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高考语言表达新题型透视

2015-05-11韩延明

试题与研究·高考语文 2014年4期
关键词:示例礼仪试题

韩延明

一、聚焦传统文化,凸显人文关怀——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语言表达题

自2011年以来,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命题逐渐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命题者纷纷“聚焦”传统文化,凸显人文关怀。其中2014年高考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语言表达题的数量明显增加,未来高考对此类试题的考查有逐步强化的态势。这类题型的题料大多来自我国的传统节日、传统礼仪、传统习俗等。解答这类试题常见的出错类型有:①拟写传统节日对联重形式而轻内容,或不讲平仄;②对图表类题目的主要信息把握不准,不能准确进行归纳概括;③拟写宣传语文不对题;④描写场景不能围绕情景展开,缺乏针对性。从近年来试题设置来看,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语言表达题接近考生生活,大都处于中等难度,只要细心审题,按要求作答,一般都不易失分。

题型1:关注礼仪文化

【解题技法】近年来传统礼仪教育的考题频频现身高考试卷,如传统礼貌称谓语、社交礼仪、礼仪教育等。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明了题目所涉及的相关礼仪常识,有针对性地组写答案,避免随意性。因为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偏离题目要求,致使答案泛化,成了“万能”答案,造成严重失分。其次要抓住题干中的主要信息,精心组织答案。不能挂一漏万,或本末倒置。

【典例链接】(2014高考辽宁卷第17题)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根据其中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空缺的内容(不得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1)您希望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吗?

A.非常希望 B.希望

C.不希望 D.无所谓

(2)您认为礼仪教育的承担者应该是(多项选择)

A.家庭 B.学校

C.社会 D.以上都是

调查显示,学生与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有诸多相同之处。在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①____。在礼仪教育承担者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②____;同时也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然后依次为学校和社会。但学生与市民的认识也存在差异,例如对礼仪教育的需求,③____。

答案示例:①多数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②多数认为礼仪教育的责任应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③学生比市民更加强烈。

【技法印证】本题关涉两个具体话题,一个是“礼仪教育课程的开设”,一个是“礼仪教育的承担者”。答案紧紧围绕这两个话题,极具针对性。同时,在众多数据中,答案紧紧抓住主要信息(一般抓两头:最大的和最小的,如第(1)题的B和第(2)题的D),既做横向比较,又做纵向比较,切中要害,全面准确。

题型2:关注节日文化

【解题技法】为了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近年来不少考题纷纷以节日文化设题,常见的命题形式有对对联、写串词、拟开场白等。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节日文化的内涵,拟写答案要突出节日特点,不能张冠李戴,模棱两可。同时还要了解对联、串词、开场白等不同的写作要求,做到“人格”。拟写对联不仅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还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要求;写串词要注意过渡,写开场白要讲究文采。

【典例链接】(2014高考山东卷第18题)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言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碧波竞舟江边柳线青艾驱瘴迎春绿十里欢耀眼红千家乐

答案示例: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 门上桃符耀眼红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 碧波竞舟十里欢

【技法印证】这道试题考查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对联的撰写常识。用“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描写春节,用“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舟十里欢”描写端午节,突出了不同节日独特的文化特点,不能移位。对联的上下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平仄相对,如上联中的“绿”与“乐”都为仄声,下联中的“红”与“欢”都为平声,符合韵律要求,读来悦耳动听。

题型3:关注民俗文化

【解题技法】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包括民俗礼仪、各民族特色节日、物质生活民俗、游玩娱乐民俗、取名特色、信仰禁忌、民间工艺及语言特点等方面。解答这类考题,要了解题目中涉及的民俗文化的内涵、地域特色和价值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作答。任何一种民俗文化,它的内涵都是比较丰富的,作答时一定要紧扣命题人设定的问题,不可随心所欲,答非所问。

【典例链接】(2014高考天津卷第22题)阅读下面示例,按要求作答。

“丢手绢”是几代人童年时的游戏,多少小朋友学会洗的第一件衣物就是自己的小手绢。现在的你还有手绢吗?今天的小朋友可能已经不知道手绢为何物,纸巾的泛滥几乎让“手绢”成了只存在于词典中的一个词。“美丽天津·重拾手绢行动”倡导大家:少用纸巾,多用手绢。

活动主题:把丢掉的手绢捡起来

宣传语:捡起的是童年记忆

留下的是绿树蓝天。

生活中还有什么有趣的、美好的或是有价值的东西正在离我们远去?为了留住它,请你策划一个小活动,拟出活动主题和宣传语。

答案示例:地雷阵游戏:用绳子在一块空地圈出一定的范围,撒满各式玩具(如娃娃、小球等)作障碍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指挥,另一人蒙住眼睛,听同伴指挥通过地雷阵,过程中只要踩到任何东西就要重新开始。指挥者只能在线外,不能进入地雷阵中,也不能用手扶伙伴。

