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5-05-11邹朋飞谢国斌
■邹朋飞,谢国斌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为人们所焦虑的问题有:一是这种发展是否可持续?二是环境承受能力问题。我国经济增长属于粗放型发展,单位GDP的能耗很高,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也非常严重,目前已经接近人和自然能够承受的极限。这些问题已经形成共识,201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再次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已是第十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中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此可见中央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视非常高。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首先必须清楚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多大?要清楚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经济增长的潜力有多大?哪些因素在显著影响着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效率?本文在Metafrontier分析框架下综合考虑环境和资源的双重约束,利用WSBM-Undesirable模型和GMM-SYS方法测算了我国各省市区的经济增长效率,检验了经济结构变迁、金融发展和对外贸易等因素对其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经济增长效率的测算方法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参数方法,包括随机前沿方法、厚前沿法等。吴诣民(2004)、王志刚等(2006)通过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得出我国经济效率不高,东中西部之间存在差异,且效率依次降低。第二类是非参数方法。于君博(2006)使用Malmquist指数法得出我国不同时期的经济增长模式和效率都会呈现出差异;袁晓玲和伯云云(2010)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算了我国29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效率,发现在1978~2007年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且省际间存在较大差异。
而研究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从生产要素、技术水平以及相关的约束因素来考察其对经济产出的影响。早在1999年Javier Andres et al.就以OECD国家为实证研究对象得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Li Qian和Li Hong-yun(2009)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对广东省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傅勇和白龙(2009)、董丽霞(2010)分析了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指出东西部不同地区影响因素不同,影响程度也不同;胡雪萍和李丹青(2011)指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主要是由资本贡献的,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较小;Abdulai和Ramcke(2013)探索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环境约束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贸易自由可能有利于富裕国家的持续发展,却可能对贫穷的国家造成不利的影响,穷国会因为环境的恶化而损失生产力和健康的经济增长。
增加相关生产要素的投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比如能源消耗可以极大地提高经济产出,但过度且不计后果地消耗资源无法获得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比,所以经济增长效率是一个比经济增长更合理的被解释变量,研究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的必要性也就在于此。何枫和陈荣(2004)就1990~2001年期间我国各省的经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指出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都非常显著;岳书敬等(2009)在考虑环境污染的前提下使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工业行业的经济增长效率,指出工业行业的增长效率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并据此分析了市场化水平、外商投资等因素对增长效率的影响;朱承亮等(2011)考虑环境污染的影响构建绿色GDP,通过使用SFA方法测算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效率,认为我国经济增长效率水平偏低,区域差异明显,同时考察了人力资本、金融发展等对我国经济增长效率的促进影响。
上述研究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方法对经济增长效率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做了诸多有益的工作,但仍有不足之处。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在经济增长效率的测算中综合考虑了环境和资源的双重约束,测算得到的结果能更好地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参考;另外,本文的经济增长效率是在Meta-frontier分析框架下使用W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得到的,产业结构变迁、金融发展和对外贸易等因素是否影响经济增长效率的检验采用的是系统广义矩估计(GMM-SYS)方法,这些方法得到的结论的可靠性和稳健性更能得到保障。最后,本文检验了通货膨胀和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这在以往是鲜有研究的。
二、实证模型设定
我们以各个省市区的共同经济增长效率(Efficiencym)和群组经济增长效率(Efficiencyg)为被解释变量。研究影响经济增长效率的因素,使用的是面板数据,静态面板数据存在着诸如序列相关、异方差和解释变量的内生性等问题,而Arellano和Bover(1995)以及 Blundell和 Bond(1998,2000)提出了系统广义矩估计(GMM-SYS),GMM-SYS同时使用差分方程和水平方程作为工具变量,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内生性问题。故本文采用动态面板GMM-SYS对影响经济增长效率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以得到稳健的计量结果。结合数据的可得性,构建如下模型:
其中βi是模型中的截距项和待估计系数,εit是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扰动项。变量解释具体如下:
1.Efficiencyi(t-1)用来衡量经济增长效率的惯性,是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与大多宏观经济变量一样,经济增长效率可能存在着一定的“惯性”,即前期对后期的影响可能不可低估,有必要对其考察。
2.ln(GDP)it和 ln(GDP)i(t-1)用来衡量经济规模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因为当期产出会直接影响效率值的高低,同时上一期产出的一部分会转化为下一期的投入进而影响效率,故我们对GDP取对数并考察对数滞后项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
3.FDI变量用来衡量外资依存度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是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占GDP的比重,在文中将其表述为外资依存度,外资利用额分别根据当年汇率进行调整。外商投资可以部分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我们在利用外资的同时伴随有国外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入,这对经济增长效率有积极影响。
