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毒螺旋体四种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及检测模式初探

2015-05-10曹龙古欧阳丹明周志雄陈苏芳张艳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螺旋体梅毒敏感性

曹龙古,欧阳丹明,周志雄,陈苏芳,张艳

(湘南学院预防医学与医学检验系,湖南 郴州423000)

梅毒(Syphilis)是一种全球性分布、严重危害成人和新生儿健康的的性传播疾病(STD),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俗称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尽管努力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但近年来全球梅毒发病仍以20%速度增长,每年新增病例数高达1500万[1],主要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也死灰复燃,从2006年开始超过淋病发病数而位居STD首位[2],梅毒的高发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共同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梅毒螺旋体的人工培养问题迄今仍未解决,直接显微镜检查容易造成漏检,因此血清学检测梅毒抗体对于梅毒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观察尤为重要[3]。梅毒血清学试验分为两大类: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每一类检测试验具体来说又包括多种试验方法,本研究通过对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四种血清学检验方法在各期梅毒的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探索出一种更加合适的检测模式,为临床准确诊断梅毒提供直接的实验诊断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我校附属医院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的门诊及住院梅毒患者共183例,男性82例,女性101例,年龄1天~82岁,经临床科室医生确诊:一期梅毒患者86例,二期梅毒患者53例,胎传梅毒21例,隐性梅毒23例。梅毒临床诊断标准和临床诊断分期依据参照卫生部卫生行业标准《梅毒诊断标准》(WS273-2007)。217例正常对照血清标本均来自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检查梅毒、艾滋及乙肝均为阴性。

1.2 试剂和方法 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试剂购自珠海丽珠试剂公司生产的试剂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试剂购自上海荣盛生物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试剂购自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生产的试剂盒;梅毒胶体金试验(SYP)试剂购自厦门英科新创科技公司生产的诊断试剂盒。四种检测试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均严格按照各自试剂盒的要求进行,结果判断亦依据试剂盒标准判断。仪器设备主要有DNM960Z-G酶标仪,DEM-3自动洗板机,上海跃进医疗器械一厂产振荡仪。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各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种血清学检验方法(TRUST、ELISA、TPPA和SYP)对400例血清标本的检测结果 见表1。

表1 四种检验方法检测结果[n(%)]

2.2 四种检验方法特异性、敏感性比较 ELISA、TPPA和SYP三种方法的敏感性均很高,分别为96.7%、99.4%和98.9%,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ELISA、TPPA和SYP三种方法的敏感性均高于TRUST法(P<0.05);四种方法的特异性均很高,分别为97.7%、98.6%、99.5%和98.6%,四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四种检验方法特异性、敏感性(%)

3 讨论

通常正常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4~10周左右,血清中可产生一定量的抗类脂质抗原的非特异性反应素(抗脂质抗体,临床上习惯称非特异性抗体)和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抗体[4]。

测定非特异性抗体的主要试验方法有性病研究所实验室试验(VDRL)、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试验(RPR)和TRUST三种,其中后两种方法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最多,我院目前采用TRUST法检测非特异性抗体。由于非特异性抗体的出现时间晚于特异性抗体,而且晚期梅毒又可能转阴,故该方法的敏感性有所欠缺 (本研究结果TRUST敏感性只有72.7%说明了此观点),因此,TRUST不适合Ⅰ期梅毒早期以及Ⅲ期的诊断[5],对潜伏期以及神经梅毒也不敏感。此外,该方法易受风疹、麻疹、麻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干扰[6],出现假阳性结果。所以单独TRUST阳性意义不大。但TRUST滴度变化与梅毒治疗情况呈正相关,故该方法适宜临床疗效观察、随访及梅毒复发的辅组诊断[7,8]。

测定特异性抗体的主要试验方法有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荧光抗体双染色试验(FTA-ABS-DS)、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微量血凝检测 (MHA-TP)、TP-ELISA、TPPA 和SYP等方法,其中后三种方法目前在我省临床应用最多。

