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乙二醇/膨胀珍珠岩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015-05-09温虹魏婷郑柏存许芳芳

新型建筑材料 2015年6期
关键词:珍珠岩聚乙二醇熔融

温虹,魏婷,郑柏存,许芳芳

(华东理工大学 体育新材料研发中心,上海 200237)

0 引言

随着全球工业飞速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应用节能材料是解决能源问题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相变材料作为无能耗自调温节能材料具有一定的优势与市场,大量地运用相变材料达到节能环保和提高能源效率的目的。相变储能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很多,主要体现在相变储能维护结构、供暖储热系统、空调蓄热系统、用于混凝土、石膏板等建筑材料中[1]。

最常见的相变材料有固-固相变材料和固-液相变材料,固-固相变材料主要是通过晶体有序-无序的结构转变进行可逆储能和释能,如多元醇类和高分子交联树脂。这类材料相变膨胀系数小,无过冷和相分离现象,无腐蚀,可直接加工成型,但因为相变温度较高(多数在100℃以上),而在实际应用中较少[2-3]。固-液相变储能材料,如石蜡、脂肪酸、醇类,成本低、相变潜热大、相变温度范围较宽,但是在相变过程中因为有液相的产生,大大限制了其应用[4-6]。

为克服固-液单一相变材料的缺点,新型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应运而生,已成为储热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7-11]。复合相变储能材料[12]的实质是将固-液相变材料通过与其它材料复合而定形,使其在相变前后均能维持原来的形状(固态)。其复合方法主要有将相变材料吸附到多孔基质中、与高分子材料复合以及采用胶囊化技术等[13-14]。

以聚乙二醇作为相变蓄热材料,具有相变温度适宜、相变潜热大、性能稳定的优点,遴选出膨胀珍珠岩(EP-Expanded Perlite)作为基体搭载材料,采用多孔吸附的方法制备出PEG/EP复合相变材料。采用DSC、冷热循环、IR、SEM等分析手段,分析了不同PEG分子质量配比下和不同PEG质量百分比下的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性能及形态结构。

1 实验

1.1 实验原料

聚乙二醇(PEG),化学纯,平均相对分子质量600、1000、2000,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膨胀珍珠岩:粒径 29.1 μm,比表面积 4.12 cm2/g,SiO2含量 75%;蛭石:密度 100 g/cm3,SiO2含量 40%,优级品;凹凸棒:比表面积 108 m2/g,粒径 6.7 μm;高岭土:SiO2含量 47%,粒径10.4 μm,均为工业级,河北灵寿县博川矿产加工厂;有机改性蒙脱土 OMMT(I30P,d001=1.2 nm)、OMMT(DK4,d001=1.5 nm),工业级,美国Nanocor公司。将以上基质材料干燥至恒重,备用。

1.2 PEG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

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00、1000、2000的聚乙二醇作为相变材料,以遴选的膨胀珍珠岩为载体,采用溶剂蒸发法进行复合。将 EP 加入无水乙醇中,固液比为 1∶20(g∶ml),300 r/min下分散30 min,过滤,80℃下真空干燥12 h。

取所需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溶解于40 ml无水乙醇中,再加入EP,置于摇床中恒温摇晃2 h,转速为300 r/min,温度为60℃。PEG与EP总量为2 g,PEG1000按40%、50%、60%,PEG2000按50%、60%、70%,PEG600按50%配比。搅拌结束后,将反应液置于鼓风干燥箱中,30℃干燥至恒重。

1.3 性能测试

采用DSC-200PC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聚乙二醇/膨胀珍珠岩复合PCMs(PEG/EP)、二元体系PEG600/PEG1000相变温度(峰值)及相变潜热。测试条件为:氮气保护铟校正,温度范围为-20~80℃,扫描速率为5℃/min,液氮冷却。

采用Nicolet 6700红外光谱仪分析PEG/EP复合PCMs冷热循环1000次后的红外光谱特征。测试条件为:KBr压片,光谱范围为 7800~50 cm-1,波数精度 0.01 cm-1。

采用DM-6801A热电偶,测试自然敞开环境下单一EP、PEG1000以及PEG1000以50%、60%配比的PEG/EP复合PCMs的结晶-熔融曲线。

采用JSM-6360LV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PEG/EP复合PCMs的微观颗粒形貌。

2 结果与讨论

2.1 基质材料的筛选

选取比较常用的6种基质材料,与相变材料进行吸附实验。将不同的基质材料与聚乙二醇按1∶1进行复配。充分搅拌均匀后,在80℃烘箱中放置24 h进行干燥。不同基质材料和PEG1000的吸附结果见表1、图1。

表1 不同基质材料与PEG1000的吸附结果

图1 不同基质材料与PEG1000的吸附状态

由表1和图1可以看出,蛭石和膨胀珍珠岩对于PEG吸附效果比较好。因为蛭石和膨胀珍珠岩密度小,比表面积大,因吸附发生在物体的表面上,所以吸附剂比表面积愈大,吸附的能力愈强。膨胀珍珠岩内部为蜂窝状结构,有开孔、闭孔和中空孔3种形态,且膨胀珍珠岩具有价格低廉、孔隙率高、密度小、耐酸碱、无毒无味等特点,因而选其作为基质材料。

2.2 不同组成EP/PEG复合相变材料的DSC分析

分别将制备的复合样品进行降温和升温的DSC分析,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 不同组成EP/PEG降温的DSC分析

