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间断持续性护理对老年帕金森患者疾病控制的影响研究
2015-05-11聂蓉晖刘笑南吕秀花
聂蓉晖 刘笑南 吕秀花
(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老年三科,山东泰安 27100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也称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shaking palsy),多发于60 岁以上人群,患者早期以肢体震颤、强直和运动迟缓为主,中晚期可出现姿势和步态异常。[1]。根据调查报告,在中国大约每千人中就有一人患上帕金森病,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发病人群逐年递增[2]。临床治疗主要主要集中在外源性补充左旋多巴,或用抗胆碱能药物以相应提高体内多巴胺的效应。但此类方法属于对症治疗,患者常难耐受长期治疗。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设计了本临床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帕金森患者疾病康复的促进作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泰安市中心医院老年三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确诊为金森病患者共100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30例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34.28±4.30岁,病程8~155个月,平均病程49.82±6.49个月;对照组50例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35.76±3.98岁,病程10~161个月,平均病程52.67±6.68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下一步临床研究。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美多巴片口服,一次125 mg,一天三次,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护理方面,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出院后进行常规的护理电话随访;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不间断持续性护理,自患者入院开始,患者出院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后不间断地进行随访,以电话随访、患者复诊及家庭随访的形式为主。首先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整个治疗与护理进行规划,因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其次是进行心理护理,因为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年老体弱,患者的适应能力较差,而且比较固执,容易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鼓励与教育,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树立患者治疗的信心,取得患者治疗的配合,使患者处于一种积极的平稳配合状态。再次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饮食计划,早期患者可以选择米饭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中后期的主食以粗粮与细粮搭配为主,平衡患者的营养,另外应嘱患者禁食辛辣刺性食物;在生活护理方面,患者出院后要加强对生活环境的改善,定期通风,保持室内安静,调整合理的室内温度与湿度,调整患者的病床,是病床保持一定的高度,是患者处于一种最舒适的状态;最后要加强患者的运动护理,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慢跑等有氧运动,每天坚持30~60 min,增强患者的机体抵抗力。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帕金森病的中医评分表及肝肾阴虚的症状评分表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价,在治疗前及总疗程治疗之后,采用UPDRSII、III对运动症状进行评定。对以上评分进行计算,评分好转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评分好转率在80% ~100%认定为痊愈,50% ~80%为显效,10% ~50%为有效,10% ~0%为无效,小于0为恶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人数×100%[3]。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统计版本选用SPSS20.0,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标准选择α=0.05。
2 结果
2.1 UPDRII、III运动症状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UPDR运动症状评分分别为59.04±14.20分VS 55.30±15.39分,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分别为39.40±13.29分VS44.32±14.32分,治疗前两组患者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8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显著下降,均有统计学差异(t=5.38、3.29,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评分,有统计学差异(t=2.17,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PDRII、III运动症状评分比较表(均数±标准差)
2.2 UPDRII、III运动症状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76%,有统计学差异(χ2=4.762,P <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UPDRII、III运动症状有效率比较表
2.3 两组非运动表现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智能减退、便秘、排尿障碍、出汗、失眠多梦、精神障碍评分均显著下降,均有统计学差异(t=3.227、4.382、1.284、3.749、2.345、4.372,P<0.05);对照组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214、0.356、0.243、0.725、0.337、0.368,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均有统计学差异(t=2.346、4.754、1.365、3.537、3.612、4.372,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非运动表现评分比较表
3 讨论
