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针刀镜治疗顽固性腰骶部肌筋膜炎78例
2015-05-10费志军黄山东赵晓亮何玥谢宁灵
费志军 黄山东 赵晓亮 何玥 谢宁灵
微创针刀镜治疗顽固性腰骶部肌筋膜炎78例
费志军 黄山东 赵晓亮 何玥 谢宁灵
目的 观察微创针刀镜诊疗技术对顽固性腰骶部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 142例顽固性腰骶部肌筋膜炎患者, 根据患者自愿选择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及对照组(64例), 治疗组采用微创针刀镜治疗, 对照组采用小针刀治疗, 观察两组临床各项指标变化, 术后随访复发率评价微创针刀镜诊疗技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优良率、有效率分别为98.7%、100.0%, 对照组分别为64.1%、82.8%, 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针刀镜诊疗技术是治疗顽固性腰骶部肌筋膜炎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顽固性腰骶部肌筋膜炎;微创针刀镜;松解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2例顽固性腰骶部肌筋膜炎患者, 根据患者自愿选择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及对照组(64例), 治疗组男54例, 女24例, 病程6个月~12年, 平均病程16个月,均系顽固性肌筋膜炎患者。对照组男42例, 女22例, 病程6个月~12年, 平均病程16个月, 均系顽固性肌筋膜炎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 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 ①有腰骶部外伤后治疗不当、外感风寒湿或长期弯腰工作、体力劳动等慢性积累性劳损。②腰骶部酸痛不适、肌肉僵硬、有重压感、局部疼痛、肌肉痉挛, 部分患者可扪及肌肉呈条索状改变。③腰骶部有固定压痛点或压痛较广泛, 部分患者合并下肢放射性麻痛, 活动受限。④劳累后症状加重, 疼痛常于清晨发作, 活动后减轻,其后再次加重。⑤X线及CT检查排除腰骶部及周围其他疾病患者。⑥经药物、针灸、理疗、封闭等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 治疗后复发。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微创针刀镜治疗。①体位及麻醉:俯卧位,标记腰骶部各痛点, 碘伏消毒, 贴防水膜, 1%利多卡因行各标记点浸润麻醉。②切口:尖刀作各标记点小切口, 长约4 mm,一般1~3个切口, 分别为针刀镜视频通道及工作通道。③微创针刀镜(广州亿福迪医疗器械公司, 型号:ZJ2010-1)诊疗:自通道口加压灌注生理盐水, 针刀镜视频镜头接入, 根据病变部位分别置入皮下、筋膜层、肌层、骨面及小关节间隙, 视频下探查病变部位, 自工作通道置入经筋刀、微型剪钳, 松解剥离及疏通病变部位组织粘连、瘢痕、纤维性病变等继发性改变, 生理盐水持续灌洗, 吸引炎性渗出及残存病变组织, 镜下检查见病灶清除干净, 无粘连及新鲜出血后退镜, 全层缝合切口。治疗时间平均20 min。
1.3.2 对照组 小针刀治疗。俯卧位, 标记腰骶部各痛点,碘伏消毒后, 1%利多卡因行各标记点浸润麻醉, 针刺定位点后, 逐层到达皮下、筋膜及病变处, 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得气感觉后沿肌纤维走向行纵切及横切, 待感觉手下有松动感后出针。治疗时间平均15 min。
1.3.3 术后治疗 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均于治疗后24 h开始行腰骶部功能锻炼, 术后1、3、6、12、24个月定期复查,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
1.4 疗效评定标准 优:腰骶部疼痛完全消失, 无压痛放射痛, 活动自如, 可从事正常工作及体力劳动, 随访1年无复发。良:腰骶部疼痛消失, 压痛基本消失, 活动恢复, 日常活动无明显影响, 劳累可诱发腰骶部不适感, 休息后缓解,无需药物控制。差:腰骶部疼痛减轻, 局部压痛, 肌紧张存在,活动稍改善, 天气变化及劳累症状复发, 需要药物控制症状。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有效率=(优+良+差)/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单向有序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优良率、有效率分别为98.7%、100.0%,对照组分别为64.1%、82.8%,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顽固性腰骶肌筋膜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
