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兴产业发展中商业模式创新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分析

2015-05-10洪志生

中国科技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层面

洪志生,薛 澜,周 源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

新兴产业发展中商业模式创新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分析

洪志生,薛 澜,周 源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

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实质上是新兴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由于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联性,技术经济范式形成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通过不同的方式对技术创新发挥作用:商业模式战略层面创新有利于引导技术创新向符合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商业模式获利层面创新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补充;商业模式运营层面创新有利于为技术渐进性创新提供稳定的支撑平台。

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

1 引言

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创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借助商业模式创新的力量,甚至有些时候商业模式创新反过来推进技术创新的深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我国虽然和其他发达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但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很多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还得依赖发达国家,引进、消化、吸收的二次创新仍然是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主流形式。这种情况下,了解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然而,现有研究除了部分分析商业模式创新对新兴产业发展作用之外[1-3],对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作用相互关系的研究还较少。本研究将以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在分析新兴产业发展中技术创新一般过程的基础上,探索两者之间的内涵及互动关系,尝试构建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框架,并运用当前中国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新兴企业的商业模式实践作为案例说明。

2 新兴产业发展中技术创新一般过程

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实质是某一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这一形成过程也是新兴技术的创新和商业化过程,一般包括导入期和拓展期两个阶段。导入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呈爆炸性增长,新的技术经济范式逐渐成形;拓展期,核心技术的创新潜力渐渐消失,核心产业的市场趋于饱和[4]。当前,与新兴产业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大量涌现,这为商业模式创新准备了充分的动力和基础,而随着微观商业模式创新的层出不穷,宏观层面新的技术经济范式便逐渐形成。

3 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关联分析

3.1 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

商业模式 (BM)最早是由Bellman等于1957年提及[6],之后研究虽然颇多却一直未有统一定义,Morrisa等 (2003)通过对30多种商业模式定义进行分析,将商业模式分成三个层面[7]:战略层面强调企业的总体市场定位、组织跨界交流、成长机会,特别是竞争优势及其可持续性;获利层面关注企业的盈利问题;运营层面关注能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内部流程和基本架构设计。

商业模式具有生命周期,一般会随着企业环境尤其是技术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商业模式调整过程可用增大、巩固、删减来描述,当调整超过一定限度,便是商业模式创新[8]。概括而言,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为了持续既有的商业逻辑,创新整合生产要素,调整利益相关者关系,实现价值重构,维系企业的价值优势地位。商业模式创新通常可从社会发展背景、产业发展趋势、技术进步方向以及相应的产业规制政策寻找源泉。新兴产业发展中,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更为依赖新兴技术创新,也更有可能推进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

3.2 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内涵关联

创新学家熊彼特提出创新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方式[9],后来学者又将这种方式分别归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范畴,商业模式创新则是企业层面的制度创新。

具体而言,技术创新一般经过新设想产生、研究、开发、应用等一系列过程,包含新技术应用与新产品创造,其实质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商业模式创新则是通过与供应商、合作伙伴、顾客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作用,对生产要素进行整合创新,为各方创造更高价值[10],包括发现市场机会、制定客户价值主张、设计赢利模式、确定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等方面。不管是技术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都具有创造价值或获取价值的功能,对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2.4 单项症状有效率 治疗1周,两组排便间隔、排便困难的有效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PPS分析结论一致,FAS结果见表4。

3.3 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相互关系

新兴产业发展中,企业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不断进步,而这正是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基础要素[11],两者的创新反过来促进企业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可见,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相互融合。

首先,技术创新对商业模式的变革起到明显的催进作用[12-13],新技术的出现必然会对企业现有运营模式的各个要素产生影响,利于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创新对商业模式的影响包括两个重要维度:技术创新的变革性以及技术创新对企业战略的辅助性。技术创新的变革性通过两个方面实现,一是新技术的产生导致产品创新,产品创新直接促生新的市场需求、新的生产流程及新的渠道通路,并伴随着商业模式的创新,如能源存储技术的进步正在改变汽车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二是新技术的产生将创新产品或服务的提供方式,改变了规模效益及成本-收益结构,革新传统产业链,乃至彻底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如因为网络技术的逐步成熟,线上零售正在冲击传统线下零售模式。技术创新对企业战略辅助性主要表现在,相关技术的进步虽然未给原有产业链带来破坏性的影响,但却有利于企业调整发展战略。如RFID技术的应用曾帮助沃尔玛稳居零售巨头数年,生物芯片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也将改变医疗保健服务模式。

