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之辨
2015-05-11
广西教育·D版 2015年2期
如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呼声日益强烈,各地、各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了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甚至不加甄别地把传统文化“一股脑”抛给学生,忽视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这些不好的现象必须引起重视。
读经典 近年来,某些地方或学校热衷于搞“千人诵读经典”活动,场面可谓壮观,但方式有待商榷,效果有待观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诵读经典十分必要,但教师应该注重日常讲解、细节渗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优秀经典的内涵,避免流于形式。图为某校开展的“千人诵读经典”活动。
穿汉服 以服饰文化切入理解传统文化,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古代的服装设计去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而不应过分注重“穿在身上表演”。图为河北石家庄某小学的学生身穿汉服向孔子画像行礼。
开笔礼 朱砂一点,开启智慧。这是中国传统教育中启蒙教育的重要习礼,目前许多学校在一年级新生入学时都举行这一仪式。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是一种礼仪,就应该遵循传统的规则,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氛围,使心灵受到触动。图为某小学开展的“开笔礼”。
跪拜礼 传统文化中也有不适合现代社会文明的东西,在日常教育中应该注意剔除,例如孝道文化中的“埋儿奉母”、古代體现尊卑观念的跪拜礼等,都是应该摒弃的糟粕。图为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上学员跪拜老师的场景,引发较大争议。
办私塾 近年来,私塾教育在国内民间悄然兴起,从上海的孟母堂到深圳梧桐山的读经学堂,各式私塾不断出现,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这种回归传统的教育模式,目前尚存有争议,除了涉嫌违反义务教育法,其教育质量也难以衡量和保证。图为某私塾内的一个教学场景。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