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研究*——以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为例
2015-05-10徐春
徐 春
(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1198)
微信自2011年1月21日正式推出以来,经过4年的发展,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1]。2012年,腾讯公司推出了微信公众号,提供订阅号、服务号和企业号,国内高校图书馆主要采用订阅号和服务号面向学生提供信息服务。
1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中应用现状
调查发现104所“211工程”院校中有86所院校图书馆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其开通账号类别如图1所示。
图1开通微信公众号类别
由图1可看出,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尤其“211工程”院校图书馆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其提供的服务主要涉及菜单服务(网络地址链接)和信息推送服务,覆盖了图书馆网站大多服务功能,并在信息推送服务体现出优势,特别是开通订阅号的图书馆,平均每月推送信息20余条,能够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告知本校师生读者。
2 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现状及与微信公众平台的关系
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一是通过文献检索课,培养效果的评估仍然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二是通过开展各种讲座,如北京大学的“一小时讲座”,目的是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然而,这些措施只能反映了图书馆在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方面的努力,最终效果如何,师生之间互动如何,这些都很难体现出来。
从调查中可发现,许多开通微信公众账号的图书馆利用微信向读者推送讲座信息、信息素养大赛、学科服务等[2],甚至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在2015年5月开始推送微课,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图书馆微课程”。可见,微信用于信息素养培养初见端倪,特别是建立专门用于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微信公众号,利用微信在大学生中的热爱度,面向大学生大力普及信息素养知识。微信公众平台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有着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大学生利用微信平台可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力。但是,目前没有一家图书馆专门针对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开通微信公众账号的,所以建立专门的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微信公众号迫在眉睫。
3 针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微信公众号开发与利用
3.1 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微信公众号设计
微信公众号的互动性实现了图书馆与学生读者的沟通,使学生在遇到信息素养问题时可以随时与老师进行沟通,获得老师第一时间的支持。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师生读者,笔者对微信公众号进行设计(见图2)。由图2可知,微信平台是学生与图书馆沟通的桥梁,是图书馆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有力工具。
图2微信公众号设计
3.2 微信服务团队
笔者认为一个微信服务团队包含4类人员,分别是技术人员(负责菜单接口开发)、设计人员(负责图文信息的设计与推送)、教学人员(负责微课制作和推送)、咨询馆员(负责“关键词自动回复”库构建和人工咨询服务)。微信服务团队人员来自图书馆技术部、参考咨询部及其他参与文献检索课教学人员。
3.3 微信公众号推广与宣传
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微信公众号推广与宣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新生入学手册。在新生入学手册上放置微信公众号二维码供新生关注微信公众号,并结合新生入馆教育,在微信公众号专门开设入馆教育功能,要求每位新生关注微信公众号并通过公众号开通图书借阅证借阅功能,能确保90%以上的新生关注微信公众号。(2)文献检索课及讲座。在文献检索课的第一次课堂上要求学生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50道信息素养测试试题,每个学生课堂上完成并拍摄特制的答题卡回复到微信公众号上,实现微信点名和获取微信关注两项功能,并告知学生该微信在今后信息素养培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不取消对此公众号的关注,能确保95%以上的选课学生关注。同时要求学生关注微信的“一小时讲座”。(3)信息交流平台。在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西祠(童家巷24号)、贴吧(中国药科大学)、微博(我馆馆员徐春)等信息交流平台进行微信宣传,吸引一些还没有关注该公众号的师生关注。
3.4 微信公众号分组推送信息特点
当学生关注该微信公众号时,会自动收到一条回复(要求学生告知:学号+院系+专业),根据学号可以判断学生入学时间,并按照院系分组(比如中药-2012、药院-2014等)。有了这些分组,就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信息推送,对大一学生主要推送与图书馆借阅有关的信息及电子图书介绍等,对大二学生主要推送电子图书、中文电子期刊、讲座信息等,对大三学生主要推送外文数据库及与文献检索课有关的微课等,对大四学生主要推送毕业设计开题、文献检索与文献管理、论文写作等,做到推送信息个性化。
3.5 文献检索课及微课开发
基于微信开发的微课可分为三类:与文献检索课对应的微课、与讲座对应的微课、图书馆使用及数据库使用的微课(入馆教育)。文献检索课共分8个讲座系列,每个系列邀请不同专业老师担任,如邀请我馆顾东蕾老师主讲专利检索与利用讲座微课,8个系列课件每学期每两周向参加文献检索课学生推送;讲座对应的微课主要是我馆的“一小时讲座”,每学期15个内容,分别根据不同的讲座内容向不同年级的学生推送;入馆教育微课面向大一新生推送,数据库使用微课向所有学生介绍数据库使用技巧。