另一方面,有效的制度安排,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市场的制度安排,为技术创新提供约束、激励和导向作用,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商业模式作为微观制度安排,对技术创新的价值显而易见,表现在推力和拉力的共同作用上。商业模式创新通过改变技术创新的报酬体系,调整收益分配,从而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激励机制和动力源。另外,技术本身就是一种商品,对能使技术成果商业化的商业模式具有刚性需求[14],商业模式是位于技术与经济价值的中间构件,一个成功商业模式的形成就是将技术潜力转化为经济价值的过程[15]。基于这一角色,商业模式创新可能是一种良好的盈利模式,为技术的不断演化提供利润保障;也可能是战略层面的价值主张创新,影响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速度[16],引导技术创新趋向适合其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发展。

4 商业模式创新对技术创新作用分析

4.1 商业模式创新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

基于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融合关系,本研究将结合技术推动型和市场拉动型两类技术创新所引致的技术经济范式形成过程,进一步分析商业模式创新对技术创新的作用 (见图1)。

图1 商业模式创新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

作为技术推动型的技术创新,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商品,或者可能生产新产品,必须寻求适当的商业模式以使技术成果商业化。然而,因技术推动而产生的技术创新,往往和市场有一定距离,商业模式创新中战略层面的创新 (价值主张创新),将有利引导技术创新向符合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腾讯在移动互联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开发微信技术即是这一情况的典型。

市场拉动型技术创新中,由于技术创新往往不能一步到位,在技术和需求匹配阶段,技术成熟度有限,技术创新未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创新主体容易面临利润压力。为了避免因盈不抵亏而导致技术创新中断,可以借助获利层面的商业模式创新,改变产业链条中不同受益者的身份、收入分配以及收入方式[17]。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成熟度有限,该类商业模式创新为技术创新的延续提供利润保障。

在技术经济范式形成的最后阶段,即技术推动型技术创新的渐进创新阶段和市场拉动型技术创新中的向主流市场渗透阶段,作为技术创新微观应用主体,企业需要构建一个日常运营中能够实现技术自我演化与创新的系统。因此可通过商业模式运营层面的创新,使企业自身的一整套系统、流程、资产变得差异化而难以模仿[18]。新兴产业类企业可运用商业模式运营层面的创新,推进技术创新,提升技术成熟度,贴近市场需求。现今的智能手机行业中,众多企业通过商业模式运营层面的创新,实现技术的微创新。

4.2 商业模式战略层面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引导作用

商业模式创新的战略层面,决策变量包括利益相关者识别、价值创造、差异化、愿景、价值、网络和联盟。基于这一层面的理解,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的战略创新,通过对技术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趋势的把握,明确企业愿景,根据现有技术基础定位核心产品与关键市场,重构产业链中的利益相关者,是用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意图和制度安排[11]。新兴产业发展中,大量技术创新与满足市场需求有一定距离,路径也不明晰。在战略层面的商业模式创新中,企业以战略方向为指导,更易于捕捉具有市场前景的新兴技术分支及其创新路径,并对其投资,促其发展。这里以腾讯公司对微信产品的推出作为案例说明。

移动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构成内容。过去20年间的互联网历史上,互联网商业模式都建立在PC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现有电子商务模式将面临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冲击。如何开发合适的产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占领产业链高地,是全球互联网企业需要重新应对的战略问题。腾讯公司以建立在PC上的即时通讯模式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巨头,为了能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继续保持行业内的领先地位,腾讯公司锁定移动互联平台上的即时通讯模式作为战略方向。在这一商业模式战略创新的指引下,腾讯充分利用既有技术基础,进行匹配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微信便是腾讯在做了50多个App之后才做出来的移动互联网平台的 “QQ”,是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快速发送免费 (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在商业模式创新的指引下,微信技术的创新不断向消费者的需求发展,甚至考虑消费者所未考虑的。仅推出两年多,2013年11月份微信用户已经突破6亿。基于LBS位置定位,微信为移动端的粉丝、朋友圈互动提供了一对一交互的方便,微营销、微金融、微信学院、微信智能开放平台等新商业模式应运而生。微信创新不仅是腾讯企业的创新,更是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创新。

可见,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根据产业发展趋势从战略层面确定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方向,这将引领一些既有技术向符合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创新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在与市场的不断融合中,技术的成熟度和接受度不断提高,进一步催生新的商业模式,推进新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4.3 商业模式获利层面创新对技术创新的补充作用

