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琢磨艺术

2015-05-11吴南

雕塑 2014年4期
关键词:玉雕技艺雕塑

吴南

In recent years,the design and creation of the craft sculpture had already changed apparently,they were no longer manifest the monotonous contents and forms,sculptures had already indicated the diverse and unique styles.However,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the style of sculpture art indicated a kind of phenomenon in terms of individualized expressions of technical issues and the ignorance of artistical aspects of artworks.This kind of phenomenon reflects some artists misunderstandings in relation to craft tradition,craft culture and craft beauty. The artistical aspects of craft sculpture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when they separated from the practical category. Objectively,the artistical creation requires artists to change their own subjective understandings,and to prompt them to improve cultural accomplishment,let them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aesthetical conceptions to guid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chnology,finally they are able to create a sort of artworks that own the contemporary cultural temperament and spirit.

一、客观认识工艺雕塑的发展

工艺雕塑包含了玉雕、牙雕、石雕、木雕以及其他雕刻等多种技艺品类。由于加工对象(尤其是玉石、象牙)的特性(如质地、颜色、稀缺性等),使得人们为此类工艺制品赋予了更多精神层面的内涵与意义。早在新石器时代,工艺雕塑制品即已呈现出从日常生活实用器具分化出来的趋势,其中尤以玉雕表现得最为典型,主要用于装饰、仪典、观赏等,并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在数千年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其象征性和艺术性已经完全取代了实用性。封建王朝统治的结束,使玉雕、牙雕等传统工艺从统治阶层的垄断回归到社会生活中。但随着现代工业、科技的迅速发展,层出不穷的新材料改变了社会大众的生活习惯与消费观,因此,平民化了的玉雕、牙雕制品也不再具有实用的意义,其功能体现在美化生活、提升文化生活品质等方面。原材料属性、产品的功能性和文化内涵等多种要素的影响,决定了工艺雕塑艺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对艺术化趋势的认识制约工艺雕塑的发展

对比最近十年工艺雕塑的设计制作,以玉雕为例,在市场化的发展中,经历了由题材单一化、趋同化,向题材多元、内容多样的转变,从业者努力追求个性风格的表现。这一过程中,创造了丰硕成果的同时,从业者对于艺术化发展的认识以及自身的审美意识,制约着玉雕作品艺术性的提高,也制约着玉雕工艺的发展,主要反映在造型、构图、形象、装饰等4个方面。

1.造型

在器皿类作品中表现最为突出,常见如花熏、瓶、壶、炉、鼎等,对曲线弧度的随意更改、生搬硬套的拼凑、牵强附会的装饰等都会造成作品比例失调,失去美感。在设计制作中,从业者只注重了对局部的表现,主观地变造一些环节,意在突出创新,却忽视了整体的视觉和谐与美观。例如花熏的设计,片面增大顶和耳的比例、加大身部曲线弧度、收矮腰部高度、内敛底足等,都会造成头重脚轻、呆板生涩的效果;而瓶、炉、鼎等作品多表现为由拼凑、臆造带来的比例失衡。(图1)正如梁思成先生在《中国雕塑史》中指出的“仿古而不得通其道”。

2.构图

玉雕山子、摆件、牌子等的设计常常选取绘画、诗词、历史典故、神话传说、风景名胜等题材,营建场景、描写情节、表现意境。这几类作品的设计主要取法于绘画。但是,在很多作品中,从业者却没有依循绘画的法则,构图上在远近、高下、虚实、动静、刚柔等方面缺少必要的对比、变化和铺陈,或如公寓楼一般上下几层,或如杂糅一处的团块分解不清,画面布局凌乱、散漫、平淡,缺少应有的气势或意韵,徒有好料与精工,却毫无生趣(图2)。

