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后宫?甄嬛传》中的话语蕴藉

2015-05-09单晶晶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期
关键词:甄嬛传后宫含蓄

单晶晶

摘  要:《后宫·甄嬛传》将古代文论中的“蕴藉”与现代“话语”完美结合,通过话语蕴藉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后宫故事,丰富了故事情节;通过含蓄与含混的人物对话,塑造出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话语蕴藉;《后宫·甄嬛传》;含蓄;含混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3-0-02

一、什么是话语蕴藉

话语蕴藉是将现代“话语”概念与我国古代文论术语“蕴藉”相融合的结果。文学作为话语,与日常话语、哲学话语、政治话语、科学话语、新闻话语等一般话语不同,具有“蕴藉”的特点,进而具体地表现为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藉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中论述了“文外之重旨”和“以复意为工”现象,其“重旨”和“复意”意思相近,都指文学或文章在直接意义之外还蕴含或隐含有其他重要意义。

二、话语蕴藉在《后宫·甄嬛传》中的体现

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的体现在两种较为典范的文学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我们以《后宫·甄嬛传》为例,探究话语蕴藉在《后宮·甄嬛传》中有关含蓄和含混的体现。

(一)有限体现无限,言约旨远

语言是人们表达自我、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主要手段。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有时会受到交际环境的影响,不能明确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所以常常会采取委婉、含蓄的方式间接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时“言外之意”就是我们常用的表达方式。在文学作品中,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用清代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的话说,就是“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馀味,篇中有馀意。”[1]换言之,就是以少寓多、小中蓄大,令读者品味再三。

在《后宫·甄嬛传》中甄嬛在倚梅园把自己的小像挂在梅枝上,心中许下的第三个愿望是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但她也知道“任凭我早已明白此身将要长埋宫中再不见天日,也不由得心中酸楚难言,长叹一声道:‘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2]。“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出自唐代诗人崔道融的《梅花》,意思是北风如果能够理解梅花的心意,就请不要再摧残她了。而在这里的“北风”指的是后宫之间的争斗。甄嬛把自己比作孤寒中的梅花,坚韧顽强、傲然独立。不再祈求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求远离争斗平淡老去。甄嬛在此时已经是皇上的妃子,受这个身份的制约,她不能直白的表达出自己的真正愿望,只能通过委婉、含蓄的方式,间接的表达出自己渴望一段真正爱情的愿望。甄嬛把自己对未来无限的遐想都蕴蓄在这有限的三个愿望中,简练的语言却蕴含着无限的信息,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语言具有多层含义性。通过“言外之意”我们更能体会到每个人物的个性特征,也能更准确的理解文学作品的主旨。制造言外之意是一部作品深化主旨的手段。在一部优秀的作品中,大到篇章结构,小到段落字句都委婉的透露着作者的情思、人物的性格。不同的人对相同的句子有着多层次的解读。而组成这些话语的核心是词汇,在《后宫·甄嬛传》中,一个词汇,也有多层意义。比如“聪明”这个词。安陵容对皇后娘娘说:“娘娘也累了,不如早些休息。”皇后:“和祺贵人说话确实累,可你不同,你聪明。”这是第一个聪明。皇后接着说:“……服侍皇上不需要聪明,只要长得漂亮,这样的人却只会分宠而不会专宠。”这是第二个聪明。“所以本宫喜欢你,不是最美,可你聪明乖巧,忠于本宫。”[2]这是第三个聪明。第一个“聪明”是说安陵容了解皇后,凡事不用说的那么直白,一点就透。第二个“聪明”是指如甄嬛般满腹诗文、博古通今。这第三个“聪明”主要侧重于安陵容的听话,只要是皇后吩咐的事情,她都会尽力去做。皇后夸安陵容聪明,并不是说她有多么高的智商,而是说安陵容了解皇后,深知皇后的心思,不用皇后多说,便知道自己应该为皇后做什么,达到皇后的目的。并且安陵容由于出身卑微、要想在宫中立足,必须仰仗一位有实力的有地位的宫中之人,而这个人,便是皇后。她需要皇后指点、给她机会,也因此她更容易让皇后驾驭,为皇后做一些不符合她自己身份地位的事情。所以皇后喜欢她的“聪明”。皇后希望安陵容为自己所用,但她有话不直说,而是通过这种旁敲侧击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真正的目的。