商业模式创新的获利层面,与之相关的决策变量包括收益来源、定价方法、成本结构、边际收入和预期销售额等。这一层面商业模式的最根本内涵是企业持续赚取利润而经营商业的方法。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某些产业的技术创新不尽全面,却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如新能源汽车。这些产业的重要技术仍处于成熟度较低的阶段,创新技术正与市场需求进行匹配与试错,技术创新很有可能因为得不到利润回报而跌入死亡之谷。商业模式应充分发挥位于技术与经济价值的中间构件角色,通过加入或减少产业链中的利益相关主体,创新获利模式,帮助部分技术创新转化为经济价值,辅助整体技术创新度过艰难的技术低成熟度期。

商业模式创新对技术创新的这一作用在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新能源汽车技术成熟度的有限性决定了其市场成熟度的有限性:与传统能源汽车相比存在价格偏高、便捷性差、消费者接受度不高、充电站网点少、标准法规不健全等。相应的,新能源汽车终端用户在消费过程中集中体现如下几方面的需求:续驶能力、快速充电能力、能源供应网络覆盖率、售后服务、价格。在技术水平相对既定的情况下,这些需求可以通过引入相关利益者、创新盈利模式来满足,确保这一新兴产业链条存在并发展下去。

当前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所进行的获利商业模式创新最典型的是车电分离模式。车电分离模式解决的是当前汽车电池技术成熟度低的问题。纯电动汽车高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电池造价高,并且寿命短。车电分离模式引入了对电池进行专业维护与管理的电池运营商,由他们把电池租赁给客户,客户只需支付电池以外的车身价格。在这一商业模式下,专业的电池运营商的参与一方面降低了电动车的入市价格,另一方面摆脱了电池技术对汽车市场的制约。普天把这一模式创新应用于电动公交车领域:由普天整体买下电动公交车,然后将车和电池分开销售给公交公司,公交公司开始时只需支付不含电池的裸车价格,电池则以租赁方式分8年付款,从中收取租赁利息。在融资租赁的基础上还衍生出实时监控服务,监测电动公交车的行驶状况、充电状况、电池状况,保证了电动公交车的安全运营[19]。

此外,具有成本分摊特征的汽车共享模式也是新能源汽车获利层面商业模式创新的典型,包括固定用户共享和分时共享两类:前者如德国不莱梅“汽车公享”模式,公司或组织向固定用户或成员随时提供便捷出行服务,使用者仅根据共享车使用时间、行驶里程支付车费,一个车辆管理者和3~10个车辆使用者共同使用一辆电动汽车;后者如法国巴黎分时共享模式,由巴黎和其周边城市等共46个地方的政府共同推进,人们可以在住所附近的街边站点租借电动汽车,然后在目的地附近的站点归还。分时共享在我国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主要特征是引入了租车站这一新主体。租车站是运营网络的基本单元,为用户提供自驾租车及各种服务,承担车辆充电、维护、电池回收再生及网络系统运行管理等,分布在城市的机场、车站、商业中心、居民小区等需建站区域。

4.4 商业模式运营层面创新对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

商业模式创新的运营层面,相关决策变量包括产品或服务的交付方式、管理流程、资源流、知识管理和物流等。这一层面的商业模式是由客户界面、内部构造、伙伴界面构成[20],通常是稳定并且难以模仿的。在技术经济范式形成的最后阶段,技术创新处于一种渐进创新的状态,并且不断向主流市场渗透。新兴产业类企业可以通过发挥商业模式运营创新的内生性和稳定性,为技术渐进创新提供稳定的支撑平台,小米科技公司众包模式创新即是典型。

自苹果手机推出后,智能手机便成为一种通用商品走向市场。但由于还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消费者需求不断升级,技术成熟度有待提高,新兴企业可以通过技术的渐进创新逐步向主流市场渗透。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公司正是这一行业的新兴企业,短短几年时间内进行了全方位的商业模式创新:战略方向定位、事件营销、网络直销、良好的客户互动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运营创新:依托互联网构建客户互动平台,运用众包模式吸收顾客知识,并应用于智能手机技术的渐进创新中。

