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03年教育部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学术发展力计量研究
2015-05-09赵俊芳
□ 赵俊芳 施 婷
2003年2月教育部为回应中央“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精神下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即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该计划选题主要针对基础研究、学科前沿、创新性研究以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学术发展力主要包括学术生产力与学术影响力,本文指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及其负责人的论文产出与影响。通过分析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学术发展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该计划实施的成效,为国家进一步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参考。目前来看,关于基金项目论文产出的研究早已有之,如高凡、王惠翔等通过调查,使用定量分析,探讨了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1996~2003年4月间基金论文情况和基金论文作者情况[1];姜春林和王续琨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出的管理学论文作了统计分析,认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产出论文在省区间的差异程度大,提出了实现学科交叉、缩小省区科学生产能力的若干建议[2]。目前,尚未有学者从全学科的视角考察某个时期或阶段教育部重大基金项目的学术发展力,故本研究立足于200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以下简称重大攻关项目),通过计量统计研究分析其学术生产力与影响力,揭示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意义,以为国家及教育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一、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学术发展力的研究基础
(一)数据来源与方法
本文于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http://pub.sinoss.net/portal/webgate/CmdNormalList)获取了2003年至2013年的466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总体上,该计划每一年度的立项数量比较均衡,2003年~2008年几乎持平,2009年开始有所增加,2011年立项较多(49项),说明近年来国家对重大攻关项目越发重视。鉴于2003年是重大攻关项目实施的起点,成果较为丰富、完整,故本文将以2003年项目为研究对象,在CNKI数据库检索论文成果的基础上统计分析项目的学术生产力、影响力及实施成效。
(二)2003年重大攻关项目实施概况
2003年获批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总计39项,从地域看,如表2所示,这些项目的立项单位分布在吉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等9个省、市、自治区,东部地区立项比较密集,其中北京最为集中,共获21项,其次是湖北三所高校7项项目中标,上述两个地区高校立项数的总和占该年总立项数的71.79%。究其原因,北京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发达的政治经济水平及高度聚集的研究机构无疑是最具科研竞争力的地区。而湖北是中部地区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数所“985”、“211”高校坐落于此,拥有很好的研究基础。
表1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历年立项情况
表2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立项地区分布情况
在39项重大项目中,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项目由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两所高校共同负责外,其他项目均由一所高校承担,总计有19所高校中标,其中“211”高校18所,“985”(同时也是“211”)高校14所,可谓名校云集。如表3所示,立项单位主要集中在中国人民大学(10项)、北京大学(5项)和武汉大学(5项),仅这三所高校的立项数即占重大攻关项目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一方面说明上述高校科研能力突出,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研究领域的“马太效应”。
表3 2003年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立项单位分布情况
这些项目普遍融合渗透了多个相关学科,交叉性较强。为便于分析,本文从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及其成果属性等方面对项目成果概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这些项目覆盖面较广,涉及到了绝大部分人文社会学科,其中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管理学、哲学、教育学等五个学科的项目数量相对较多,占总项目数的61.54%。具体分布情况见表4。
项目负责人大多为各学科的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也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及高校管理者。总之,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的中标学校一般是国内一流高校,项目负责人在某一研究领域拥有高深的学术造诣,招标课题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有比较丰富的项目研究经验,这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中投标条件的规定相吻合。
表4 2003年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学科分布情况 单位:项
