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教育掠影
2015-05-11张慧
张慧
北欧是一个政治地理名词,特指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和冰岛五个主权国家。它西临大西洋、东连东欧、北抵北冰洋,南望中欧,总面积约 130 多万平方千米,人口之和不过两千四百多万,人口密度在欧洲相对较低,丹麦、瑞典等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遥居世界前列。风景迷人的北欧充满了童话般的艺术色彩,国人耳熟能详的是“它是圣诞老人和安徒生的故乡”,而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它因具有全球顶尖创造力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自1901年以来北欧五国共有50多人获得诺贝尔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它首屈一指的基础教育。2013年8月,我校20多名老师共赴芬兰图尔库国际学校、丹麦约松中学进行了为期3天的参观和交流。在这两所学校里,我们聆听了当地的教育教学体制介绍,与老师和学生一起座谈,走进教室观摩课堂,亲身感受了北欧中学课程的开放性、多样化。
实践出真知的科学课
北欧的科技创造力处于全球顶尖水平,那么,他们的学校教育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在丹麦约松中学观摩了一节化学实验课。这是一节研究铜元素及其化合物反应的实验课,任课老师一上课就给学生发了实验指导手冊,手册上只给出与铜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系列转化实验的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而填写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实验数据、实验结论的地方都是空白的,任课教师随后向学生提出这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并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从中得出相应的结论。
国内科学实验课的一般教学流程是教师先讲实验原理,再讲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才让学生操作、记录并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但是在约松中学的这节实验课上,我们没有听到任课老师先为学生讲解实验原理。是不是前面的课程已经学习过了呢?从学生那里我们了解到,关于实验原理部分任课老师之前并没有讲授过。我们非常好奇,接下来学生是怎么学习的?作为科学课程的老师,我很担忧这节课不但知识是新的而且实验步骤没有交待,仅靠实验报告的指导,学生就能自主完成实验并且掌握相关知识吗?
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不必要的。学生在接到这个任务之后,很快以小组的形式投入实验,每个人都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在交流与配合中完成实验后,学生通过上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写出各实验步骤的反应式。这与国内实验课最大的不同在于,课堂要求学生做的实验不是验证性的,而是真正富有探索性的,教师不是课堂讲授的主体,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是探索未知领域的主体。整个课堂,教师讲授不到30%,绝大多数都是各种形式的讨论与实验探究,即使在教师讲授时,学生也可以随时插入或解答问题,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每个学生都是独立自主的学习者。约松中学的学生通过一连串的实验探究去“发现”新知,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科学精神。
约松中学的课堂如此开放,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设计上。在这节实验课上,任课教师在给学生发的实验指导手册和多媒体投影仪上呈现了铜及化合物的一系列反应的循环式展示图(图1),这张图充分体现了一系列化学反应的相关性,为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实验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并找出相关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构建知识体系。这让我联想到生物课中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是一个包括多步反应的循环反应过程(图2),对于高中生来说,直接理解生命科学中的循环反应并不直观且难以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完全可以将铜的循环反应类比到光合作用的过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知识点。
开放和实用的技能培养
丹麦约松中学的教学环境是开放的,教室是开放的,活动空间也是开放的。在健康课程中,我们更是看到了约松中学对学生技能操作培训的开放性。
在一节高一学生的健康课上,任课教师安排了一个测量身体的任务,要求学生用卷尺、软尺和硬的折尺三种尺子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长度,如身高、臂长、上身高度等。教师布置完任务,组织学生分好组后,学生们很快从教室来到了走廊的活动空间。安排任务之前,教师并没有指导学生具体用什么尺来量什么数据,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该用什么尺子和什么方法量,这让学生的思维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学生纷纷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测量任务:有的小组借助书水平放置后获取准确的身高,有的小组将尺子的刻度画在墙上,有的小组分别站在高处和低处完成测量。学生测量后通过iPad及时上传数据到电子表格中,师生共同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用三种尺子来测量身体的相关数据并不是有难度的教学过程,但从这堂课上,我们看到了北欧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探索和合作的空间。而依照我们的教学习惯,教师通常会告诉学生什么尺子用于测量什么数据,这样就减少了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实践机会,长此以往,必然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
我们在走访芬兰图尔库国际学校时,看到了这样的一堂课:十几名学生各踏着一台缝纫机,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专心致志地学习制作衣服。在这间缝纫教室里,中间摆放着几张大的平板桌子,桌上摆满了剪刀、尺子、画笔以及各种布料半成品,周围则放着十多台缝纫机,学生们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在专注地干着手上的活。图尔库国际学校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学校为此开设了丰富多样的生活课程。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木工教室、厨艺教室、洗烫衣物的教室等,里面摆放着各类课程所需的设施、设备和工具,与我们在国内看到职业学校很相似。图尔库国际学校的负责人告诉我们,每到生活课,学生们都会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做木工、烹饪、自己设计和制作衣服、洗涤和整理熨烫衣物。课上,没有家长的操心、干预和代劳,学生们专心致志,无论男生和女生都很认真地学习家务劳动技能,可谓“真枪实弹”的生活教育。
厨艺教室与洗烫衣物的教室
缝纫教室与木工教室
反思国内的教育,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育中的薄弱之处。家长为了让孩子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包揽了一切家务,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不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动手操作能力也直接受到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做科学实验时,不会划火柴、不会清洗和整理用具。因此,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延伸到家庭,反过来也可以把生活能力的培养延伸到课堂。基于这样的理念,从北欧访学回来后,我在生物课上给学生布置了一次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里制作发酵食品(这与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知识相关)。作业反馈的结果让我非常欣慰,班上的男女生都全员参与,热情高涨。用半个馒头的面就能做出四个馒头,这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了酵母菌的作用,同时深刻地体会到发酵的力量与劳动的乐趣。更有学生一下提出了十几个相关问题,可见,培养生活技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综合化的课程设计
在和丹麦约松中学教师们的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北欧教师与课程的对应关系上,存在着一师承担多门课程和多师参与一门课程的特点。在约松中学,很多教师都是跨学科教学。例如,一名科学课程教师可以同时承担物理、化学和生物课程,教师在设计上要有全局观念,从备课环节就需打通各学科间的联系,对课程有整体、综合的设计与把握,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在不同学科中关注到学生的认知水平。
另一方面,约松中学还有多名教师共同参与一门课程的教学,同一课程的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整合式备课。如,健康课程由生物老师和体育老师协作完成,生物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课上获得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各项生理指标,体育教师则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如,对于体重超标的学生,教师要为他做出具体的训练计划,预期一学期要减重多少,并跟踪他有没有达成目标。在教学中,多学科交叉、跨学科教学并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是对教师的必然要求,约松中学在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索。
北欧的教学工作同样强调教师之间的协作与分享,共同备课、资源共享,做到效率最大化。要开设一门课程,教师们暑假就要开始准备从第一节到最后一节课的所有教学内容,并且做好分工和具体安排。面向哪一年级的学生授课?需准备哪些学习材料?利用什么学习资源?采取什么样的授课方式?布置怎样的家庭作业?运用什么考核方式?每节课授课教室选在哪里?教室要如何布局?这些问题都要事先一一想好写在教案上,这让我们体会到教学的系统性、计划性、严肃性以及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北欧的教育考察虽简短,但我们切身领略了北欧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合作性、综合性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基于我们的文化传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取长补短、西学中用,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更要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