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证研究砥砺教研现场
2015-05-11宋煜阳
宋煜阳
何谓教研?就具体教学问题而言,本质上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提高教研的效度与深度,理应通过实证研究、现场研究的方式让活动参与者充分经历教学问题“发现—提出—分析—解决” 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研究的真实性和现场感。那么,如何使实证研究在现场发生呢?下面以奉化市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专题研讨活动为例,谈谈笔者自己的体会。
一、活动背景
与实验版教材相比,修订版教材大篇幅新增了有关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内容。由于是新增内容,缺乏教学资料,教师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状态,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上存在较大的困难。
比如,三年级上册P86例5“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长方形和正方形。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简称“正方形拼组周长最短问题”)在教学目标上就存在分歧。其中一种观点认为,本节课除了让学生探究发现正方形拼组周长最短规律外,还应该展开“为什么这样围周长最短”的讨论;另一种观点认为,无需讨论“为什么这样围周长最短”。针对这一现状,学科指导小组就以此课为研究对象,组织开展了“如何在四基视野下合理把握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目标”专题研讨活动。
为了增强教研活动的常态性和普适性,本次研讨活动特意安排在某乡镇中心小学举行,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课前调查、同课异构、互动交流、观点反馈四部分。
二、活动现场
现场一:课前现场调查统计
对参与本次研讨活动的教师进行现场发放调查卷,要求独立思考完成。调查卷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教材例题和练习,要求每位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解答并梳理例题知识点;第二部分为讨论题,主要围绕“本课是否需要落实‘为什么这样围周长最短?的教学目标进行独立判断,并给出理由。
学科指导小组对教师们的观点进行归类统计,参与调查问卷教师共计50人,其中28人认为完全需要,占56%;15人认为不需要,占30%;5人认为只需初步感知,占10%;2人认为根据学情弹性处理,占4%。从数据看,多数教师倾向于落实这个教学目标。
现场二:学情现场跟踪统计
从统计表分析看出,在例题尝试探究中,要达成三种方案预定目标困难较大,学生对“1×16”方案比较陌生;在困难面前,小组合作探究显然要优于个体独立探究。例题尝试学习效果对跟进练习影响较大,两节课正确率存在明显差距。
现场三:聚焦式分析与反馈
互动研讨环节,分为三个小板块进行。第一板块,学科指导小组就课前目标定位调查和学情现场跟踪统计数据进行了现场反馈分析。第二板块,教研员结合解决周长最短问题的步骤方法和有关教材比较、进行现场数据分析,抛出观点问题“本课学习,需要哪些四基元素的支持”,并细化为“学生先前有拼长正方形的经验吗?”“学生先前有画拼组长正方形草图的经验吗?”“拼组后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训练过吗?”“为什么学生在例题尝试探究中对1×16方案困难较大?”“在12个小正方形拼组成“长4宽3”的长方形(接近正方形)时,每节课上都有少数学生把周长算成“4×3=12”,是什么原因?”等具体问题进行现场讨论。第三板块,代表发言,教研员进行现场综述。梳理得出,本课学习从四基学习目标来看,需要“基础知识——拼组后图形周长的指认”;“基本技能——拼组后图形周长的计算”;“基本活动经验——图形拼组、画草图”;“基本思想——有序思考”等元素支持。而在学习要求和学情现场数据比对中,客观存在学生学习经验断层,“为什么这样拼周长最短”本质探究虽然价值很高,但超出学生当前的认知规律,不具备可行性,本课主要目标应该定位在“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发现拼组成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图形周长最短,初步感知拼组图形周长变化与内部重合的边有关”“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更为科学合理。
三、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受到了参与者的欢迎,大家纷纷表示真正体验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那股“研”的味道。很显然,活动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基于现场、基于实证的研讨。
那么,如何让实证研究砥砺现场呢?笔者以为,聚焦问题是关键,激活认知是基础,数据支持是抓手,观点综述是核心。
提升教研质量的着力点在于如何调动教师的参与热情,其基本路径在于聚焦问题、精心设疑,搭建平台,让参与者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充分激活和暴露教师们的原有认知经验。研究活动策划的成败,关键在于研究问题的聚焦。研究问题设定,是一个关注度高的话题选择与一类问题表征提炼的并进过程,既要有问题解决的具体化,又要有其背后教学原理的理论成分。比如案例中借助“正方形拼组周长最短问题”教学目标判断这一具体问题解决,反映如何从四基视角来审视教学目标。同时,要善于通过现场调查问卷、访谈或即兴发言等方式,把教师的原有认知经验进行暴露,促使其进一步生发思考、滋生研讨需求。
研讨过程,重在说理、论证观点,离不开数据支持与分析判断。这里的数据主要包括主观意向和客观达成两个层面。案例中先汇总了教师的倾向性认识,然后将教学中的客观现象进行了数据回应,主观意向与客观达成之间产生心理落差和认知冲突,大大增强了归因分析和对策寻找的需求感。此时分析的视角和观点综述成为研讨活动的核心环节,需要引领教师建立分析框架、掌握分析手段进行再度思辨对话,并通过观点综述的方式给出明确的结论。在分析判断中,无论是归因分析的视角还是观点综述的维度都需要策划者深度介入、专业布控,充分展现借课例诠释理论、用数据刻画教学事实这一论证的过程。
(浙江省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3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