二、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学术生产力分析
项目的学术生产力通常涵盖了项目本身及其负责人的产出情况,据此本文将分析重大攻关项目下项目负责人的个体生产力、多产作者及项目下整体发文情况。需注意的是,本文在数据处理时只统计了项目下有关期刊论文的产出情况,项目下的专著、研究报告成果形式暂不在本文研究范畴内。
(一)项目下的论文产出
通过在CNKI数据库进行科研基金检索,可以统计出各项目的论文产出情况,其中含有个别涉及一稿多投的文章,具体数据见表5。2003年获批的39项重大项目共产出论文1 076篇,项均产出论文27.59篇,项目产出论文总量超30篇以上者共16项,占总数的41.03%。其中李维安主持的项目“中国民营经济制度创新与发展问题研究”(03JZD0018)以98篇的产出量高居榜首,“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03JZD0028)以75篇论文产出居次,“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03JZD0029)紧随其后,产出论文72篇。
在上述一千余篇论文中,CSSCI来源期刊论文(以下简称C刊论文)共计587篇,占总发文量的半数以上。项目“中国民营经济制度创新与发展问题研究”(03JZD0018)的C刊发文量同样占居优势,另有24项项目的C刊论文比例超过50%。发文量是评估项目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项目的高产出特别是C刊论文的高产出说明研究人员能够致力于招标项目开展研究,充分挖掘,成绩斐然。
(二)项目下的多产作者
多产作者作为项目研究的重要支柱,其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项目的完成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项目在首席专家牵头的基础上,聚集了一批居国内领先水平的学者协同研究。经统计,2003年重大攻关项目产出的1 076篇论文中,共有862位作者(包括所有署名作者),大约半数项目吸纳了20位以上学者,个别项目涉及署名作者多达90余人。为便于统计分析,本文对论文合作者只选取第一作者。结果显示:独著和以第一作者发文的共503人,在这503人中发文量为1篇的作者超过50%,发文量2篇及以上者相对较少,发文量7篇及以上者更是少之又少,故本文拟将发文量7篇及以上(含7篇)的23位作者认定为多产作者。这些作者发文量较大,且有较大的影响力,是项目研究中的骨干力量。
表5 2003年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论文产出情况
由表6可知,不少学者在项目研究中脱颖而出,其中“国家公共危机安全管理系统研究”(03JZD0021)的参与者唐钧共发文29篇,一人的发文量即占该项目总发文量的64.44%;“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03JZD002)的俞吾金、“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问题研究”(03JZD0017)的宋冬林在其项目下发文近20篇,项目负责人李廉水、李维安、冼国明、刘海峰等人均在多产作者之列,他们的研究成果为解决社会重大问题、回应社会需求作出了重大贡献,其研究热情营造了很好的学术氛围,带动了所在机构、学科的学术发展。
(三)项目负责人学术生产力
项目完成质量一般取决于整个项目团队的配合与协作,但项目负责人在项目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研究成果能够直接反映项目的完成质量。2003年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共由40位首席专家承担,其中陈先达、王利明、刘伟、邓大松、袁桂林等十位专家在2003年~2013年间曾两次承担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更有学者三次中标。由表7可知,立项后03JZD0023项目负责人产出最多,共发文394篇;03JZD0034和03JZD0011两个项目负责人分列二、三位,分别发文186篇和181篇;03JZD0034项目负责人的CSSCI来源期刊发文量亦居于前列,其立项后C刊发文量占CNKI总发文量的84.95%。项目下03JZD0014项目负责人CNKI发文量最多,共24篇;03JZD0019项目负责人CSSCI来源期刊发文量最多,高达18篇。18位负责人在项目下发表C刊论文比例达到70%以上,这说明其项目研究成果拥有较高品质;25位负责人项后5年与项前5年发文总量的比值超过1,立项后单位时间内项目负责人的学术生产力有提升,03JZD0024项目负责人项后5年发文总量为项前的7.80倍。此外,不少负责人以专著为主要成果形式对项目主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如03JZD005负责人的《我国民法典体系问题研究》、03JZD0030负责人的《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和03JZD0039负责人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等等。上述研究成果反映了项目首席专家拥有很高的研究能力及实施项目的经验;而重大攻关项目也对首席专家产生重大影响,重大攻关项目凝结了首席专家的研究方向与新知识生长点。
三、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学术影响力分析
引文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论文的质量、创新性及延展性,美、英等国的评估机构均以汤森路透数据库的被引频次、高被引文数量作为考量学术影响力的主要指标,被引频次越高意味着学术影响力越大。
(一)项目下的论文总被引
2003年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下产出CNKI项目论文1 076篇,总被引18 092次。从表8可知,产出论文被引率达到100%的项目有12项,达到90%以上的24项,达到80%以上的33项,项目下的绝大多数论文均有被引,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传播力。项目“中国民营经济制度创新与发展问题研究”(03JZD0018)与“我国农村与农民问题研究”(03JZD0031)在发文量领先的同时总被引频次也分居一、二位(分别为3 472次、2 510次),表明这两项目成果“量”有规模、“质”有品位,整个研究团队的科研实力十分突出。“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03JZD006)篇均被引量较高,达170.40次,最高被引论文《刑事和解初探》被引688次。此外,项目“中国民营经济制度创新与发展问题
表6 2003年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多产作者
