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维视角出发,提升低学段学生计算正确率
2015-05-11李海慧
李海慧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观发生了偏移,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走上了课堂教学的前台,“双基”也扩展为“四基”。这样的教学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却遗憾地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退步,计算正确率逐步下降,这是课程改革所不愿意看到的情景。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应该重视计算教学和计算训练,从低学段开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用科学的方式引领学生在计算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经历计算探索过程,以清晰的算理作为计算的基础
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先天具有的,简单的加减法学生可以通过生活中历练模仿而来。但是稍复杂的计算需要学生在弄清算理的基础上逐步强化而成。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安排丰富的探索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在不断的思维冲击和优化比较中形成清晰的算理,为确保计算的正确率埋下伏笔。
例如:“9加几”的教学,我创设了一个帮姐姐过生日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进位加法计算的要点。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现9支白色的蜡烛和4支彩色的蜡烛,告诉孩子从姐姐9岁起我们每年都买一个生日蛋糕来庆祝,要孩子们由蜡烛的支数来算算姐姐现在的年龄。学生用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接着9后面数到13,有的将4支蜡烛拿出一支与9组成10,然后由10加3得到13,还有的学生10加4减1来计算。在引导学生比较这样几种方法时,学生觉得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差不多,但是第二种方法更容易理解,而第一种方法没有第二种方法计算直接。随后我又引导学生计算蛋糕上的水果的数量,强化学生9加几的计算。在此之后,去除情境,直接引导学生计算9加几的算式,大部分学生能够由教学中累积的计算经验用合适的算法计算出正确的结果,但也有少部分学生难以动手,于是我引导学生用小棒摆出算式,结合新授时的方法来计算。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不但计算的更熟练了,还发现了规律:9加几都等于十几,个位上的数比原来的加数小1。
案例中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丰富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先让学生以蜡烛、水果等可视的直观形象为抓手,理解了9加几的算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去除直观形象,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当学生力不能及时,引导学生以小棒为“拐杖”,重现算理。这样的反复巩固让学生最终找到了运算规律,获得了更直接的计算方式。这样的教学过程能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效提升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二、养成良好计算习惯,以务实的态度作为计算的保证
统计研究表明,学生的计算错误中有很大比例是由于计算的粗心和不良计算习惯导致的。一线教师经常能发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这样的错误很多时候不能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只能从计算习惯方面找原因。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用精细来对抗粗心,用严谨来消灭失误。
1.估算习惯的养成
估算有现实应用价值,同时估算对学生的计算起到指向性的作用,在学生面对简单计算时,如果养成自觉估算的意识,能有效规避离奇的计算失误,提升计算成功率。
2.笔算习惯的养成
笔算是重要的计算方式。很多学生的笔算习惯不好,比如说随意性严重,随便找个地方或者干脆在桌子上就涂涂画画起来,还有的学生依赖口算,懒得动笔,这样就导致计算失误的增多。学习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规范认真地完成计算,做到数位对齐,横平竖直,以此来提升计算正确率。
3.验算习惯的养成
验算是计算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把关的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的成败,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注重验算,从方法上帮助学生学会验算,从习惯上让孩子自觉验算。
三、优化计算训练方式,以扎实的根基提升计算的效率
有的教师在课改的浪潮中已然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数学教学不应该有训练的说法,其实,学生的基本运算技能如果缺乏了训练就将是无根的浮萍,要想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正确率,科学地训练必不可少。
当然,我们的训练应该注重方法,口算的训练可以每天利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经历视算,而不是听算。这样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会带给学生牢靠的口算能力和数感,让学生的计算到达更高的层次。而笔算练习要注意两点:一是要适量,要涉及计算的各种题型,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的状况时,不是要特意加大计算量,而是要帮助学生剖析错误的原因,用几道相似的练习来巩固强化即可。二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变化计算的形式,增加趣味计算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我们可以引入算24点的形式,让学生在算中玩,在玩中做,达到预期训练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常青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