具体而言,小米依托深度定制的安卓系统MIUI,建立了开放的移动用户社区,采用分布式的众包研发模式,建立完善的问题发布、跟踪机制,快速采纳有效、创新的用户反馈、功能建议和问题汇总,保证深度定制系统的快速迭代和健康生命力。MIUI的开发团队通过小米论坛与用户交互,评审用户需求,开发升级,每周五推送更新,并通过用户反馈接受检验 (至今已达到150多次系统升级)。其开源社区模式,高效的开发、质量管理等体系,以及由用户主导和监督的互动式驱动,构成了难以复制的行业颠覆性创新。从某种角度说,小米公司的技术创新正是其商业模式中运营层面创新的延伸,这一创新不仅带来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也带来产业链创新。

5 结束语

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也是新兴技术范式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相互融合,共同推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不同类型的商业模式创新对不同阶段的技术创新发挥着不一样的作用:在技术推动型技术创新的技术-市场需求匹配阶段,由于市场不够清晰,企业可以通过商业模式战略层面的创新引导技术创新向有利于商业模式创新、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在市场推动型技术创新的技术-市场需求匹配阶段,由于市场已经比较清晰,但技术成熟度有限,企业可以通过商业模式获利层面的创新,保证技术创新的及时商业化,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利润保障;在技术经济范式形成的最后阶段,技术创新进入渐进性创新阶段,企业可以通过具有内生稳定性的运营创新,为技术渐进性创新提供支撑平台,塑造核心优势。

可见,对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扶持,除了研发支持、平台建设、科技政策之外,更应重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能力。为了给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政府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尽量扫清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政策障碍,特别是为那些具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提供零障碍政策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深度分析商业模式的特征和典型,探索新兴类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政策需求,从而为其提供相应政策绿灯。

[1]姜江.商业模式创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综述[J].中国经贸导刊,2013,(24):53-55.

[2]王洪.创新商业模式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J].经济论坛,2013,(10):63-65.

[3]陈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2,(1):112-116.

[4]刘志阳,施祖留.我国战略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问题与对策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10-16.

[5]王敏,银路.技术推动型与市场拉动型新兴技术演化模式对比研究——基于动态战略管理的视角[J].科学学研究,2008,26(增刊10月):24-29.

[6]Bellman R,Clark C E.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Multi-Stage,Multi-Person Business Game[J].Operations Research,1957,(9):469-503.

[7]Morris M,Schindehutte M.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3,58(6):726-35.

[8]Siggelkow N.Evolution Towards Fit.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2,47:125-59.

[9]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用、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0]Johnson M W,et al.Reinventing Your Business Model[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8,(12):57-67.

[11]罗珉,曾涛,周思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租金理论的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5,(7):73-81

[12]吴菲菲等.新技术引致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23):1-4.

[13]Pateli A G,Giaglis G M.Technology Innovation-induced Business Model Change:a Contingency Approach[J].Organizational Change Management,2005,18(2):167-83.

[14]刘常勇.技术商业化的成功经验[J].21世纪商业评论,2005,(16):32-33.

[15]Chesbrough H,Rosenbloom R S.The Role of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nies[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2,11(3):529-55.

[16]蔡乌赶.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产业系统的协同演化机理及实证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 401-6.

[17]Cavalcante S,et al..Business Model Dynamics and Innovation:(re)Establishing the Missing Linkages[J].Management Decision,2011,49(8):1327-42

[18]Teece D J.Business Models,Business Strategy and Innovation[J].Long Range Planning,2010,43(2-3):172-94.

[19]张亚萍等.我国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创新与发展研究[J].上海汽车,2013,(1):29-32.

[20]翁君奕.商务模式创新:企业经营“魔方”的旋启[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刘传忠)

Effect of Business M odel Innovation 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Emerging Industries

Hong Zhisheng,Xue Lan,Zhou Yuan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A new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is coming.In the new era,the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industries can be regard as the formation of new techno-economic paradigm.When techno-economic paradigm formation,due to relationship of businessmodel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businessmodel innovation can affect technology innovation via different ways:strategy innovation would make technology innovation develop in line with marketing demand;profitmodel innovation is important complement to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operation innovation would provide stable support platform for technical incremental innovation.

Emerging industries;Businessmodel innovation;Technology innovation

F224

A

第55批中国博士后基金二等资助 “面向城镇化进程中BOP需求演化的现代服务业创新研究”,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 “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结合政策研究”(2012JSCX01)。

2014-02-16

洪志生 (1981-),男,福建南安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猜你喜欢

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层面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商业模式从0到N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
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006-2007年度最佳商业模式
2006-2007年度商业模式未来之星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