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和国际化时代亟需汉语标点符号规范研究

2015-05-11黄启庆

辞书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标点符号

黄启庆

摘 要 汉语的数字化和国际化时代已悄然到来,新时代对语言包括标点符号的规范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文章从不同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并列引号使用不一致谈起,对并列成分如何引用以及并列引用成分之间是否加顿号等问题通过语料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 规范型辞书 标点符号 并列引号 规范研究

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我国语言文字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李卫红 2010;魏晖 2011)标点符号是书面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语音、语法、语义、语用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同时也是语篇关联的一个重要手段。标点符号在人工翻译、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语言习得、语言教学、语言写作、阅读理解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应用价值。但与西方语言相比,汉语标点符号系统形成的历史相对较短,规范标准颗粒度较粗,至今在汉语标点符号的使用和规范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分歧,并列引号和书名号的使用问题便是其中之一种。自20世纪始,有关引号尤其是并列引号间是否加顿号的讨论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如吕叔湘(1987)、苏培成(1990,1996,2000)、吴直雄(1996)、王灿龙(1998)、岳方遂(2006)、兰宾汉(2006)、同任(2007)、周亮华(2007)、高远耀(2000)、汪燕(2010)、褚仁(2011)等,他们主张不一,但多数认为可以省去其间的“顿号”。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1995年修订本)中对顿号的用法只有一条提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但新版的《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有一个推荐性规则,即“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使用“通常”一词,体现了《标点符号用法》对现实文本中标点符号用法的描述,使用“宜”则体现了这是一个推荐性规范。但现实文本使用情况是否如此?如果将汉语标点符号的使用对象扩展到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或使用者以及双语或多语翻译的机器,是否存有问题?“新式标点初步定型期”(郭攀 2006),规范性和引导性都较强的现代语文辞书又该如何定夺?本文带着这些问题,仅以当代两部规范性现代语文辞书《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下简称《规范》)中字目“一”和“不”中引号的用法为切入点,结合时代背景,在问卷调查和语料统计的基础上做些探讨,希望能够引起我国汉语辞书[1]界及相关研究者甚至国家语言政策层面对标点符号规范的重视。

一、规范型辞书对并列引用[2]成分的不同处理

当今,在贯彻语言文字法规标准、践行语言文字规范方面最为权威的两部语文工具书莫过于《现汉》和《规范》了。但由于规范标准里定下的标准较模糊,在一些具体语言成分用法的取舍方面“无法可依”,使得一些辞书在本应处理一致的语言成分用法方面表现出差异,如注音、词性标注、词形取舍、规范引导倾向性,甚至标点符号的使用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别。本文所考察的引号及其间点号用法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只抽取字目“一”和“不”释义中的“提示”部分来考察,具体情况见表1:

小小的一个引号在两部权威的规范型语文工具书里却表现出较大差异,现简单总结如下:

1.单引号与双引号不一致

《现汉》第4版用的都是单引号,而《现汉》第5版、第6版都改为了双引号。两个版本的《规范》都标为双引号。

2.一词一引与多词一引不一致

在具有并列关系的举例中,《现汉》三个版本常是多词一引,即用一个单引号或双引号同时引用多个并列的词语,如“一天、一年、一点”。而《规范》则是一词一引,对多个具有并列关系的词语分别引用。

3.《现汉》同一版本引号使用不统一

《现汉》第5版对字目“一”和字目“不”的补充说明有所不同,在字目“一”里用的是多词一引,如“一半、一共”,而在字目“不”里用的却是一词一引,如“~会”、“~是”。

4.《现汉》不同版本引号使用不统一

以字目“不”字的说明文字为例,三个版本皆有不同,《现汉》第4版与第5版都是一词一引,仅存在单引号与双引号的区别,而第6版却将前几版的一词一引改成了多词一引,如“不会、不是”。

5.表并列关系的一词一引之间有无顿号不一致

《现汉》第5版在对字目“不”的举例中在“~会”和“~是”之间用了顿号,而在《现汉》第4版和《规范》的两个版本里引号之间却未见顿号。

从以上几点说明中不难看出,规范型辞书中引号的使用存在着较多不一致之处。究竟应该用单引号还是双引号?应该一词一引还是多词一引?表并列关系的成分一词一引之间到底用不用顿号?其中第一个问题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规定得相当清楚,即“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现汉》第5版已改正过来。而第二个问题几乎无人问津,第三个问题学界讨论过,对统一的呼声也比较多(徐玲2008),但处理意见并不一致。本文从已有语料使用倾向、中外学生使用意见、标点符号使用理论等角度对后两个问题进行微观研究。

二、多个并列引用成分引号用法的语料调查

是多词一引还是一词一引?为了考察多个并列引用成分如何标注,本文查找了大量语料,结果发现并列引号的使用表现出了较为明确的倾向性,主要与引用内容有关,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在列举多个具有并列关系或先后关系的引用成分时,一般单独标注。这些被引用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常分开单独引用,如:

(1)“郭美美”、“强制入会”等事件引发社会关注,也使红十字会的社会公信力饱受质疑。(《人民日报》2011—12—08)

(2)为了这个信念,“规范医疗”、“集成医疗”、“安全医疗”、“温馨医疗”的理念先后提出,并付诸行动。(《人民日报》2011—12—08)

(3)“苗圃基金”、“新药研发基金”、“实验室建设发展资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也纷纷取得实质性成效。(《人民日报》2011—12—08)

2.多个引用成分共同组成一个意义整体时放在一起合引。严格来讲,这些被引用成分并非真正意义上表列举的并列关系,而是以一个意义整体的身份作为句子的组成成分,常用作主语、宾语、状语、定语。如:

(4)参会代表一致认为,“加快发展、加力创新、成效显著”这12字评价十分中肯。 (《人民日报》2011—12—19)

(5)会议把明年的人才工作概括为“一条主线,四个大力”。(《人民日报》2011—12—19)

(6)他每次出去卖货,总是向邻居们打招呼,“大娘、二伯、三婶子”地叫着。[3](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傻二哥》)

(7)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和发展多种形式的边境经济贸易合作。(《人民日报》2011—12—08)

至此,我们认为第二个争议问题其实是比较明确的,即表列举时应分开单独引用,而以一个意义整体作为句子的组成成分时则应合起来引用。

三、多个并列引用成分标注问卷调查

为了证实上文分析,我们又以问卷的形式对我校78名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和52名来自泰国、越南、韩国、波兰、匈牙利、美国等11个国家的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42名学生为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10名为该院高级班留学生。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0份,实收130份。调查内容为三个例句,每个例句都以三种形式出现,即A为“……”、“……”、“……”,B为“……”“……”“……”,C为“……、……、……”。三个原句为:

例句1:数字“一”用在去声字前,要变读为阳平,如“不去”“不累”“不算”等。(《规范》第2版)

例句2:他每次出去卖货,总是向邻居们打招呼,“大娘、二伯、三婶子”地叫着。(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傻二哥》)

例句3:不少网友认为这项行动“得民心、顺民意、合国情”。(现代汉语高级读本《无所不谈》)

1.中国学生对并列引用的取舍倾向“序”中有“乱”,见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与上文的定性分析较为一致的是,被调查者对例句1和例句3的选择表现出了相对明显的倾向性,即多数被调查者同意例1中表列举且无意义关系的并列引号中间应以顿号分隔,而例3中以一个整体对“这项行动”进行评价的谓语成分应合起来引用。在例句1中选择A的被调查者多数认为所举“不去”、“不累”、“不算”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清晰,应该用“、”隔开。在例句3中选择C的被调查者多数认为“得民心、顺民意、合国情”是一个有着意义关联的整体,应合起来引用。但在例句2中,被调查者的选择却表现得不相一致。在例句2中,尽管“大娘”、“二伯”、“三婶子”除了都是称呼之外,并无个体间的意义关联,但“大娘、二伯、三婶子”是以一个整体作为状语说明动词“叫”的方式,原文合在一起,我们也认为应合引,但却有84.62%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分开单独引用。对例句2的选择倾向,我们认为极有可能是因为例句2所列成分联合做状语,从而使得成分之间的关系显得更加紧密,停顿时间更加短小,从而影响到了被调查者的选择。该项统计显示了被调查者在该问题上的不确定性、盲目性,也彰显了统一和规范这种标点符号用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留学生对并列引用的取舍倾向则相对集中,具体见表3:

从上表可以看出,以中文为外语的被调查者在并列引号的使用上表现出了“离散”但“相对集中”的特点。单从统计数据上看,只有例句3的“C”项超过了50%,其他选择都在50%以下。从相对多量来看,被调查者对三个例句分别选择了“A”、“C”、“C”,从被调查者反映的原因来看,多数学生认为“不去”、“不累”、“不算”三者为平行举例,它们之间无意义关系,相对独立,应单独引用,加顿号使得三者之间的独立性更加清楚。也有部分被调查者因受母语或汉语书面语影响而选择了“A”,个别被调查者直觉认为加顿号更加合理。而在例句2和3中,多数被调查者则选择了“C”,即认为这两种被引用成分都是作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的。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本文第一部分的定性分析。至此,我们认为《现汉》在举例或列举时将几个成分合引在一起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四、表并列关系引号间应加顿号

第三个争议问题即表列举引用成分间是否应加顿号。从上面对中国在校学生和留学生的调查表中不难看出,大多数中外学生是主张加顿号的。除此之外,我们认为无论是遵循从众原则,还是一致性原则和国际化原则,都应以引号间加顿号为最佳选择标准。