活动主题:让我带你膛地雷

宣传语:蹚过地雷阵增强信任感

【技法印证】这道题的第一个问题要求策划一个活动方案,再从众多民俗活动中选取富有意义的一个,使它再现出来。队友在活动中彼此增进互信,这就是它的价值意义所在。在成功设置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再完成二、三题“活动主题”的概括和“宣传语”的拟定,除此之外,绝不说题外话。

题型4:关注场景文化

【解题技法】场景文化主要包括自然生态景观、文化场景、节日氛围等,一般都与传统文化紧密相关。解答这类题目,要明确题目限定的场景类型,拟写答案务必突出这种场景的文化特征,营造最能表现这一特征的氛围,确保答案的唯一性。同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显性要求或隐性要求,例如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字数以及氛围特点、逻辑顺序的要求等,使答案完全切合题意。

【典例链接】(2014高考江西卷第20题)请按以下要求写一段话,描写春节期间的某个场景。

(1)集中表现出喜庆祥和的气氛。

(2)运用疑问句和排比修辞表达情感。

(3)最后一句能概括全段内容。

(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5)不少于200字,不要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示例:吃过晚饭,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大红灯笼映照着红红的春联,温馨祥和。伴随着星光的是漫天的烟花,一颗颗“闪电”窜入云端,在一刹那间“绽放”,流光溢彩。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花儿绽放,有的像飞向天空的流星,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点点星光伴随着五颜六色的礼花,把夜幕装点得分外迷人,每一颗星星好似在诉说着这一年里的成功与喜悦,每一颗礼花又好似象征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惊讶,这是人间吗?火树银花不夜天,万人空巷舞翩跹,这简直就是蓬莱仙境!

【技法印证】这是一个描写一家人除夕之夜喜庆新春的欢乐场景。答案用“大红灯笼”、“红红的春联”、“烟花”来表现春节的特点;用“仙女散花”、“流星”、“火树银花”、“舞翩跹”等渲染喜庆祥和的气氛,简明、连贯、得体。描写场景按照由低到高的空间顺序进行,修辞手法和句式的运用都完全符合题目要求。

冲关演练

1.不久前,享誉世界的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故乡海宁举行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主席台上方的横幅为:“纪念王国维诞辰13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有学者认为这个横幅不符合传统礼仪。请对这个横幅的内容进行润饰,并说明理由。

2.有一种怪现象,国人热衷于过“洋节”而淡忘了自己的节日。为了传承传统文化,某校举办了“推介中华传统节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活动。请你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中任选一个,简要介绍这一节日并描述节日的情景或气氛。

要求:(1)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不超过70字。

3.在国际民俗交流会上,要做民俗文化的宣传。请你任选一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结合民俗特色,为该节日写一则宣传语。要求以对联的形式,语言简洁得体,主题鲜明。(不超过30字)

4.中国自古以来奉行孝道,崇拜祖先。每到清明时节,上坟祭祖成为一道景观。请你按要求写一段话,展现某个祭祖的场景。

要求:(1)集中表现庄严肃穆的氛围;(2)至少运用两种以上修辞手法;(3)综合运用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4)字数在200字左右。

5.2014年8月10日,商南县“天鹿山庄”举行开业庆典。当特邀嘉宾毕福剑来到庆典大厅时,早已恭候在此的该县县长急忙献名片。可能由于紧张,过了好久,县长才从口袋里翻出名片,背面朝上递给嘉宾。县长尴尬,一时语塞。

从礼仪的角度,你认为该县县长应该怎么做?请写出三条建议。

“冲关演练”答案

1.参考示例:将原横幅改为“纪念王国维先生诞辰13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或“纪念国学大师王国维诞辰13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理由:对他人的称呼,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尤其是对像王国维先生这样的国学大师,横幅的内容直呼其名,显得不礼貌,不得体,不符合中华民族优良的礼仪文化传统。

2.参考示例: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特点:庆团圆,吃月饼,点灯笼,赏明月。

情景:中秋之夜,圆月如银盘挂在中天。皎洁的月光下,人们团团围坐,点亮红红的灯笼,品尝香甜的月饼,欣赏月中的嫦娥,幸福写在脸上,荡漾在温馨的夜里。

3.参考示例:端午(端阳、夏节)——拴五色线挂荷包吃粽子度端午,饮雄黄酒治百病赛龙舟过夏节。

4.参考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人们扶老携幼,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墓碑前。他们在墓前摆上精美的食品,安放好五彩的鲜花,燃起一炷炷香,在氤氲的香气里弯腰鞠躬,虔诚地祈祷。接着,他们焚烧纸钱,向祖先献上一片孝心。纸钱熊熊燃烧,纸灰飘飘升起,飞向冥冥的世界。这时,祭奠者斟满酒杯,洒向墓前的黄土,嘴中念念有词,仿佛在呼唤亲人前来品尝。突然,鞭炮声响起,那是在告慰地下的祖先,请享用吧,请享用吧,儿孙们不会忘记你!