4.Openness是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在文中将其表述为贸易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分别根据当年汇率进行调整。国际贸易对国内技术效率的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都有积极影响,被誉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5.Industry是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用以衡量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由于本文得出的经济增长效率是综合考虑GDP产出和环境污染的结果,工业发展一方面会促进GDP产出,但同时也会造成各地区的环境污染,因此产业结构的变迁对不同地区增长效率的影响可能不同。
6.Gov指政府财政支出,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可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而提高生产效率,二是政府资金具有引导作用,可以引导其他资金进入一些新兴产业,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7.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虽然我国近年来劳动力成本提高一定程度影响了出口,但低通胀和人民币升值还是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然而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却是未知的,本文将探索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
8.Save/GDP是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占GDP的比重,Loan/GDP是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由于金融统计数据的缺乏,且存贷款占金融资产的绝大部分,我们选取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来反映金融资产的状况,据此考察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以上变量的数据均来自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库和各省市区的统计年鉴,计量结果由Stata软件计算得到。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经济增长效率分析
从测算结果来看,在考虑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后,四大区域的经济增长效率的平均值从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且中西部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其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效率表现出先降后升的特点,而东北地区是先升后降,中部和西部地区都呈现出下降趋势。这说明虽然我国各区域经济都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但经济增长效率并没有明显的改善,中西部地区甚至出现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有关。
具体来看,在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效率均值排名前四的是广东、海南、北京和上海,效率均值分别为0.983、0.921、0.817 和 0.810, 效率水平 分别还有1.7%、7.9%、18.3%和19%的改善空间。其中北上广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而海南的经济增长效率能够排名第二,结合海南省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的战略定位就可以知道,虽然海南经济总量不如北上广,但海南利用自身地理位置的优势和宜人的气候环境打造旅游业等其他服务业,其发展道路更为“绿色”,因而效率也高。而经济增长效率最差的是河北省,效率均值为0.518,还存在48.3%的提升空间。在东北地区,各省的经济增长效率在样本期间都没有较大波动且效率均值都在0.59左右,反映出东北三省的增长效率偏低但其经济发展状况比较相近,将其单独划为一个经济区域是合理的。在中部地区中,经济增长效率最佳的江西表现出了明显的下降趋势,表现最差的山西还有45.8%的改善空间。而在西部地区中,经济增长效率表现最佳的是青海,效率均值保持在0.818的水平,表现最差的贵州省效率均值只有0.410,但是青海和贵州的增长效率分别表现出下降和上升这样相反的变化趋势。
(二)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我们的区域划分,分别估计了5个面板计量模型。从表1中GMM-SYS的报告结果来看,5个模型的AR(1)显著而AR(2)不显著说明水平残差自相关很弱,Sargan和Hansen统计量都接受过度识别有效的原假设,这说明矩条件有效,另外Wald检验也是显著的,所以估计结果有效。
从我国整体来看影响经济增长效率的因素中,除了变量Save/GDP、Loan/GDP以外,其他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均显著。其中,经济增长效率的滞后项Efficency-1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表明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的惯性。各省的GDP规模与经济增长效率呈正相关关系,而其滞后项与经济增长效率呈负相关关系,由于经济增长效率是综合考虑投入和GDP产出与环境污染的结果,所以当期GDP产出越多,经济增长效率就越高,而其滞后项呈负相关关系的一个可能解释是,上一期的产出的一部分会用作下一期的投入,在我国过去“粗放式”发展的情况下,这种投入可能造成更大污染,从而导致经济增长效率下降。外资依存度FDI和贸易依存度Openness与经济增长效率都呈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与朱承亮等(2009)的研究结果保持高度一致,说明从我国整体上来看,引进外资和加强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效率有促进作用,且贸易依存度的影响力度要高于外资依存度。Industry与经济增长效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当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越大经济增长效率越低,所以工业发展虽然提高了社会产出,但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进而使得经济增长效率下降。政府财政支出Gov与经济增长效率呈正相关关系,这与张颖(2012)的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张颖指出政府财政支出中的固定资产投资、文教科卫支出和科技创新支出等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当政府财政支出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或投入到一些新兴产业中去就可以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或引导其他资金进入到一些新兴产业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CPI与经济增长效率呈负相关关系,且通货膨胀在中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程度大于东部地区,说明通货膨胀不仅对经济增长效率有不利影响,而且对落后地区会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从我国整体来看变量Save/GDP、Loan/GDP对经济增长效率都没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这与朱承亮等(2009)的研究结果也保持了一致,这说明从我国整体上来看,当前金融发展水平和效率可能还不足以对经济增长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
表1 经济增长效率影响因素的GMM-SYS估计结果
