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关于称呼语隐喻化的对照

2015-05-09孙子蕊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2期
关键词:概念隐喻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中日称呼语的隐喻化特点,对中日语之间存在的称呼语隐喻异同进行了探讨并简要阐释了中日隐喻化的异同及其原因。进一步论证了隐喻认知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普遍的认知方式。但各民族通过各自的隐喻认知世界却呈现出不同的个性来。

关键词:称呼语;隐喻化;概念隐喻

作者简介:孙子蕊(1989-),女,汉族,籍贯:四川省广元市,学历: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2--01

一、引言

众所周知,人与人的交往中,理解称呼语隐喻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好好使用称呼语隐喻化是谋求人际关系调和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描述性词汇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语言中有固有的形式,根据地点及关系的不同也有微妙的差别。中日称呼语隐喻化也是如此。

先行研究如下。

铃木把人称代词分为自称词,对称词和他称词三种。在对称词呼格用法中,对表爱憎的呼格的研究是很有趣的。

文旭,叶狂(2003)指出,一个概念域通常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始发域、目标域、经验基础和映射。隐喻通常被解释为把一个概念域(始发域)的结构直接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目标域)。

二、人称隐喻分类

1、即具体事物域投射于称呼域

具体事物域有以下几种:

1)食物域

日语中如「かぼちゃ」(丑且品行不佳的人)、「薩摩芋」(鹿儿岛县出身的人)、「蒟蒻」(软弱的人)、「卵」(不能独当一面的人)。汉语中有“坏蛋”、“笨蛋”、“老油条”等。

2)动物域

日语中有不少动物隐喻语,如「弱虫」(胆小鬼)、「泣き虫」(爱哭鬼)、「亀」(醉酒行动慢的人)、「猫」(爱吃鱼的人)、「犬」(警官)、「蛇」(执念很深的人)、「蝿」(不值一提的无聊的人)等。汉语中大部分动物都能比喻人。如“寄生虫”、“旱鸭子”、“癞蛤蟆”。 另龙与虎喻指有本事的人,如希望孩子成才,人们说望子成龙,把有本事的人居住的地方叫卧虎藏龙,等等。

3)植物領域

日语中有、「桜」( 帮老板卖东西的托儿)、「麦の従兄弟」(母亲那边的堂兄弟)、「棉」(心地柔软的人)、「朽木」(怀才不遇的人)等。汉语中的“桃”与“梨”并用喻指人才和弟子,“豆蔻”喻指未嫁少女,“瓜”也可以喻指人,如傻瓜等。

2、人体域或者名字域投射到称呼域

日语中关于身体部位的有如下词。「鼻毛」(笨蛋)、「小指」(老婆或情妇)、「腕無」(没能力的人)、「足」(情人)等。汉语中身体部位域投射于人的称呼域的有首脑,左膀右臂,高大腕,软骨头等。

名字域经过转喻化而得到的称呼语有两类,即一类人的名字和某个人的名字。前者在日语中有「坊ちゃん」(小少爷)、「野郎」(男人)等。汉语中有小祖宗(娇惯的小孩),园丁(老师),吝啬鬼(小气的人)。关于后者, 如「ぽん太郎」(笨蛋)、「藪井竹庵」(江湖郎中)。汉语中有林妹妹(喻多愁善感的女孩),诸葛亮(喻善于谋略的人)等。

3、抽象概念域投射于称呼域

这些抽象概念域主要有两种:

1)数量域

日语中有「一番」(最优秀的人)、「九五の尊」(天子),而汉语中用二百五喻指傻瓜,用唯一喻指自己最爱的人,二流子喻指不正派的人,三教九流喻指各个行业的人等。

2)颜色域

关于颜色的隐喻,如汉语中用白脸指奸诈的反面人物,红脸指正面人物,黑脸喻指刚正不阿的人物,红人喻指受宠信、受重用的人。日语中有「黒」(有嫌疑的人)、「白」(私娼)、「青二才」(年轻经验不足的人)等。

三、中日隐喻语异同

根据笔者观察,两种语言在人的称呼语隐喻化方面存在以下几种对应情况:完全对应,基本对应,局部对应,不对应和空缺。

1、首先,两种语言在某些称呼语隐喻化上存在完全的一致性,不仅始发域相同,而且目标域也相同。例、「九五の尊」、「首脑」、「頭」等。

2、其次,中日语言有时采用不同的始发域来投射于相同的目标域。如、「弱虫」―“胆小鬼”、「紫」―“黄花”、「鼻毛」―“二百五”等。

3、再次,两种语言也存在着始发域相同而目标域不同的人的称呼语隐喻化情况。「亀」―“乌龟”、「虎」―“虎”、「足」―“高足”等。

4、另外,中日两种语言在人的称呼语隐喻化上还存在着明显的非对称性。即当一种语言有某种人称呼语隐喻化用法时,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汉语中有而日语中没有的如“二百五”“千金”“老油条”等,汉语中没有日语中有的隐喻「青二才」、「蒟蒻」等。

5、最后,两种语言还存在着人的称呼语隐喻化的程度和广度上的异同。如,中日两种语言都动物域的隐喻较多。数量域少。食物域日语偏多,植物域汉语偏多等。

四、结语

综合以上考察,中日关于人称隐喻的描写,有相对的,有相似的,也有完全不一样的。人的称呼语隐喻化所表现出来的跨语言、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正反映了人称呼语隐喻化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本文通过中日语言中人的称呼语的隐喻认知对比,以期望加深对人称呼语隐喻认知的理解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鈴木孝夫 『ことばと文化』 岩波新書(青版) 1976

[2]LAKOFF. G &M . JOHNSON. 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EmbodiedMind and ItsChallenge toWestern Thought [M].NewYork: Basic Books, 1999.

[3]文旭,叶 狂.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J].外语学刊, 2003, (3).

[4]祝畹瑾 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5]马永田 『人的称呼语隐喻化的认知特点』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07.12

[6]包央 『日语里幽默有趣的人名比喻』《日语知识》 2010年01期

猜你喜欢

概念隐喻
中国外交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对比分析
汉语证券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浅析概念隐喻的运行机制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从文化角度看中英化妆品广告中概念隐喻的差异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动画电影《冰雪奇缘》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
中国日报英语经济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研究
徐志摩与叶芝诗作中“爱”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