(二)话语蕴藉一句多义,模糊朦胧

含混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另一个典型形态之一,展示了文学话语中歧义、多义等现象,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藉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也就是说,读者阅读文本时可能感到其中含蕴着多重不同意义,有多种“读法”。安鹂妃事败,被囚禁于景春殿,甄嬛的哥哥探视后回来告诉甄嬛说安鹂妃对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让我告诉你‘皇后,杀了皇后”。[2]这句皇后杀了皇后,最初,甄嬛只是以为安鹂妃一直被皇后左右,所以恨极了皇后,在临死之前,希望甄嬛能够帮自己杀了皇后,报仇。这是对“皇后杀了皇后”这句话表面意思的理解,而实质,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是给甄嬛以暗示,告诉甄嬛当今皇后亲手杀害了纯元皇后。也算是日后扳倒当今皇后的一个极大有利武器。“皇后杀了皇后”这句看似是单义且确定的语言却蕴含着多层不确定的意义。两个皇后,是分别指当今皇后和纯元皇后?还是都指当今皇后?这就是语言的模糊性,要读者根据已有的线索、环境、及人物性格进行分析。当甄嬛初次听到这句话,只从表面以为安鹂妃是要自己杀了皇后,可以保全自己也可以为安鹂妃常年受其左右报仇。但当她知道真相后,才明白当日安鹂妃是在给自己暗示,告诉她是当今皇后亲手杀了自己的妹妹。简单的一句“皇后杀了皇后”其实却蕴含了多层含义。

文学作品中的模糊朦胧性给读者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当皇上问:“他……究竟是不是朕的孩子?”甄嬛答道:“当然,天下万民都是皇上您的子民。”[2]我们都知道皇上问的是,孩子是不是他自己的亲生骨肉,但甄嬛却没有从正面、直接地告诉皇上,而是说天下的人都是皇上的子民。那这个孩子到底是不是皇上亲生的?稍加分析就可得出结论,这种话语的歧义性使结果不言自明。“天下万民都是皇上您的子民”也就是说不管这个孩子是不是皇上亲生的,他都是您的子民,也就是您的孩子。甄嬛碍于身份,不能直接回答这个犀利的问题,这种具有模糊、朦胧的话语既指出了孩子是皇上的孩子,但同时又暗含了另一个问题,只因皇上是一国之君,这个孩子才是皇上的,读者在阅读这处时会有多种理解。所以,含混不是晦涩难懂,而是一种合理模糊,产生文学艺术特有的模糊朦胧的效果。

三、话语蕴藉在《后宫·甄嬛传》中运用的好处

《后宫·甄嬛传》向我们展示了后宫这样一个大环境,在这个后宫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都有自己想说,但又不能说直接说出口的话。这时就运用了话语蕴藉,后宫之间嫔妃众多,矛盾自然也不少,但各自顾及身份,又不能直起冲突,所以都是采用曲折,委婉的方式间接的表达自己的目的及想法,也就是言外之意。言是我们所感受到的,意也就是需要思考同时也是真正想要表达的。说话人明白自己所说的真正意思,听话的人根据这表面的话推理出其本人想要表达的真正目的。在后宫中,每个人都身份显赫,但身处在一个人心狡诈的环境中,有时候为了保护自己难免会不择手段、残害他人,这便是不想被旁人所知道的事情,运用话语蕴藉,含蓄有余、朦胧模糊,既含蓄的与人交际、隐藏自己的秘密,也可以不被他人知道自己阴险的一面,保全自己的面子。这不仅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还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刻,特点更为鲜明,深入广大读者的内心同时也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始终牵引着读者一直阅读下去,找到每一不幸事件的真相,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给了读者无尽的猜想。

四、结尾

流潋紫的《后宫·甄嬛传》展示了宫廷中,后宫女人为了争得皇上恩宠,巩固自己地位、为了家族、为了个人,而不断相互残害的各种手段。在整个作品中含有多种言外之意、一句多义的对话,他们多运用了委婉、含蓄、曲折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交际目的和意图,使对话含有丰富的含义。委婉、含蓄的语言富有丰富的言外之意,体现了复杂的人物情感,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通过对人物对话言外之意以及一句多义的设计,让我们深深感到语言的魅力[3]。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运用着或多或少的话语蕴藉手段,只有这样才更能体现出这部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注释:

[1]《论词随笔》【M】清代沈祥龙

[2]《后宫·甄嬛传》【M】流潋紫 浙江文艺出版社

[3]《后宫·甄嬛传》【D】人物对话言外之意的语用分析 陈小宇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猜你喜欢

甄嬛传后宫含蓄
含蓄和夸张、“隐秀”和“夸饰”
含蓄三义
一个易拉罐引发的后宫戏
后宫正传
王士禛 汉诗에 나타난'含蓄'의 미학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甄嬛传》在美遭吐槽
憧憬含蓄是一种收藏
中医护理干预产后宫缩痛的效果分析
《后宫·真烦传》专题之女帝家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