5.参考示例:(1)应当随身准备好名片并放人专门的名片夹中,装在易于取出的口袋里。(2)将名片正面朝向对方。(3)递送名片时配以口头的介绍和问候。

二、关注课本题材,贴近生活实际——以“课本内容”为载体的语言表达题

仔细研究最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就会发现,高考试题中语言运用题的命制,越来越注重回归课本,直接或间接地和课本内容有效链接,很“接地气”。自以课本为发端的“赏评题”首次在2005年湖南卷亮相后,2006年又现身湖南、安徽等地高考卷,2007年涉及课本赏评性试题明显增多,充分说明了这种题型的强大生命力。特别是到了2013和2014两年,江苏、福建、江西、湖北、四川等省的高考试题都纷纷以“课本内容”为载体设置语言表达题,数量之多前所未有,不得不引起足够重视。以“课本内容”为载体的语言表达题的题料直接来自中学教材中的人物形象、精彩语段、表现手法、情节结构等。应试出错类型主要表现在人物评价类试题偏离原文的情感基调,不够准确、公正,甚至有些偏激;场景扩展类试题,考生对原文理解不透彻,不全面,对扩展对象把握不准,以致背离题干,言不达意;写课文篇目之间的开场白或串台词缺乏连贯性,上下衔接、过渡不自然;图文转换类试题不能图文并重,不能准确抓住有效信息,归纳本末倒置,出现偏差,等等。由于以“课本内容”为载体的语言表达题与课本紧密相关,接近考生实际,难度一般都不会太大。只要考生平时重视课本,熟悉课本内容,并严格按考题要求作答,都是比较容易得分的。

题型1:形象描述

【解题技法】这类试题主要是对课本涉及的人物形象、典型场景、文字演变、文化现象等进行形象、直观、生动、简明地描述,使形象可感。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把握描述对象的特点,寻找具有代表J生、规律性的信息,然后用简短明了的文字进行全面的归纳概括。同时,务必看清题目中的具体要求,保证答案在内容、形式、修辞、字数诸方面与题目的要求高度一致。

【典例链接】(2014高考湖北卷第20题)下面四个字是由象形字“人”( )变化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请根据给出的古文字义,仿照“比”、“化”两例,用七字句描述“从”、“北”的形体结构与字义。要求:①形义描述合理;②押韵。

____ 二人排齐向右站

____ 左人正立右倒画

____ 亲密并列肩比肩

____ 人形颠倒表变化

答案示例:从:一人前行一人后

后人跟随前人走

北:二人站立背靠背

字义相背可意会

【技法印证】本题的命题创意源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梳理探究”专题《优美的汉字》,命题要求描述汉字的形体结构与字义。答案应紧紧抓住所要描述的字的字形特点。这两个字都是由两个象形的“人”字构成,一个是同向,一个是反向,这样就抓住了这两个字的字形特点。然后由字形进行联想想象,从而推导出字义。答案描述科学合理,而且上下两句押韵,完全符合题目的要求。

题型2:拟写赠言

【解题技法】赠言,就是临别时或在特殊场合下给朋友留下的忠告、鼓励或互勉的话。赠言可以直接当面讲,也可以写在纸上。拟写赠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做到主题鲜明,针对性强。②一定要分清场合,看准对象,做到语言简明、得体,言简意赅。③至少运用一种以上的修辞格,使语言富有文采,具有激励性和感染力。④一般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尽量使用整句,做到形式美观,增强表达效果。⑤符合命题的其他各项要求。

【典例链接】(2014高考湖北卷第21题)高一年级将举办“读《论语》,谈交友”读书交流会,拟向参会者赠送纪念书签。请写一则赠言,用以印制书签。要求:①紧扣活动主题;②必须原创;③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④不超过30字。

答案示例:读论语辨损益悟先贤睿智,借慧眼识真伪觅交友良方。

【技法印证】这道题的命题创意源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名著导读”专题《论语》。题目要求针对“读《论语》,谈交友”向参会者写纪念书签。答案分为上下两句,上句抓住“读论语”,下句抓住“交良友”,主题鲜明突出,紧扣活动内容。上下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优美,平仄相对,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顿挫之美;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高度概括了举办这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简明连贯。无论活动主题、表达方式或字数,都把握得非常精准。

题型3:图表说明

【解题技法】图表说明,就是根据题目中图表列出的信息,用说明性文字,介绍特点,总结其中规律,预测发展方向,从而给人以直观、明晰的知识认知,获得知识积累。解答图表类试题,最为重要的前提是去伪存真,分清主次,从众多信息中提取出有效信息,通过归纳推理,提炼、总结出规律、特性。其次是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直观、客观地再现图表隐含的内容,不要主观定性。再次,要看清题目中的每一项要求,不能有任何疏忽。

