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茵场上逞英姿
2015-05-11陈蓉张竞文
陈蓉 张竞文
2014年8月8日至13日,我区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在梧州市国家体训基地拉开序幕,赛场上一支女足队伍引人注目,该队队员虽然身材瘦小,但却战术意识良好,从传切配合到巧妙过人再到门前的果断射门,精彩的配合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欢呼。这支队伍正是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那马初级中学(以下简称那马初中)的女子足球队,此行代表南宁市中小学校参赛,最终荣获女子组第六名。
近年来,那马初中重视女子足球队伍建设并获得长足发展,学校女足队多次获奖,为南宁市一级足球队输送了多名优秀运动员。
为学生成才另觅蹊径
走进那马初中的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绿油油的天然草足球场,虽只能容纳7-9人开赛,但却绿草茵茵,成为这所普通农村中学中一抹独特亮色。那马初中发展足球的热情,最初就是由这块草坪“点燃”的。“这里原来只是一块普通的草地,在我们学校校门外扩之前,不少村民的牛还在这上面吃草。”该校校长李其效笑着对记者说。想不到就是这块小小的绿茵场,为学校培育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女足球员。
過去,那马初中曾面临着与其他乡村学校一样的问题:如何提高升学率?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办出学校特色?2011年,该校充分考虑“一校一品”特色建设与国家发出的“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号召后,找到了突破口,决定将特色办学与体育锻炼结合起来,发掘学生潜质,为学生提供另一条成才之路。“就南宁女足目前的状况而言,起步越早越容易出成绩,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该校主管女足建设的副校长罗盛春说道,“我们发展女足的最基本目标,就是让学生享受到快乐和感动,培养起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并落实到学习和生活中。”
随后,该校将女足建设纳入整体工作计划中逐步开展。但一开始时没有场地,没有队员,成了发展的两大问题。该校只有篮球场,没有足球场,要新建足球场,不仅经费缺口大,并且建成后对草坪的维护与保养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于是,校领导将目光放在了校门右边那块天然草坪上,这块空地虽然面积不大,但绿草葱茏。该校立即号召村民“退耕还草”,撤销原本开辟在草坪旁的菜地,将耕牛牵走,重新规划和平整了这块草坪,加工成7-9人的足球场。
最难的是招生。为了召到数量齐、质量高的足球队员,体育组教师们收集了全校女学生平时的体育测试成绩,身高体重、身体状况、家族史等信息,逐一甄选有潜力的学生。然而许多女学生生在农村,从未接触过足球,对足球的认识也十分有限,体育老师找到她们劝她们参加足球队时,吃了不少“闭门羹”。“许多学生总是摇摇头,不肯加入球队,有的甚至说一个女孩踢球有什么用。”该校女足队总教练覃剑明老师说。针对这种情况,校领导一一找到这些学生,跟她们谈中国女足发展的现状与机遇,引导她们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个人发展,鼓励她们大胆参加球队,激励她们勇敢展示自己的才能。在家长会上,各班班主任对家长做了积极的宣传动员,引领家长发现自己孩子的足球天赋,劝说家长鼓励并支持自己的孩子到足球队锻炼。整体动员加上一一突破,终于召集齐了第一批队员。经过缜密的准备工作,2011年9月,那马初中首批女子足球队诞生了。
发展中的不懈探索
2014年7月,我区共有62所学校获批为2014—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级传统体育项目学校,那马初中由于足球项目发展迅速而名列其中。这些学校每年将获自治区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一定经费或体育器材资助,同时也将获得各县区不低于自治区体育彩票公益金经费或体育器材资助的配套资金。消息传来,那马初中一片欢腾,足球队的师生们更是喜出望外。球队总教练覃剑明老师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说:“这次获奖给了我们继续发展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和动力。”
能获批为自治区级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离不开该校在困难中的探索。三年来,该校依据“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原则,狠抓队员的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基本战术训练,注重培养训练作风、队风和比赛能力。学校制定出台了《那马初中女子足球队管理办法》,每学期初与学期末均安排审议体育工作计划、汇报总结内容,对于学校举行和参加的重大体育活动,则在行政会议上予以协调安排,给予人力、物力、时间上的保证,从制度上给了女足发展宽松的成长环境。
因为师资力量薄弱,为了训练好队员,覃剑明老师多方,寻求高效指导方法。在校内,他常与校领导共同探讨,分析并解决训练中的实际问题;在校外,他多次前往南宁市体育学校,与专业足球教练交流,根据该队特点制定详细训练方案,采用了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训练方法。针对队员基础差、起步低的情况,他坚持利用学校多媒体进行理论教学、战术布置,结合实战经历指导队员如何跑位、配合,以多种形式帮助队员提高水平;每周定时组织班会,及时对训练情况做出总结、反思。