1.语料显示,引号之间加顿号占绝对优势

为了考察表并列关系的被引用语言成分之间有无顿号的情况,我们搜索了从1946年[4]到2000年共45年的《人民日报》,发现引号之间不加顿号的情况为80658例,而引号之间加了顿号的有130418例,从数量上来看,二者相差较大。这也意味着人们更倾向于在表列举的引号之间加一顿号。我们也专门抽取2011年12月8日当天的《人民日报》为语料进行统计,结果发现引号间添加顿号的为13例,如上文例(2)和例(3),而不加顿号的只有1例,即:

(8)在举办“土地日”“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基础上,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发掘更大潜力。

2.遵循一致性原则,并列引用的引号之间应加顿号

首先,不管有无其他插入成分,并列引用的引号间都应一致使用顿号。

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语言直接服务的对象将不仅仅是人类的交际生活,它还将用于计算机的大规模处理,而计算机的最大要求无疑是形式及功能的严密对应性和一致性。汉语标点符号有标号和点号,前者主要是起标引作用,而后者则主要是起断句和停顿的作用。引号属前者。顿号则属后者,两者功能不同,并无同质性。因此,我们认为不能因为引号形式上的区别性而省略顿号。该情况下的引号和顿号用法应与汉语标点符号系统的整体功能区分一致。如以下例(9)是带有定语成分的一些“管理组织”,其间理应用顿号;但如例(10),也可以不添加定语成分,直接以引号的形式列举,我们认为从处理一致性原则出发,也应添加顿号。如此,方能保证汉语标点符号系统的一致性。

(9)我国自古就很重视邻里关系,由邻居组成的社区是最基层的管理组织,如西汉时期的“乡里制”、唐朝的“坊里制”、清末的“保甲制”、新中国成立后的“街居制”等。(《人民日报》2011—12—08)

(10)我国自古就很重视邻里关系,由邻居组成的社区是最基层的管理组织,如“乡里制”、“坊里制”、“保甲制”、“街居制”等。

其他再如:

办公室里订有《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和《时代周刊》等报刊。(《标点符号用法》2011年版)

如没有插入成分“(海外版)”,则可标作:

办公室里订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时代周刊》等报刊。

我们认为这种区别对待的做法值得商榷,因为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意义逻辑关系的一种表现,是服从于意义表达的,并不能随意更改。有无其他成分插入其间,都不能改变语段的意义核心,也不能改变意义间的逻辑关系,因此,标点符号的使用也不应有所变化。

其次,并列引号应与并列书名号“《》”、方头括号“【】”和尖括号“〈〉”等保持一致,因为它们同为标号。下文有例,在此恕不赘述。

3.体现汉语国际性,引号之间应加顿号

许嘉璐先生(1996)早已提出,汉语的规范化工作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关系至为密切。尽管现代语言习得理论证明,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并不与人类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的难度成正比,但示意功能相对较弱的标点符号如能保持各语言大体一致,无疑会减少二语学习和使用的难度,提高人们二语阅读速度和书面表达能力。相反必定会出现诸多偏误,这一点从应玮(2010,2011)、孙海平(2008)、王笑楠(2010)、金燕燕(2010)等对泰国、日本、越南等学生作文中的标点符号偏误情况研究中可以得到证明。“由于汉语新式标点符号最初是在西学影响下由西方标点符号与汉语旧式标点符号嫁接而成的,所以一开始即同国际通用性语言的标点符号结下了不解之缘,就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国际化趋向。”(郭攀 2006)那么其他语言中是如何处理并列引号间的点号问题的呢?

为此,我们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英语、俄语、白俄罗斯语、泰语、韩语、印尼语、柬埔寨语、越南语、日语共九种语言进行了了解,日语并列引用形式与汉语相同,中间用顿号,其他语言并列引用成分引号间都用“,”号分隔,不同的是,英语将“,”放在引号里面,引号间无任何点号。笔者在调查期间也就该问题对我校留学生进行了访谈,多数学生希望引号间能加一顿号,以便更接近于母语的标点符号用法,更易于掌握。

五、现代汉语辞书应在国际化和数字化视野下体现规范和统一

1.现代汉语规范辞书在标点符号使用方面尚未完全统一

为了引起学界对标点符号的足够重视,我们再就《现汉》第6版和《规范》第2版在标点符号规范方面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展开讨论:

(1)《现汉》动词“如”后的引号是合引,但同为标号的并列书名号、方头括号、尖括号等却没有合标,如:

【四书】 Sì Shū名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书。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如:【大白】1、【大白】2,【燃点】1、【燃点】2,【生人】1、【生人】2。(《现汉》“凡例”)

〈口〉、〈方〉、〈书〉等标记适用于整个条目各个义项的,标在义项①之前。(《现汉》“凡例”)