项目编号 多产作者及发文篇数 合计占项目总发文量的比例03JZD002 俞吾金19 19 35.85%03JZD0013昌忠泽9 9 64.29%03JZD0014李廉水8 张昕7 15 28.30%03JZD0015廖杨7 7 41.18%03JZD0017宋冬林16 16 48.48%03JZD0018邓宏图8 郝臣9 李维安10 27 27.55%03JZD0019冼国明8 严兵7 赵果庆9 24 38.71%03JZD0021唐钧29 29 64.44%03JZD0022王晓玲8 8 17.02%03JZD0024刘中民11 11 31.43%03JZD0027欧阳康7 7 23.33%03JZD0028马昊9 9 12.00%03JZD0029杨伊生7 7 9.72%03JZD0031邓大才13 贺雪峰9 罗兴佐7 29 40.85%03JZD0038刘海峰9 王立科10 24 35.85%
数据来源:CNKI数据库,http://epub.cnki.net/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CJFQ
研究”(03JZD0018)与“我国农村与农民问题研究”(03JZD0031)篇均被引频次亦比较靠前。
表7 项目负责人立项后与项目下论文产出情况及立项前后产出对比
表8 2003年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论文被引情况 单位:次
(二)项目下的高频被引论文
表9列出了2003年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所有成果中被引频次排名前10位的论文,其中“中国民营经济制度创新与发展问题研究”(03JZD0018)项目下成果中有2篇论文单篇被引频次达240次以上,“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03JZD006)和“跨国公司与中国国际竞争力研究”(03JZD0019)项目下各有1篇论文单篇被引频次达240次以上,“我国农村与农民问题研究”(03JZD0031)项目下涵括4篇较高频被引论文,其学术影响力毋庸置疑。
此外,由于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涉及多个学科,各学科学术交流平台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项目的学术影响力产生影响。为更客观地分析、研究不同学科背景下的项目学术影响力,本文从学科分类的角度以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管理学和教育学四个学科为代表进一步透视高频被引论文。在与经济学相关的六个项目中,“跨国公司与中国国际竞争力研究”(03JZD0019)表现最为突出,项目下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均位列第一,单篇最高被引达到274次。马克思主义学科内,“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03JZD002)项目下总被引频次最高,“网络思想教育研究”(03JZD0037)虽发文量不多但总被引频次紧随其后,发表的14篇论文全部有被引,篇均被引频次37.64次,单篇论文最高被引158次。在涉及管理学的项目中,“中国民营经济制度创新与发展问题研究”(03JZD0018)几乎在各项指标上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四个项目,论文被引率为93.88%,单篇论文最高被引达307次。教育学科的四个项目中,“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03JZD0038)在项目发文总量上领先(共产出53篇论文)的同时,总被引达443次;“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研究”(03JZD0033)则在篇均被引频次上比较突出,以篇均被引43次位于四项目之首,单篇最高被引达到93次。表10列出了四个学科内的最高被引论文。
表9 2003年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被引排名前十的论文 单位:次
表10 2003年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部分学科最高被引论文
高频被引论文之所以拥有如此之高的学术认可度与影响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发文主体学术视野开阔,具有较强的扑捉社会热点问题、驾驭材料、剖析问题本质的研究能力,善于发现、总结新的概念或理论前提,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并能根植于国家及社会的需求提出极富可行性和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如《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选择与制度保障——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建议》一文基于对湖北农村“留守儿童”及进城务工子女上学问题的专门调查及全国其他省市的调查研究,对农民工子女的数量规模、分布结构及教育状况进行全面深入分析,该文不再拘囿于以往的研究范式,将项目研究建基于政策制度,认为“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本身是现行的户籍制度及城乡二元化政策的产物,同时受现行的学籍管理方式、学校考评制度以及经济社会非均衡发展的影响”,提出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的保护,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消除歧视、促进公平,要“放开城市公办学校,农民工子女根据居住地就近入学”、“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工子女上学扫清制度障碍”[3]。《规模扩大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也是一篇从问题出发、以数据事实说话、极富思想性、理论性、创新性的优质论文。该文发现在不考虑高等教育内部质量分层的情况下,城镇居民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均等化程度在九十年代有了显著提高,在学费高速增长的情况下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程度亦无恶化;而考虑高校分层后结论则大不相同,本文以全国范围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学生为样本,从职业出身、教育背景两个变量出发构建了“职业指数”和“教育指数”两个变量以考察入学机会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把高等教育内部分层考虑在内时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更倾向于经济背景好和社会地位高的家庭子女,获取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与生源地、家庭经济背景、父亲职业状况具有显著的相关性[4]。该实证研究在不同层面为拉夫特瑞的“最大化地维持不平等”假设和卢卡斯的“有效地维持不平等”假设提供了解释性依据,并提出通过公共政策控制和弱化代际影响程度。