47KD、45KD、17KD、15KD 等蛋白分子为梅毒螺旋体外膜的脂蛋白,具有较好免疫活性,国内外梅毒TP-ELISA试剂盒主要是选用以上的分子为抗原[9],可用于各期梅毒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达96%以上,是梅毒血清学诊断试验的常用方法,加上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减少了传统手工操作的人为误差,尤其适用于临床大批量标本的测定[10]。但本研究也发现,TP-ELISA在Ⅰ期梅毒的检测中出现了6例假阴性结果,出现此种情况是由于标本中过量特异性抗体分别与固相抗原及标记抗原分别结合而抑制夹心复合物的形成,出现钩状效应,显色大大降低,此时正确的处理办法是把标本做系列稀释[11]。同时TP-ELISA在健康对照组检测中,出现了3例老年人假阳性病例,此种情况可能与老年人免疫功能异常,容易产生一些针对连接用的白蛋白抗体或者是一些异常蛋白质干扰了ELISA反应[12,13],临床检验中应注意。

SYP采用免疫层析式双抗原夹心法原理,该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观察直观快速、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到献血员现场初筛、门诊创伤性医疗设备检查治疗前传染病快速筛查以及其它梅毒抗体定性试验及方法的比对中[14]。该方法同时也检测出了1例假阴性结果,经查证原因为标本是高血脂标本,造成显色不清晰而影响结果判断。

TPPA法所检测的抗体属于特异性抗体,且结果与抗体的浓度呈正相关,不随抗菌药物的治疗及病程的发展而改变。TPPA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特点(本研究结果在99.4%以上),但由于操作较复杂,且试剂价格昂贵,因此该试验一般仅用于筛选试验阳性标本的确诊试验,目前绝大多数医院检验科均把该方法作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诊断的金标准[15]。

综上所述,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TRUST敏感性较差,适宜临床疗效观察、随访及梅毒复发的辅组诊断;TP-ELISA敏感性特异性高,适用于临床大批量标本的测定;SYP敏感性特异性高,适用于其它梅毒抗体定性试验的比对;TPPA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可用作阳性标本的确诊试验。最后,结合各方法优缺点,探索出梅毒螺旋体合理的检测模式:先用TP-ELISA初筛→阳性标本同时采用SYP比对→两种定性方法结果不符→用TPPA确诊→阳性TRUST非特异性抗性滴度。相信采用上述四种检验方法对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全面检测,肯定能够得到正确结果,为临床医生对梅毒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Houston S,Hof R,Francescutti T,et al..Bifunctional Role of the Treponema pallidum Extracellular Matrix Binding Adhesin Tp0751[J].Infect Immun,2011,79(3):1386-98.

[2]Tucker JD,Chen XS,Peeling RW.Syphilis and social upheaval in China[J].N Engl JMed,2010,362(18):1658-61.

[3]徐如梅,沈菁,陈雯,等.CMIA法与TPPA法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相关性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5):441-443.

[4]王薇薇,陈鑫,韩亚琴,等.梅毒螺旋体抗体含量与RPR检测结果相关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33(1):88-90.

[5]Binnicker MJ.Which algorithm should be used to screen for syphilis?[J].Curr Opin Infect Dis,2012,25(1):79-80.

[6]李丹,崔巍,高伟.血清中梅毒抗体检测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57(3):321-324.

[7]刘万里,陈志国.5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临床适用性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4,23(11):46-48.

[8]朱春玲,侯远沛,彭素真,等.梅毒患者243例相关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28(11):1142-58.

[9]党倩丽,陆学东,张小艳,等.梅毒螺旋体感染兔模型中特异性抗体分析[J].中国皮肤病性病学杂志,2004,18(1):28.

[10]邓俊.梅毒血清学检测合理模式探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5):730-731.

[11]林艳双,齐丽丽.TP-ELISA二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产生钩状效应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8):2557.

[12]高述芳,徐红.老年人梅毒抗体测定产生假阳性的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2):239-240.

[13]王红枫,方芳.老年梅毒155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29(1):58-60.

[14]王碧玉,曾自如.胶体金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结果比较 [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2):210-211.

[15]刘春华,孙国清,薛秀娟,等.TPP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梅毒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4,4(6):142-144.

猜你喜欢

螺旋体梅毒敏感性
肉牛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免疫预防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家畜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及预防
AH70DB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其冷裂敏感性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性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