而从四大区域的估计结果来看,同样的影响因素对于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呈现出不同的结果,这说明同样的因素会因要素禀赋不同而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不同。在所有变量中,变量 Efficiency-1、ln(GDP)、ln(GDP)-1、Gov和CPI对全国整体或区域经济增长效率都具有相同的影响方向。但FDI和Openness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差异较大甚至不显著,结果与Awudu和Ramcke(2013)的研究有吻合的地方。吴献金和付志辉(2008)研究认为:虽然我国整体上利用外资的效率在提高,但外资利用效率的地区差异大,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邓利华(2010)也指出我国各地区吸引外资的条件差异大,且绝大部分外商直接投资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FDI对东北地区影响不显著但Openness影响显著,可能是东北地区对外贸易活跃而外资利用效率低下所致。在中部地区同样是FDI作用不显著而Openness影响显著,这与郭庆然(2010)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不同的是它们与经济增长效率都呈负相关关系,可能是中部出口产品的生产和引进的外资多用于生产制造导致地区污染使得经济增长效率下降。FDI和Openness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效率都无显著的促进作用,原因可能是西部地区处于我国内部地区,对外贸易的硬性条件不如东部,外资利用额低且利用效率低下。
变量Industry在四大区域中的东部、东北和中部与全国整体情况保持一致,都是负相关关系,而在西部Industry与经济增长效率呈正相关关系。原因在于各地的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不同,东中部地区工业化程度高于西部地区,其他产业在产业链中也多处于下游,所以工业发展对东中部效率的影响主要由非合意产出所影响,而西部地区合意产出GDP对效率的贡献是主导,且工业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武志(2010)、陈黎敏(2011)都以GDP为被解释变量研究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在我国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然而变量Save/GDP和Loan/GDP对各区域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表现各异,这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效率是不同的概念,金融发展势必促进GDP产出,但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不仅要考虑GDP产出,还要考虑这些存贷款转化为生产部门的投资后可能造成的污染和环境破坏。邓青和王玉燕(2014)指出金融业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贡献不大,这可能部分解释了变量Save/GDP和Loan/GDP在西部地区计量估计不显著的原因。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Meta-frontier分析框架下综合考虑环境和资源的约束,利用W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2000~2012年我国各省市区的经济增长效率,采用GMM-SYS检验了产业结构变迁、对外贸易、利用外资等因素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中西部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同时影响经济增长效率的因素因区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外资利用、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变迁对各区域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表现各异,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效率有促进的作用,通货膨胀在中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效率的抑制作用大于东部地区,这都说明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存在时空差异性。另外,金融发展也并未像想象中的那样促进增长效率的发展。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隐含着以下政策建议:
首先,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要适度,货币政策调整要灵活,创造平稳的经济环境以减小通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政府财政支出对市场资源的配置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并且要向中西部落后地区有所倾斜,减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其次,继续加大对外开放程度,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要认识到出口贸易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影响,同时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外资为地方发展所用,并提高外资利用效率,这些对于调节国内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和优化经济结构有重要影响作用。
最后,经济增长的质量才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经济一直是粗放式的发展,必须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以金融业为代表的服务业的发展,增强金融对资源的整合功能。
[1]吴诣民,张凌翔.我国区域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3):18~22.
[2]王志刚,龚六堂,陈玉宇.地区间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1978~2003)[J].中国社会科学,2006,(2):55~66.
[3]于君博.前沿生产函数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技术效率测算中的应用[J].软科学,2006,(11):50~59.
[4]袁晓玲,仲云云.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7):81~90.
[5]Javier Andrés,Ignacio Hernando.Does Inflation Harm Economic Growth:Evidence from the OECD[J].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99:315~348.
[6]Li Qian,Li Hong-yun.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of Guangdong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2):29~33.
[7]傅勇,白龙.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1978-2006)——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 Malmquist指数分析 [J]. 金融研究,2009,(7):38~51.
[8]董丽霞.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方法的省际数据比较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0,(12):33~36.
[9]胡雪萍,李丹青.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1978~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2):17~22.
[10]Awudu Abdulai,Linda Ramcke.The Impact of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on the Environment:Revisiting the Cross-Country Evidence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13,(2):180~205.
[11]何枫,陈荣.经济开放度对中国经济效率的影响:基于跨省数据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3):18~24.
[12]岳书敬,刘富华.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5):9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