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中传统哲学思想的体现
2015-05-09张晓芮
摘 要: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中国的艺术,其深刻的文化内涵皆是传统哲学思想的渗透。中国书法中用笔、用墨、结构、布白的表现手段,通过点画运动表现情感,生动体现了艺术的辩证法。中国书法用色彩纯粹且内涵丰富的黑白两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的代表性艺术。
关键词:中国书法;阴阳之道;天人合一
作者简介:张晓芮,广西师范大學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书法方向。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2--01
中国书法作为承载中国历史文化的时间与空间的特殊载体,与中国文化互为表里,其核心价值也必然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密切相关。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即一切事物本身皆包含内在矛盾,是事物运动中的矛盾统一。
中国书法中用笔、用墨、结构、布白为表现手段,通过点画运动表现情感生动体现了艺术的辩证法。纸白墨黑,落笔便见阴阳之分,用笔上的俯仰、方圆、抑扬、长短、粗细、刚柔、虚实、大小、枯润、浓淡、欹正等变化;空间构成上疏密、大小、开合,通过计白当黑、刚柔相济、参差错落、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全局的平衡。
孙过庭《书谱》云“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鉤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豪端,合情调于纸上”;“乍刚柔以合体,忽劳逸而分躯;或恬澹而雍容,内含筋骨;或折挫槎枿,外曜峰矩芒”。
欧阳询在《传授诀》里写道:“凡书字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则形枯,复不可肥,肥则质浊。”
中国书法用笔的速度与节奏,方与圆,藏与露,中锋与侧锋,涩与疾,用墨的润与燥干湿,笔意的沉着与痛快,稚拙与流畅,无一不体现“阴阳合和”的对立统一规律。“中锋用笔,侧锋取势”的书写“策略”与中国古代兵法“以正谋,以奇合”契合。“方圆兼备,藏露有秩;忽涩忽疾,将枯将浓”等,无不讲求阴阳平衡,以其达到气血调和、刚柔并济。是书法契合阴阳统一的基本体现。
书圣王羲之《议书》:“二字合为一体,并不宜润,重不宜长,单不宜小,复不宜大。密胜于疏,短胜于长。作字之体,须道正法。字之形势,不得上宽下窄。不宜密,密则如疴瘵缠身,不宜疏,疏则如溺水之禽,不宜长,长则如死蛇挂树,不宜短,短则如踏死虾蟆。此乃大忌,不可不慎。”
孙过庭《书谱》:“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中国书法的结体要求点画之间要恰到好处。倚正向背,纵横呼应;点划呼应,顾盼有情;以柔克刚,以刚扶柔;长短得当,收放有度,这也就是书法中的阴阳和谐。在字势上,重心平稳的基础上,力求倾侧变化,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阴阳合和。这是书法结体的普遍法则,也是书法中普遍的对阴阳协调统一的表现形式。
崔瑗《草书势》: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中规。抑左扬右,望之若欹。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或蜘蛛点蝻,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畜怒怫郁,放逸后奇。或凌邃惴栗,若据高临危,旁点邪附,似螳螂而抱枝。绝笔收势,馀綖纠结;若山蜂施毒,看隙缘巇;腾蛇赴穴,头没尾垂。是故远而望之,漼焉若注岸奔涯;就而察之,一画不可移。几微要妙,临时从宜。略举大较,仿佛若斯。
崔瑗《草书势》一方面说到“方不中矩, 圆不中规”,指出草书打破了篆隶对称平稳的制约;另一方“就而察之,一画不可移”,表明草书有着“一画不可移”的规则。这也体现了中国书法中自由与规律高度统一的自身要求。
蒋和《学画九论》:“章法之妙,其行间空白处,俱觉有味。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
中国书法在章法上讲究“计白当黑”,以不写为写,无中生有,有中还无,“寂然凝虑,思接千载”,这就是意象思维所创造的审美意境。“白”所表现的空间意象不仅是为了突出“黑”所表现的主体,而且承载着意境思维伸向宇宙空间无尽的遐,形成由“白”发散的多层的丰富想象。中国书法超凡脱俗的风神气韵在于中国传统哲学精神的渗透。其中的阴阳对立统一,使心神产生一种通透的境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超越了一般的审美范畴。
书法发展至汉代,结束了古文字的时代。东汉时期蔡邕的《篆势》中“神采”一词亦现,虽然已经超脱了形质,此之后其理论支点就渐渐由“势”与“力”上升到生命意识的审美散发。到了晋朝,书法的境界被“骨”“肉”“筋”所取代,正所谓“善笔力者多骨”,这种由象到意的过渡形成了人格本体的审美高度。晋之后南朝书论把本体的感知提升至“妙”的审美境界,追求一种超脱的审美体验。至唐代,张怀瓘极力推崇“神采论”冲出“法”的禁锢,首次创立“神、妙、能、”的书法审美等级形式,完成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支撑的完美契合。
所谓“心正则笔正”,“作书先作人”。学书者若要贯通与书法之间的情感,便要领会天地万物的阴阳对立统一。蔡邕在《九势》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力,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这里所说的阴阳即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而阴阳的对立与统一作用于书法,便是书法的奥妙所在。书法气韵中孕有“动若山河,静若止水”的心绪涌动,慰人心藉。暗藏“行云流水,跌宕有致”。“拙生巧意,连绵不绝”,使自己融于天地自然,物我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便是对书法艺术风神气韵终身追求,也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贯穿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