3 临床病例
患者, 性别男, 因反复腰骶部疼痛10年入院。10年前腰骶部扭伤后致肿痛不适, 弯腰及旋转活动受限, 自行休息及口服镇痛药物后缓解。其后每逢劳累、剧烈活动时症状反复发作。查体:L3~S1水平双侧骶棘肌紧张, 并呈条索状改变,广泛压痛, 腰椎各向活动均明显受限, 双下肢无放射性麻痛,无感觉异常, 双膝、跟腱反射存在, 病理征未引出。X线示腰椎退行性变、各椎间隙无明显狭窄, 无滑脱及其他病变。腰椎CT示:L4~5椎间盘轻度膨出, 硬膜囊及神经根未见明显受压。诊断:顽固性腰骶部肌筋膜炎。完善术前检查后, 在局部麻醉下行微创针刀镜松解术, 标记腰骶部痛点6处, 局部麻醉生效后作上述标记点小切口, 均长约4 mm, 术中发现腰骶部肌筋膜粘连、瘢痕增生, 以微创针刀镜彻底松解瘢痕化组织, 清除粘连、生理盐水灌洗清除炎性组织后出镜, 全层缝合各切口。术后24 h指导患者行腰骶部功能锻炼, 术后次日患者腰骶疼痛基本消失, 下地行走无不适, 腰部活动明显改善出院。术后1、3、6个月、1、2年定期复查, 现患者腰骶部疼痛完全消失, 无肌紧张及压痛, 无放射性麻痛, 活动自如, 从事长途客运工作至今无复发, 疗效达优。
4 讨论
顽固性腰骶部肌筋膜炎多因腰骶部肌肉的急性扭挫伤未能及时治疗或由于长期保持某种姿势、长期负重的体力劳动、感受风寒等多种原因, 使肌肉及筋膜产生无菌性炎症、渗出水肿、日久不愈而反复损伤出血, 局部损伤组织血肿逐渐机化、纤维化、直至形成组织粘连、瘢痕化病变等继发性改变,使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受限, 活动牵拉粘连处即可引发腰骶部疼痛[3]。临床采用小针刀治疗既能松解粘连硬化, 解除肌肉痉挛, 又可疏通经络, 加速局部气血流通, 促进局部炎症吸收, 治疗肌筋膜综合征效果确切, 对部分患者有根治作用[4]。但就本组病例治疗过程中, 作者发现小针刀疗法无论近期优良率还是远期疗效均低于微创针刀镜治疗组, 主要考虑小针刀属于不可视操作, 其治疗中病变位置的准确性、病灶清除的彻底性、正常组织的副损伤均与微创针刀镜组有较大差别。本院自2012年起采用微创针刀镜诊疗技术针对顽固性腰骶部肌筋膜炎进行系统治疗, 对比小针刀对照组, 其具有以下特点:①微创操作:手术切口<5 mm, 平均1~3个通道, 镜下操作包括疏通剥离、推切平削、钻孔减压、剪除瘢痕、骨痂修复等, 在针刀镜视频下彻底清除顽固性腰骶肌筋膜炎病灶区域的组织粘连、纤维化、瘢痕增生, 消除炎性递质, 改善微循环及局部营养状况, 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促进病损部位组织新陈代谢, 从而达到消除顽固性疼痛, 尽早恢复肢体功能。②可视下安全操作:利用影像设备进行可视操作, 复杂和危险部位使用操作通道, 减少了治疗的危险性、提高了成功率。③操作简化:局部浸润麻醉, 操作通道可以兼容多种器械, 在一个通道内可以做检查、灌洗、注射、置入、消融等多项操作, 将复杂操作简单化。
综上所述, 微创针刀镜诊疗技术是治疗顽固性腰骶肌筋膜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1] 陈红燕, 杨米雄, 陈彩仙.三联疗法治疗腰臀肌筋膜炎.中医正骨, 2010, 22(11):56-5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 :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200.
[3] 赵家胜.腰背肌筋膜与腰背肌筋膜炎诊治的机理研究 .针灸临床杂志, 2004, 20(3):16.
[4] 梁树勇.经筋挑刺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 .中国针灸, 2008, 28(8): 621-62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5.069腰骶部肌筋膜炎是以腰腿痛为特征的常见病证之一, 该病变常涉及肌肉、筋膜、滑膜、肌腱、神经纤维膜等, 常因天气变化或劳累而加重[1]。本病发病率高, 虽不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部分患者虽经药物、理疗、封闭等治疗,但疗效欠佳, 且较易复发, 导致症状经久不愈形成顽固性肌筋膜炎。作者2012年3月~ 2014年4月采用微创针刀镜技术治疗顽固性腰骶肌筋膜炎78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2015-01-09]
510510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157分院骨科
费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