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服等渗甘露醇多排螺旋CT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应用

2015-05-10刘海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5期
关键词:甘露醇小肠符合率

刘海平

口服等渗甘露醇多排螺旋CT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应用

刘海平

目的 探讨口服等渗甘露醇多排螺旋CT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应用。方法 84例小肠肿瘤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2例。对照组患者服用5%泛影葡胺阳性对比剂并予以传统扫描, 观察组患者口服等渗甘露醇行多排螺旋CT肠造影, 通过专业医师评价后, 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扫描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6.19%(32/42), 观察组患者的扫描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5.24%(40/42), 对比两组方法诊断符合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22, P=0.013<0.05)。结论 口服等渗甘露醇后行多排螺旋CT肠造影是一种简易且安全可行的方式, 能够有效评价小肠肿瘤,能明显增加肿瘤的检出率,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等渗甘露醇;多排螺旋CT;肠造影;小肠肿瘤

小肠肿瘤是临床较为少见的疾病之一, 在该病初期患者体征与临床症状不够典型, 导致临床检查缺少明确有效的方法。由于现代影像学的不断进步, 螺旋CT在诊断小肠肿瘤上被逐渐应用, 但因其肠道通常处在萎缩状态, 导致检查结果不尽理想[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口服等渗甘露醇多排螺旋CT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应用,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8月于本院收治的84例小肠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评价口服等渗甘露醇行多排螺旋CT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8月于本院收治的84例小肠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对象均经病理证实为不同类型的小肠肿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2例, 观察组患者中, 男32例, 女10例;年龄26~65岁, 平均年龄(48.4±5.2)岁;病程2周~4个月;其中10例患者为腹部肿块, 17例患者为消化道出血, 6例患者腹痛, 1例患者小肠梗阻, 4例患者贫血原因不明, 2例患者腹泻, 2例患者表现为黄疸与低热。对照组患者中, 男30例, 女12例;年龄25~66岁, 平均年龄(47.6±5.5)岁;病程2周~4个月;其中12例患者为腹部肿块, 16例患者为消化道出血, 5例患者腹痛, 1例患者小肠梗阻, 3例患者贫血原因不明, 2例患者腹泻, 3例患者表现为黄疸与低热。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对照组患者服用5%泛影葡胺阳性对比剂并予以传统扫描, 观察组患者口服等渗甘露醇行多排螺旋CT肠造影, 有肠梗阻者不喝对比剂。具体方法: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排除对检查过程中所用造影剂或药物禁忌患者。检查前3 d无渣半流质饮食(急性肠梗阻患者, 无需特殊准备), 检查前1 d晚餐后30 min口服缓泻剂番泻叶9 g, 便秘者可服2包使肠道清洁。检查前8~12 h禁食, 检查当天空腹, 检查前1 h内口服等渗甘露醇1000~2000 m l, 分4次服, 250~500 m l/次, 间隔5~10 min, 让能活动的患者适当活动一下, 使溶液较快到达小肠远端并扩张肠道, 嘱患者喝水速度别太快, 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痛等现象;待患者有便意或服药后排便1次时进行扫描;扫描前15 min行肌内注射20 mg山莨菪碱, 患者取仰卧位行全腹部扫描。扫描均采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 128)多排螺旋CT , 扫描参数为120 KV, 180 mAs, 层厚5~10 mm, 予以多平面重建, 部分采用三维重建。增强扫描对比剂为80~100 m l碘海醇, 注射速度为2.5~3.5 m l/s, 动脉期延迟时间为20~30 s, 静脉期延迟时间为50~80 s。

1.3 评价指标 CT影像图采用双盲法读片, 其中由4位主治医师组成。将其分为两组, 每组2位, 两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阅片, 由组内医师单独阅片后予以诊断, 当组内2位医师意见发生分歧时, 通过协商获得一致意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4例患者通过病理证实显示, 25例患者为小肠间质瘤, 20例患者为腺癌, 8例患者为类癌, 10例患者为腺瘤, 8例患者为转移瘤, 5例患者为腺鳞癌, 6例患者为脂肪瘤, 2例患者为神经纤维瘤。对照组患者的扫描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6.19%(32/42), 观察组患者的扫描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5.24%(40/42), 对比两组方法诊断符合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22, P=0.013<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具体诊断情况比较 [n, n(%)]

3 讨论

小肠呈盘曲状在人体腹内聚集,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会出现收缩与舒张状态, 从而使得小肠管壁与肠袢软组织密度以及肿块很难识别, 若要取得质量高的图像, 就应当于腔内引入一定对比剂[2], 促使小肠肠管有效扩张, 这是CT检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服用2.5%等渗甘露醇对比剂与不同体位以及CT薄层扫描相结合, 能将正常强化后的肠壁清晰显示[3], 掌握肿瘤与肠壁强化程度以及浸润深度, 有效把握周围器官的侵犯与远处转移。小肠肿瘤的有关成像技术中,服用等渗甘露醇十分重要, 能有效地将小肠壁病灶细节以及结构清楚、直观、准确、立体地显示出来[4]。本次研究认为等渗甘露醇对比剂在诊断小肠肿瘤中存在一定优势, 通过一次性检查, 能够得出小肠腔内与肠壁以及周边器官的受损状况诊断依据, 特别是多排螺旋CT造影联合增强扫描加影像后处理技术, 不仅能检查出病灶, 还能够为小肠肿瘤的临床分期诊断以及治疗等提供相关依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扫描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6.19%(32/42),观察组患者的扫描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5.24%(40/42),对比两组方法诊断符合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22, P=0.013<0.05)。

综上所述, 口服等渗甘露醇后行多排螺旋CT肠造影是一种简易且安全可行的方式, 能够有效评价小肠肿瘤, 能明显增加肿瘤的检出率,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1] 鲁观春.口服等渗甘露醇螺旋CT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应用.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2, 12(5):292-293, 323.

[2] 易文中, 庄英帜, 刘进才, 等.口服等渗甘露醇SCT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的临床研究.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 23(11): 1946-1950.

[3] 杨振庚.口服等渗甘露醇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0(4):105-106.

[4] 王海燕, 谭炳毅, 赵斌, 等.口服甘露醇CT小肠造影诊断常见小肠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 22(3):405-40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5.116

2015-01-07]

516211 广东惠阳三和医院CT室

猜你喜欢

甘露醇小肠符合率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一根小肠一头猪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养好女人小肠经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