(三)项目负责人学术影响力分析
从表11可知,项目负责人不仅学术产出较多,而且由于重大项目能够回应较强烈的社会需求,并试图对重大理论做出回答,故立项后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广为学界注意,论文被引率较高,其中17位负责人立项后论文被引率超过80%,其项目下论文几乎全有被引。立项后03JZD0018和03JZD0031两个项目负责人的篇均被引频次表现出色,分别达到39.14次和35.76次,其总被引为4 188次和3 683次,总被引量分列二、三位。03JZD006项目负责人立项后单篇最高被引领先,达702次。此外,03JZD006、03JZD0018和03JZD0031等项目负责人在项目下亦有突出表现,不仅总被引频次较高,项目下论文篇均被引频次也达到100次以上,分别为259次、140.17次和125.33次。首席专家卓越的学术生产力与影响力在学界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高产出、高影响力负责人与高质量项目基本呈对应关系。
四、契合性
契合性可以反映项目下成果与项目本身的关联性,可以通过项目主题关键词与项目下成果关键词的关联性或匹配度进行判断。目前,教育部重大项目主题尚未释出关键词,故本文将依据项目主题内容将其分解为若干关键词,再通过运行CiteSpace调整相应阈值析出所有项目下研究成果的关键词,将两者关键词进行匹配对照。一般而言,项目成果关键词与项目主题关键词的契合性越高,表明项目成果与项目主体内容的关联性越强,项目执行程度与实施质量越好。以项目“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03JZD0029)为例,该项目的关键词可分解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心理素质”要素,而由软件析出的项目成果关键词主要集中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大学生”、“应对风格”、“心理健康”、“发展特征”等,其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心理健康”与项目高度契合。再如“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研究”(03JZD0027),其核心为“民族精神”,而成果关键词中“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民族意识”等均与项目有着密切联系,这表明研究人员能够围绕项目的核心内容开展研究,项目契合性较高。
表11 项目负责人立项后及项目下论文被引情况 单位:次
由表12可知,大部分项目研究成果与项目有较高的契合性,“中国民营经济制度创新与发展问题研究”(03JZD0018)成果中频次居前十的关键词与项目主题分解后关键词的匹配率达75.38%;“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03JZD0022)、“构建学习型社会研究”(03JZD0032)、“跨国公司与中国国际竞争力研究”(03JZD0019)等三个项目的研究成果与项目间的匹配率均超过65%。为客观评价项目负责人的研究成果与项目本身的契合性,我们就项目负责人项下论文的所有关键词进行统计,03JZD0024、03JZD0016、03JZD0018和03JZD006等项目负责人的研究成果与项目匹配率较高,均达到60%以上,其研究内容与项目主题契合性较高。另有部分项目负责人虽在项下发文不多,但切中主题,因此也表现为高契合性。此外,一部分项目主要以学术专著或研究报告的方式实施项目,未在本文统计评价之中。
近年来,随着项目背后资源竞争的不断加剧,项目及项目制在学界备受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项目在中央和地方各项公共事务的治理过程中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作为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打破了原有“学术单位制”的行政束缚,以项目目标为中心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聚焦学科建设及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上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并由此产生了大量富有前瞻性和影响力的成果,为中国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于200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学术发展力的实证研究表明,项目覆盖了14个人文社会学科,承担单位主要集中在“985工程”及“211工程”高校,且从地域上看,高校云集、科研条件成熟的北京具有较大竞争力,项目负责人则多为相关领域的杰出专家。2003年获批的39项重大项目共产出论文1 076篇(含C刊论文587篇),总被引达18 092次。多数项目下论文“量”与“质”兼备,并且与项目本身的契合性较高。这些成果不仅为学科发展开拓了新领域,还为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咨询服务,可谓影响巨大。而首席专家卓越的学术生产力与影响力在学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高产出、高影响负责人与高产出、高影响项目基本呈对应关系。但项目评估应加强项目契合性方面的评估,处理好成果数量与代表性成果之间的关系。
表12 项目及项目负责人成果契合性分析
注:“频次排名前十的关键词”以CiteSpace运行结果为准,如遇频次相同,统一截止到降序排列的第十个关键词。部分项目成果较少,提取的关键词不满十个,此处以实际数计入。
[1] 高凡,王惠翔.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基金论文产出力调查研究与定量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4(10):12-16.
[2] 姜春林,王续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出管理学论文的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05(9):1345-1348.
[3] 项继权.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选择与制度保障——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建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3):2-11.
[4] 丁小浩.规模扩大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2):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