【典例链接】(2014高考四川卷第19题)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字形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字字形的演变特点。要求:①至少答出两个特点;②语言准确、简明、连贯;③不少于40字。

答案示例:汉字演变具有象形程度逐步减弱、字形由繁到简的特点。从“鱼”“马”等字看,小篆及之前的汉字与图画相关,象形性强,笔画繁复;之后象形程度减弱,字形逐步简化。

【技法印证】这道试题的命题创意源自必修教材“梳理探究”。答案从众多信息中提炼、筛选出主要信息,准确地找出汉字演变由繁到简的规律及象形程度的变化,归纳出汉字演变的两个显著特点,抓住了要害,客观真实。文字表达全部使用说明性语言,不掺杂任何主观色彩。

题型4:拓展续写

【解题技法】这类题型主要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题料一般选取教材中某一描写精炼的特殊场景,要求考生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进行扩展描写;或运用教材中的相关素材,对某种观点加以扩展延伸,进行阐释或解说。解答这类试题,要依据题干中设定的某种前提进行合理联想,不能节外生枝,更不能异想天开。要弄清续写内容与题目给定信息的相关性,二者在意义上要密切关联,注重逻辑严密,不能牵强附会。同时,不要忘记题目中的具体要求。

【典例链接】(2014高考四川卷第20题)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尚和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还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

示例二: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生灵涂炭渴盼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期望平和安宁,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

【技法印证】本题命题创意源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名著导读专题《论语》等。试题中画线的句子相当于论点,答案围绕这一论点,引用《论语》的思想和《三国演义》的情节作论据,对“尚和”这一中心话题加以阐释。论点论据密切相关,水乳交融;前后衔接连贯顺畅,成为结构、意思完整的语段。排比手法的运用和字数控制都在题目限定的范围之内。

冲关演练

1.依据下面《兵车行》中的诗句展开描述,形象地表现电视剧《杜甫》中的一个场面。要求运用电视剧的画面语言,完整、准确地反映诗歌内容。字数在100字以内。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2.下面是2010~2014高考新课标卷名句考查一览表,请根据图表内容,写一段说明性文字,总结命题特点。要求:①至少答出三个特点;②语言准确、简明、连贯;③不少于60字。

3.请以画线句为起句,结合《项羽本纪》和《鸿门宴》的有关内容,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70字。

经典名作无一不是描摹历史人物的画廊。

4.中国文学长廊里有许多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请在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人,运用第二人称,为人物写一段赠言,概括人物的命运,表达你的某种情感。不超过100字。

杜十娘林黛玉翠翠崔莺莺

5.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各有不同的诠释。请依照画波浪线句的句式,围绕“幸福”这一话题,结合课本相关人物续写两句话,构成意思完整的语段。

《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说:我的幸福就是金子,守住金库的钥匙,就守住了我的幸福。

“冲关演练”答案

1.漫天阴霾。轰隆隆驶过的战车声,战马的阵阵嘶鸣声,喧闹混杂不清的人声,愈来愈响。尘土飞扬的大道。军旗、战车、队伍。一队队军人,全副武装,扛着长枪,腰插弓箭走来。一军官模样的人挥动着长鞭催促队伍行进。

2.①从所选篇目看,大多出自唐、宋名家名篇,重复的概率很小;②从体裁看,考查重点倾向于散文;③题料来源的重点由初中教材转向高中教材。

3.《项羽本纪》以史诗般的气魄展示历史悲剧,其中,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豪杰。《鸿门宴》以传神的笔触,描绘了气盖山河的项羽,机敏睿智的张良,圆滑世故的刘邦。

4.示例:杜十娘:你是一个聪明美丽、善良多情的女子,但你生活的时代决定了你总处于被侮辱、被伤害的地位。你渴望爱情,渴望自由,可你托付终身的却是一个薄情的懦夫。最终,刚强的你别无选择地将生命交付给了滔滔的江水。

黛玉:你是一个优雅空灵、才情十足的奇女子,可你寄人篱下的处境注定你要以冷漠来保护自己;你大胆地追求爱情,可命运不让你如愿以偿,最终你泪干潇湘,如花般凋零。

5.示例:《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说:我的幸福就是钻石项链,拥有了钻石项链,就拥有了我的幸福。《荷花淀》中的水生说:我的幸福就是家乡白洋淀,保卫了白洋淀,就保卫了我的幸福。

猜你喜欢

示例礼仪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筷子礼仪
10秒记忆
飞吧,云宝
礼仪篇(下)
《中考“仿写”题解题技法指津》参考答案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