3.形象

无论刻画人物还是动物,神气与活力是最关键的,但这也是很多作品中最缺少的。开脸、姿态、形体等是塑造出鲜活形象的几个主要因素,然而在实际作品的表现中,开脸不能表现出特定人物的精神境界,如对于颜真卿、吴道子等形象的刻画,完全没有表现出书画大家的节操和气质,而佛、道像则缺少了悟、自在的面貌。(图3)姿态僵化、形式化,缺少气韵,例如诸多表现关公的作品,动作刻板,全无应有的风骨,没有把握住人物威、傲的性格特点;形体与人物不相称,“三娘教子”故事中的三娘是一位刚毅、坚忍的女性,然而在几件表现“三娘教子”题材的作品中,均将三娘刻画成身形粗壮笨重,湮没了柔中带刚的人格特质。反映出设计者对于解剖、人体结构的学习、以及对人物心理体会的欠缺。从事象牙雕刻的杨士惠大师曾经讲过,对人物的塑造要从内向外做(图4)。

4.装饰

装饰原本意在烘托主题,但各类型玉雕作品上均可见到过度装饰的现象,主要包括附件(如器皿的钮、耳、环、链、花、兽等)、辅助纹饰、文字、填加颜色等。虽然装饰可以一定程度彰显从业者的技艺水平,但过度装饰破坏了作品整体的艺术性,或者是喧宾夺主、或者是影响到玉料本身材质美的表现(例如大面积填加颜色的文字等)(图5)。

三、工艺之美内涵的再认识

工艺美是指因技艺的精湛而产生的审美享受,但通过玉雕作品中存在的艺术性方面的不足可以发现,技艺精湛和工艺美之间并不是一种必然的关系。经过大量玉雕作品对比分析可知,技艺精湛的表现是多层次的:精巧细致、写实逼真、传神生动、写意洗练,亦如古人于画品高下之所论。再者,仍以玉雕为例,其作品的形成是围绕具有美好质感、颜色和一定形状的玉料展开的,观者所感受到的既有玉的天然特性,也有从业者通过设计制作附加的形式和内涵。因此,一件工艺雕塑作品带给观赏者的审美体验,源自于集技艺、材料质感、造型、内容、象征意义等多重要素的一个整体。由此可见,精湛技艺并不是工艺之美的全部,并不必然产生工艺美,而仅仅是作为工艺之美的物质基础。工艺之美应当是以技艺和材料为基础,对功能、形制、题材、内容、装饰等综合的结果。

从观赏艺术的角度,一件工艺雕塑作品首先吸引观众的是造型与色彩,而后是内容,最后是精细的细节装饰。20世纪80-90年代设计制作的翡翠“四大国宝”(《岱岳奇观》《含香聚瑞》《群芳揽胜》《四海腾欢》),是工艺雕塑在当代的集大成之作,是体现工艺之美的经典代表与参照。(图6)尽管汇集了众多掌握精湛技艺的工艺美术大师,但四件国宝使观众首先感受到的并非是技艺之精,而是每件作品的莹润玉质、典雅庄重的形制和饱满的色彩、壮观雍容的气象,非待切近,不见精工之细巧。象牙雕刻的一代宗师——杨士惠大师,从另一个侧面对技艺与工艺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诠释,在他的代表作品(如《苏武牧羊》《踏雪寻梅》《李白》等)中,(图7)寥寥数刀刻画出的简练线条,却使人物形象传神生动。因此,技艺作为完成对美的表现的工具,是服从于、服务于题材和内容的表现的,否则便会如蛇之足。作为减法雕塑,充分运用和表现材料的天然特性是工艺雕塑各品类的一个共通的法则,材料的质地、颜色、形状、体量等都成为构成作品工艺之美的重要因素,而从业者所能达到的技艺精湛的层次(由工艺观决定的)成为制约以上诸要素展现工艺之美的关键。

四、发现工艺之美

美的表现并非是凭空的主观臆造,它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知和总结的反馈与抽象再现。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从业者所要做的是去认识和发现美,而不是扮演创造者的角色,工艺之美同样是有其内在规律可循的。