规范的管理制度,适宜的训练方法,促使那马初中的女足发展渐上轨道。目前,该校每个年级各有一支足球队,形成梯队建设,校内参加常规训练的队员约60名。每天早上6时许,周一至周四下午放学后的一个小时,就能看到这群“足球少女”的身影。晴天,她们在教练的指导下围着操场跑步、往返蛙跳、仰卧起坐;雨天,就在遮雨处练习颠球。那马初中的女足训练,已然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说起该校女足队伍第一次备战比赛,覃剑明老师笑着摇摇头说:“那真是太难忘了。”当时,第一批队员大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加入球队,而对基本的足球训练常识一概不知晓。于是覃老师手把手从动作教起,以理论提升,以实战巩固。艰苦的训练也曾让不少队员产生了畏惧心理,于是他又做起“知心大哥”,以前途发展劝导队员坚持训练。经过两个学期的训练,2012年6月,该校女足队伍首次参赛,在南宁市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上首战告捷,赢得第五名的好成绩。后来,这女足“元老”中有13人入选南宁市体育学校,成为备战区运会的主力队员。
胜利的果实引来了不少“粉丝”。初123班的韦春妮是一名转校生,她从前性格孤僻,一次偶然的机会,高年级的女足队员推荐她参加足球队训练,锻炼身体,扩大人际交往。韦春妮顺利通过报名与选拔后,积极参加活动,与队友相处和谐,现在成为队里的主力门将。她告诉记者:“教练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指正我们的失误,手把手教给我们技术,参加球队训练培养了我的团队精神,也改善了我的性格,我现在开朗多了。”
老师夸、学生爱
走进现在的那马初中,能看到宣传栏里展示着足球技能普及知识、该校女足比赛新闻、获奖证书等。据说每次宣传栏更新,都会惹来一群“粉丝”关注。初121班的周明园说:“我们班有1位同学加入了球队,她经常宣传球队的趣事,受她的影响我也开始喜欢上足球。虽然初三学习十分紧张,但看到球队踢球我也觉得很放松、很有趣,将来有机会我还可能会参加。”
屡获佳绩的女足队员们,心中有着闪亮的梦想。“我的理想是通过努力,能够像师姐一样,以足球特长入选南宁队、广西队、中国队!”初126班的学生黄叶青告诉记者。身材瘦小、皮肤黝黑的她现在就读于该校初三年级,加入球队已有三年时间,虽然学习紧张,但丝毫没有影响她对足球的热爱,每次训练她总是兢兢业业,是队里最灵活的前锋。她说,她在这里,不仅锻炼了身体,也收获了快乐。
“我们班里还有几名女足队员,别看她们年纪小,但大多数都坚持了下来,而且三年来她们在班里很好地起了带头作用,遵守纪律,学习积极性也很高。她们还鼓励其他同学一起参加球队。”黄叶青的班主任叶青如是说。
队员们的这种精神在备战2014年广西女子足球锦标赛时展露无遗。从7月初接到组队通知到正式比赛,只有30余天时间,同时球队面临着主力队员被抽调到市队参赛、队员“青黄不接”的局面。覃剑明老师立即通过电话与家长沟通,召回已经放假回到附近村镇家中的队员参加集训。因学校球场正在建设加上恰逢雨季,队员们只能每天上下午在水泥地上做耐力训练,接受战术指导,培养中后卫三线距离感。根据该队前锋速度快、爆发力强的优势,覃剑明老师选用了4-4-2队形。经过一个月的艰苦训练,经过初赛时的紧张怯场,最后该支队伍仍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而同时,捷报传来——以那马女足为主力的南宁市队榮获冠军。“比赛过程中,有的队员家长多次打电话给我询问‘战况,得到了家长的关心与支持,这让我们非常感动!”覃剑明这样说。
在赛场上,这群女足队员是勇猛的战士,而在赛场下,她们也是纯美的姑娘。该校每次有节日庆典活动,队员们都会主动报名,无论唱歌还是演小品,赛场上的铿锵玫瑰,立刻变成了能歌善舞的文艺分子。
这群年轻的队员甚至带动了整个学校风气的转变。罗盛春副校长说,自从该校组建女足队伍以来,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进,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了。女足队员将在队中养成的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严格训练的作风延续到学习生活中,还以身作则影响带动了身边的学生,现在课堂安静了,就连校园也比以前干净了。
三年多来,球队代表学校参赛先后获得南宁市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女足第五名、2013年南宁市校园女子足球u17冠军、2014年广西女子足球锦标赛第六名,并连续两次蝉联南宁市校园足球比赛女子U13组和U15组冠军,该校也多次荣获大会组委会评选的优秀组织奖,被授予为广西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据悉,目前学校体育组申请的课题《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正以该校的足球教学作为实例展开研究,而以足球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也正在紧张筹备中。随着2015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全面启动,那马初中的女足发展即将迎来更灿烂的明天。“下一步,我们要形成那马初中女子足球队特有的打法战术,吸引更多学生参加或关注足球运动,丰富我校的校园足球文化,向校内外展示我们的风采。”李其效校长如是说。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