3.6 微信菜单开发与利用
微信菜单一方面可以链接网站地址,读者可以利用手机快速访问网站;另一方面可以开发第三方接口以获得更强的服务功能。根据我馆特色及目前开发能力,该公众号菜单提供如下内容(见表1)。微信菜单主要提供一些常用的功能与服务,如借阅服务,读者只要捆绑借阅证号就可以实现在线续借、预约等服务。微信菜单开发是将来微信服务发展的主要方面。
3.7 微信公众号咨询服务
微信的交互性主要体现在咨询服务上,这也是微信可用于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主要原因。微信咨询包括基于关键词自动回复和人工回复两个方面。基于关键词自动回复,是充分利用早期图书馆的FAQ自动回复知识库的内容结合实际汇编而成的,读者只要输入关键词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文字、图片或链接回复,如读者输入“开馆时间”,很快便获得本馆开馆的时间(图片形式);在人工回复方面,可安排专门咨询馆员进行在线回复,一般问题可在24小时内得到答复,咨询馆员以文字、图片、声音及视频的形式回复,生动又易懂,受到学生的欢迎。
3.8 微信公众号用于信息素养测试与评价服务
利用微信公众号主要针对大一和大三的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测试。大一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信息素养差别大,通过入馆测试,可了解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并制定弥补措施,对低于60分的学生进行初级信息素养教育,包括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电子图书、多媒体视频库等。这些学生经过信息素养教育合格后方可正常使用图书馆资源;大三学生在上文献检索课前进行信息素养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制定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修完课程后再进行测试,检验教学效果。
对于信息素养评价,目前还没有一套标准的信息素养能力评价标准,笔者认为可尝试跟踪评价,即从一年级开始跟踪每个年级学生信息素养变化情况,并制定适合药学专业的信息素养能力评价标准。
4 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信息素养培养的成功经验
4.1 微信公众号推广与宣传独特
通过三种途径推广与宣传微信公众号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算首创,效果非常明显,能够保证中国药科大学本科生微信关注率达95%以上。
4.2 微课与微信相结合
利用微信公众号,根据不同读者群推送三种不同的微课:每学期向选修该课的学生推送文献检索微课;根据内容向不同类型学生推送讲座微课、数据库使用微课;面向大一学生推送入馆教育、图书馆使用等信息。
4.3 微信用户特殊且稳定
该微信公众号主要针对中国药科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培养而设计的,关注的用户基本上是本科生,他们毕业前很少取消关注,即使取消,也会因为不同阶段需求继续关注,可以说微信用户非常稳定且分组明确。
4.4 参考咨询服务作为微信服务重点
86所开通微信公众号的图书馆只有不到10家提供人工咨询服务,且主要回答一些日常问题。中国药科大学开通的微信公众号把参考咨询作为服务重点,安排学科馆员参与咨询服务,除利用“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外,在人工服务上尽量保证在第一时间回复学生的提问,尤其是学生在进行文献检索时遇到的问题,利用文字、图片、音频及视频作为回复结果。
5 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信息素养培养中遇到问题及对策
5.1 遇到问题
(1)互动性少,微信互动价值难体现。每天收到的咨询量比较少,咨询的问题也很少与文献检索课、数据库使用等有关,这说明学生对信息素养培养热情还不够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2)订阅号服务功能有限。开通订阅号作为信息素养培养平台是因为订阅号每天可以推送1条信息,这点服务号无法比拟。但订阅号在信息服务方面有点力不从心,一方面,订阅号在提供咨询服务时只能一个账号提供在线服务,而服务号提供多客服功能,可以实现多个咨询馆员在线提供服务;另一方面,订阅号菜单只能通过素材管理接口的图片链接获取网络地址链接,不支持接口开发,进行深层次开发难度大。(3)信息素养测试题库和评价效果不明显。虽然现在有一些测试题库,但题库量有限,难以反映学生真实的信息素养水平,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现有信息素养评价改革的效果还不是太明显。(4)微信服务团队力量不足。现有微信团队人员临时从各部门借用,他们从事这个工作属于业务劳动,难以全心投入,服务难以到位,最终会像某些图书馆一样,微信成为摆设,无法体现其真正价值。
5.2 解决对策
(1)开展活动,增加互动性。除被动接受学生咨询外,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以增强其互动性,如经常性开展信息检索大赛、问卷调查、读书活动、上课点名等,以增强学生与平台的互动。(2)进行微信认证并开通服务号。对现有订阅号进行微信认证,实现多客服服务和菜单直接网络地址链接。同时,利用图书馆自有(因为已经开通了服务号)服务号进行第三方接口开发。(3)制定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制定符合当前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测试题库并制定一套大学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可了解不同时期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方案。(4)成立新媒体服务部。随着新媒体在图书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图书馆应进行机构改革,可尝试成立新媒体服务部,招聘馆内计算机技术人员、学科馆员、文献检索教学人员等参与微信服务,利用图书馆微信、微博、手机图书馆等新媒体开展专业服务。
6 结论
微信公众号是新媒体在图书馆服务应用中的后起之秀,大多图书馆都开始重视微信公众号的应用价值,申请合适的微信公众号,并利用微信长期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
[1]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想知道的都在这儿 [EB/OL].[2015-06-01].http://www.techweb.com.cn/internet/2015-06-01/2158984_1.shtml.
[2]陆莉.“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4(11):18-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