进。我不是评论家,不敢说得那么斩钉截铁,但还是忍不住想试探性地表达一下,如果现在的一些作家能够多掌握一点文学以外的知识,他们的作品也许就不会离读者如此遥远。

猜你喜欢

刘华陶渊明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治学严谨,桃李天下
陶渊明失败了
谁远谁近?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2018高考综合模拟题(七)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
巧租店面挣大钱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