(2)《现汉》同为动词“如”后的引号却标法不同,如下句是分开单独引用的:

较小的王朝如“十六国”、“十国”等不列表。(《现汉》附录“我国历代纪元表”)

(3)《规范》第2版并列双引号、书名号等标号间不加顿号,但也有例外,如:

靡,外框有“丶”、“广”、“麻”等部首叠合,取“麻”。(《规范》“部首检字表”)

2.国际化和数字化时代,汉语标点符号的规范和研究依然任重道远

随着国际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汉语早已穿越国界成为世界语言大家庭中较为重要的一员。其一,世界很多角落都能看到华人的身影,听到汉语的声音。另外,除有着母语情结的华人群体外,近年学习和使用汉语的非华人队伍也迅速增多,汉语的国际化日渐显现。随着汉语的国际化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汉语的数字化交流(包括人机交流、机机交流)便成了新时代交际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高人们的汉语交际效率呢?我们认为,首先,从事汉语研究和实践(包括辞书编纂、教材编写、词表制定、汉语写作等)的语言工作者应站在汉语国际化和数字化的高度来思考和解决汉语的使用效率问题,在语文辞书尤其是汉语学习辞书编写之初,还要考虑为国外的汉语学习者和使用者、人工智能机器处理提供优质的服务。其次,与人们的语文生活密切相关、体现国家语言规范的主要阵地的现代汉语辞书(包括电子辞书)应承担起“为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健康而奋斗”的重任。从使用对象来看,现代汉语辞书是国内外汉语学习者和使用者使用频率最高也是最为重要的工具书,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典范性、规范性和权威性。汉语辞书不仅是国家汉语规范标准的重要体现者,也是保证今后汉语规范性的重要工具和途径,而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用法》1995)。因此,汉语标点符号的规范也是整个汉语规范范畴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所以,现代汉语辞书理应在标点符号的规范性方面做出表率。

六、结 语

对标点符号各侧面的研究和规范是当前汉语规范研究“系统工程”(李如龙 2011)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撰写此文,目的有二:首先,希望学界继续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方面的问题研究,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有争议或使用混乱的语言现象,包括标点符号的使用,唯其如此,才能在科学扎实研究的基础上,上升为国家层面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其次,各现代汉语辞书应积极挑起语言文字规范的重担,对于尚未规范的或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的语言现象,希望各家辞书出版社在保持自己编写特色的情况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找到一种协作或互动机制,在处理相关语言现象时保持一致。

附 注

[1]与“语文辞书”相比,我们更乐意用“汉语辞书”去涵盖更多的使用对象,如国内外汉语学习者和使用者;更多的辞书功能,包括词语查找、汉语学习、引导规范、词汇储备与备忘等。文中所谓的汉语辞书主要指《现汉》和《规范》。

[2]并列引用成分有词语和短句之分。一般来说,被引用短句之间或词语与短句之间常以逗号“,”隔开。为了论述的完整性和针对性,本文仅以并列词语为考察对象进行研究。

[3]此句原本在“三婶子”后还保留一个感叹号,曾引起过争议,详见《语文建设》1996年第5期,为防止干扰,调查时我们去掉了“!”。

[4]1948年6月15日,《人民日报》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1946年5月15日创刊于河北邯郸,当时是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合并而成。本文所用语料自1946年5月15日算起。

参考文献

1.禇仁.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用不用顿号?编辑学报,2011(3).

2.郭攀.二十世纪以来汉语标点符号系统的演进.中国语文,2006(6).

3.金燕燕.留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偏误分析.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2).

4.兰宾汉.标点符号运用艺术.北京:中华书局,2006.

5.李如龙.谈规范意识——兼评两部规范性辞书.辞书研究,2011(3).

6.李卫红.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在第四届语言与国家高层论坛暨第三届全国应用语言学系主任(所长)论坛开幕式上的书面讲话.语言文字应用,2011(1).

7.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2010.

8.孙海平.日本留学生的汉语标点符号偏误分析.现代语文,2008(11).

9.王笑楠.越南留学生标点符号使用偏误分析.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

10.魏晖.关于当前我国语言文字工作主要任务的思考.语言文字应用,2011(1).

11.吴直雄.实用标点符号手册.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

12.许嘉璐.汉语规范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13.应玮.泰国学生HSK写作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偏误分析.语文学刊,2010(7).

14.应玮.基于语料库的泰国学生汉语标点使用偏误分析.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5.岳方遂.关于《对〈标点符号用法〉的一些意见》的几点质疑.中国语文,2006(1).

1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002,2005,2012.

(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 昆明 650092)

(责任编辑 李潇潇)

猜你喜欢

标点符号
池塘里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考查的新动向
标点符号的争吵
我们班的“标点符号”
老师是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争吵记
标点符号的争论
标点符号易混点例析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标点符号教学不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