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教育资源在幼儿园创造性游戏中的有效利用
2015-05-11陈秀敏郑小萍
陈秀敏+++郑小萍
为践行《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提出的“挖掘利用社区资源”精神,我园从泉州本土文化切入游戏为载体,开展了挖掘闽南文化教育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的相关研究。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挖掘闽南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并渗入幼儿的游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我们尝试把闽南文化中可利用的资源融入游戏中,让幼儿从小在游戏中用自己的方式传承、表现闽南文化,从而逐步建立起具有园本特色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游戏课程。
一、创设闽南文化教育环境,为幼儿游戏开展打好基础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泉州具有闽南特色的生活环境已为生成相关的游戏提供了背景,为了让闽南文化特色有机融入游戏中,首先,我们尽力为幼儿创设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熏陶。如,我们创设了“泉州十八景”铜版画背景墙;布置木偶特色、惠女风情、闽南民间艺术廊道,从不同角度展现闽南传统文化。其次,是为幼儿创设游戏场地,角色游戏中的“泉州小吃城”向人们展现了闽南的饮食文化;结构游戏中我们提供了具有闽南建筑文化的材料,如蚵壳、茶叶罐、红砖、竹筒等;表演游戏中,我们布置了大型木偶表演台,提供了形态各异的木偶,让孩子们尝试木偶表演,感受泉州木偶文化。环境与物质的保证,让幼儿多感官、多方位地接触闽南文化特色,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
二、智用家长、社区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指南》指出:“和幼儿外出一起游玩,一起收集有关家乡的风景名胜、著名建筑的图片、资料等,在观看和欣赏过程中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注重整合家园、社区各方教育资源,建构社区、家庭、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挖掘与利用闽南文化资源。如,请家长利用假期带孩子品尝闽南小吃,了解闽南小吃相关知识;利用开茶厂家长的资源,带领幼儿参观茶叶加工厂,目睹茶技师精湛的制茶工艺;到茶馆,感受品茶、鉴茶、茶艺表演的高雅别致。我们让家长带幼儿游览“蔡氏古民居”“五店市”“开元寺”等具有闽南建筑特色的家乡名胜,为结构游戏建构做好铺垫。此外,我们让家长带孩子到“泉州木偶剧团”了解木偶的相关知识,邀请泉州提线木偶表演艺术家到幼儿园为幼儿表演经典木偶戏,让幼儿感受木偶表演,了解木偶的基本操作方法,为表演游戏打下基础……品尝、参观、欣赏表演,为孩子们提供了直接感知的机会。
三、开展创造性游戏,拓展幼儿能力空间
针对《指南》强调的“要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教育活动”的精神,我园着力于在创造性游戏中有效利用闽南文化教育资源的探索,引导幼儿将生活中接触到的、感受到的、体验到的闽南文化在创造性游戏中呈现。如角色游戏里,孩子们生成了“泉州一条街”主题,将“泉州旅行社”“闽南茶坊”“泉州小吃城”等具有闽南特色的元素带入游戏中,孩子们扮演“泉州旅行社”旅游团成员,选择“泉州十八景”旅游路线,“闽南茶坊”里幼儿根据闽南人的“待客茶当酒”“入门就泡茶”的闽南民俗,用教师提供的小茶具,有模有样地泡茶。“泉州小吃城”的“西街面线糊”“东街肉粽店”等在“老板们”的精心经营下,让食客们在品尝到美味的同时,也了解了闽南小吃的相关知识。结构游戏中,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主题进行建构,我们引导小班幼儿以垒高、铺平等技能完成“洛阳桥”“五里桥”的建构;中班幼儿以围合、盖顶等技能尝试初步的合作,建构“开元寺”“涂门街清净寺”“东湖公园”等;大班幼儿自行设计,分工合作建构结构复杂、规模较大的主题,如“蔡氏古民居”“五店市”等大型主题建构,古厝弯曲的屋面、高翘的燕尾,孩子们用灵巧的小手表现闽南建筑特有的风格。在表演游戏中融入木偶表演,是我园挖掘、利用闽南文化教育资源的一个亮点。我们和孩子一同收集了各种废旧材料,并自制了提线木偶、布袋偶、信封偶。孩子们运用低结构材料,制作成各种不同的指偶,补充他们表演中所需的角色。孩子们戴上自己制作的木偶进行表演时,表演投入、自信,语言能力、动作能力迅速提升。
总之,幼儿教育是“根的教育”。挖掘、利用闽南文化教育资源,并与幼儿园创造性游戏有机融合,既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内容,也弘扬、传承了闽南文化,使我们的孩子成为“有根的人”。只要我们充分挖掘贴近幼儿的本土教育资源,并将其与游戏相结合,相信闽南文化教育资源一定能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成为开启幼儿潜能的金钥匙。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