1.造型的意义和规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器物形制具有特定的内涵与法度,体现出中国人归纳形成的自然规律、精神寄托、道德礼仪等方面的文化理念。《考工记》中记录了各类器物的材料、规制、制作标准等。如:古人在制作悬挂钟、磬等乐器的支架时,将自然界中的动物形象与乐器相配合,体壮声宏的走兽对应于钟,而身捷音清的飞鸟则适用于磬;并且刻画这些动物形象时,其形貌必须是奋然发声时的样子,否则形态萎顿的动物是发不出声音的,就无法与乐器相称。另外,比如爵作为一种形制独特的饮器,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负有象征意义。古人制罍象山,辅以云雷,以寓物之大;制爵象雀,而形物之小。1用爵饮酒时,如果当上面的两个小柱对向眼眉,爵内若有余酒未尽,那么做器之人将要受到惩罚,也体现出功能性对于器型结构的规范。而近现代的爵出现了流、尾曲线弧度方向的变化,如船的形状,增大了流和尾的比例,使之失去雀之轻灵,影响了其特有的艺术效果。

各种器物的造型经过数千年间不同时代人们的反复锤炼,已达成熟完善,现代人的创新应以领悟传统为基础,尊重其原有的功能和文化源流。

2.表达文化个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传统工艺互为增益,传统工艺审美意识是受传统文化价值观所决定的,即便是传统工艺在现当代的发展,其艺术性的评价标准同样不能脱离基于哲学思辨的价值观的范畴。

传统工艺本质上是哲学探索的积累,功用、技艺、形制、材料、纹饰等,都具有相应的哲学内涵,体现了历代中国人对道、德、意的求索。

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精神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形成的审美观的重要理念。在儒、释、道等诸多学说中均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虽然表述和应用的形式不同,但其内理却大体一致,追求浑然天成、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和审美体验(图8)。

含蓄内敛、中正有序、道法自然……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秉持的鲜明个性,是传统工艺持续发展所依循的传统脉络,作为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工艺雕塑不能脱离开自身的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现代元素也是为彰显本民族文化个性服务的,如果偏执于技巧和形式,工艺雕塑的灵魂则将在离奇的形式和眩目的技巧中消磨、湮灭。

3.文人趣味的艺术评价

文人趣味不仅对中国书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取法绘画的工艺雕塑也产生着重要影响,评价绘画品味高低的谢赫“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模移写),同样适用于工艺雕塑的设计制作。诗画题材是工艺雕塑艺术化过程中常见的内容形式,因而,注重韵味、气势、风骨、生动、意趣的文人审美意识,成为衡量工艺雕塑作品艺术水平的尺度。

工艺雕塑的艺术化对作品整体的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非只专注于某一局部、细节或技法。在悉心参详、研摩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的同时,20世纪50-60年代、80-90年代,老艺人、工艺美术大师创作的工艺兼善的精品、佳作(如《五鹅》《待月西厢》《橘中二叟》《琴棋书画》《文苑图》《晨妆》等等)(图9)也为后来的从业者在艺术化道路上的继续探索指引了方向。“徵故实,写色泽,广比譬,虽极镂绘之工,皆匠气也。”(语出清代王夫之的《姜斋诗话》)从业者在主观上要转换为艺术家的视角,不能再单纯以技艺的角度来品评。近日,观摩了崔奇铭大师设计创作的大型翡翠山子《西园雅集图》,该作品通过巧妙创意,充分利用了部分颜色并不理想的材料,只进行大面积推落,而不加细琢,产生出层林尽染、如黛含烟的水墨意境,既呼应了整体的气势和韵律,又与其他部分的精雕形成动静、虚实、遐迩的生动对比,将观者引入丰富的想象空间,回味深远,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性。对于优质的材料,创思和技艺是点睛之笔,对于一般的材料,创思和技艺则是点金之笔。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2对应工艺雕塑的设计制作,“天有时”即为时代的环境背景,“地有气”则为本土的文化传统,工艺作品的美体现在时代风貌、文化传统、材料特质、创思技艺的有机结合与完整体现。

总之,工艺之美需要工艺修养,工艺雕塑的审美意识在借鉴吸收现代多元文化、艺术形式的基础上,不能脱离文化传统。美是一种客观存在,工艺之美同样如是,作为继承者应当谦虚地去发现它的存在,遑论传承与发展。文化遗产不仅是物质层面上的,其核心更是精神方面的,是思想,是文化,是价值观。

猜你喜欢

玉雕技艺雕塑
巨型雕塑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浅谈近代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我的破烂雕塑
传授技艺
传统技艺:匠心传承 技精艺湛
写实雕塑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