帕金森病多见于50~60岁或以上的老年人,主要病变是在脑部的黑质及纹状体[4]。黑质负责制造并储存神经递质多巴胺,纹状体环路向纹状体输送多巴胺[5]。多巴胺为纹状体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为纹状体的兴奋性神经递质,正常人的这两种神经递质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6]。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与躯体运动功能密切相关,其含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乙酰胆碱的作用相对亢进,从而导致了震颤麻痹的临床表现[7]。在解剖标本上,可以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的中脑黑质颜色变淡、黑质神经元减少或消失[8]。显微镜下可见黑质神经元明显减少,残存的细胞变性,色素显著减少,有胶质细胞增生[9]。黑质神经元数目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老年人的帕金森病患病率高。
帕金森病本身是一种可以致残而不会致命的慢性疾病。随患病时间延长身体抵抗力下降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因而导致缩短寿命[10]。PD是一个长期缓慢进展的慢性疾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严重运动障碍的疾病[11]。结果显示PD的患病率为:65~74岁年龄组为14.9%;75~84岁年龄组为29.5%;85岁以上年龄组为52.4%,由此可见PD在老年人中是比较普遍的[12]。
在James Parkinson描述PD后不久,人们就观察到患PD的患者家中可有多人患病,认为遗传因素可能是引起本病的原因[13]。在20世纪初,Gowers就报道约15%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家族性PD是指一家中有两位或两位以上的成员患有本病,它又分为极少数的以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的大家族性PD和绝大多数仅有两到三个家庭成员发病的小家系两种情况[14]。综合多数调查的结果发现,PD的阳性家族史占3% ~30%,但也有报道达40%之高。这些差异与调查的诊断标准、人群的组成以及调查的方式不同有关[15]。
在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患者的积极配合与心理状态对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了不间断的延续护理措施,是指从患者入院后之患者出院后的长期随访过程,使患者提高遵医行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通过不间断的延续护理,能够督促患者遵医治疗,改善患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经过2个月的干预观察,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评分,有统计学差异(t=2.17,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 76%,有统计学差异(χ2=4.762,P<0.05),在智能减退、便秘、排尿障碍、出汗、失眠多梦、精神障碍评分方面,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均有统计学差异,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经过不间断的延续性护理措施,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临床效果满意。
[1] 孙雪莲,夏彩秋.帕金森病早期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3):42-43.
[2] 李秀丽.帕金森患者的康复及护理方法与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299-301.
[3] 刘君君.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5):300-302.
[4] 章玉娟,黄梅香.28例帕金森患者的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2015,9(5):244.
[5] KummerA,TeixeiraAL.NeuropsychiatryofParkinson 'sDisease[J].ArqNeuropsiquiatr,2009,67(3 - B):930 -939.
[6] 01anow CW,Rascol 0,Hauser R,et al.A double-blind^delayedstart trial of rasagiline in Parkinson's disease[J].N Engl J Med,2009,361(13):1268 -1278.
[7] Reijnders JS,Ehrt U,Weber WE,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prevalence studies of depress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J].Mov Disord,2008,23(2):183 -189;313.
[8] 高俊华,闫兆芬,孙莉.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3):2576 -2580.
[9] Negre-Pages L,Grandjean HLapeyre-Mestre M,et al.Anxiou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Parkinson's disease:the French cross- sectioniial DoPaMiP study[J].Mov Disord,2010,25(2):157-166.
[10] Pihistrom L,Toft M.Genetic variability in SNCA and Parkinson's disease[J].Neurogenetics,2011,12(4):283 - 293.
[11] Zhang BR,Hii ZX,Yin XZ,et al.Mutation analysis of parkin and PINKl genes in early - onset Parkinson 's disease in China[J].Neurosci Lett,2010,477(1):19 -22.
[12] 柏秀娟,尚延昌,王炜,等.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10):178 -181.
[13] Lm R,Guo X,Park Y,et al.Caffeine intake,smok:ing,and risk of Parkinson disease in men and women[J].Am J Epidemiol ,2012,175(11):1200 -1207.
[14] 于苏文,郑秀琴,陈红霞.恩他卡朋添加治疗对药效减退的帕金森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临床祌经病学杂志,2010,23(1):70-72.
[15] 刘朝东,胡钢,张杰.帕金森病排尿症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重庆医学,2010,39(6):651 -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