图3 不同组成EP/PEG升温的DSC分析

由图2与图3可以看出,PEG二元体系的DSC图谱并非为单一分子质量体系的DSC图谱累加,而是出现2个大小不一的吸热峰和放热峰,可见不同分子质量的PEG混合前后所处的物理状态不同,混合体系内发生了物理变化,使得PEG大分子重新取向、排序,结晶相发生改变。

降温过程中,EP/PEG复合相变材料和单一的PEG相比,相变温度差距不大,所以EP的加入在保证固-固相变体积稳定的前提下,对相变温度和性能的影响不大。对比图2、图3中的 PEG600、PEG1000、PEG2000、PEG600-PEG2000 可以得出,PEG2000的相变温度最高,在30℃以上,同时相变焓也较高,其次是PEG1000,而PEG600-PEG1000,PEG600的相变温度最低,略高于0℃,所以PEG1000和PEG600-PEG1000更适合作为常温相变材料。

对比不同配比的EP/PEG复合相变材料表明,随着PEG含量的升高,相变温度和相变焓均相应增大。升温过程和降温过程的规律基本一致,但是升温过程的相变温度普遍都比降温过程的相变温度要高,因为环境的传热原因,所以从低温环境到高温环境需要更高的相变温度。

2.3 不同EP/PEG复合相变材料的熔融结晶分析

对EP、PEG1000及其复合材料EP/PEG1000进行升温降温的熔融结晶实验,结果见图4、图5。

图4 不同组成EP/PEG的熔融曲线

图5 不同组成EP/PEG的结晶曲线

由图4和图5可见,EP的熔融、冷却曲线均为直接的升温或者降温过程,速率由快变慢,没有相变性能,而PEG1000和EP/PEG1000的熔融、冷却曲线中间有一平衡阶段,升温速率和降温速率都明显变慢,说明其有维持温度稳定的特性。复合相变材料的步冷曲线的平台集中在15~35℃,平台较长,体现出这些共混相变材料的控温能力较好,将这一特性应用于保温材料非常有利。

2.4 EP/PEG红外光谱分析

不同EP/PEG的IR图谱见图6。

图6 不同EP/PEG的IR分析

图7 不同配比EP/PEG的SEM照片

从图6可以看出,复合相变材料(PCMs)的谱峰位置与单一的PEG和EP基本相同,复合PCMs曲线中并未发现新的吸收峰,可见PEG与EP之间没有明显的化学键,两者之间是物理吸附。1055 cm-1处的吸收峰为膨胀珍珠岩中Si—O—Si、O—Si—O和Si—O—A1非对称伸缩振动所致,羟基的红外特征振动吸收峰为3468和1628 cm-1,PEG600要比PEG1000的强度高,由于PEG600比PEG1000分子质量小,羟基的质量百分含量较高,反映到红外光谱图上为该峰的吸收强度较高。

不同PEG/EP的SEM照片见图7。

由图7可见,EP颗粒内部有很多不规则的孔道,孔径较大,且平面层呈明显的开裂状态,片层很薄,为PEG的吸附提供了足够空间。EP与PEG复合后颗粒形貌基本不变,仍保持疏松多孔的形态,片层厚度也较薄,且颗粒周边观察不到有未吸附的PEG。由此可见,PEG已均匀地粘附于EP表面和孔道内,封装效果良好,无泄漏现象发生。

3 结语

通过合理混配不同分子质量的PEG,来得到适合常温使用的相变材料。为解决聚乙二醇易液化泄漏的问题,采用多孔介质吸附法制备宏观固体、微观液体的复合相变材料。具体得到如下结论:

(1)分别将蛭石、凹凸棒、高岭土、有机改性蒙脱土OMMT(I30P)、OMMT(DK4)、膨胀珍珠岩等作为基质材料,对 PEG做吸附试验,从最终的形态得知,蛭石、膨胀珍珠岩粉末分散均匀,对PEG的吸附效果较好,本实验采用膨胀珍珠岩作为载体。

(2)对相变材料PEG600-PEG1000二元体系的相变规律进行研究,根据DSC分析结果得到,PEG600-PEG1000二元体系的相变温度主要在10~35℃,在人体舒适范围内,焓值在120~180 J/g,潜热较大。不同组成EP/PEG的熔融、结晶分析结果表明,二元共熔体系在自然敞开环境下发挥了很好的相变储热/放热的调节作用,有较强的实用性。

(3)通过对相变物质与膨胀珍珠岩载体的相互作用实验,根据DSC、IR和SEM分析可得,EP的加入并没有很大的影响相变材料的性能和潜热,PEG与EP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两者之间为物理吸附,且EP与PEG复合后仍保持疏松多空形态,PEG已均匀地粘附于EP表面和孔道内,封装效果良好。

[1]Parameshewaran R,Kalaiselvam S,Harikrishanan S,et al.Sustainable thermal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for buildings:A review[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2,16(5):2394-2433.

[2]张仁远.相变材料与相变储能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08-130.

[3]叶锋,曲江兰,仲俊瑜,等.相变储热材料研究进展[J].过程工程学报,2010,10(6):1231-1241.

[4]Mehling H,Cabeza L F.Phase change materials and their basic properties[J].Thermal Energy Storage for Sustainable Energy Consumption,2008(1):257-277.

[5]Sharma A,Tyagi V V,Chen C R,et al.Review on thermal energy storage with phase change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s[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09,13(2):318-345.

[6]Sarier N,Onder E.Organic phase change materials and their textile applications:An overview[J].Thermochimica Acta,2012,540:7-60.

[7]Cai Y,Wei Q,Huang F,et al.Thermal stability,latent heat and flame retardant properties of the thermal energy storag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based on paraffin/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composites[J].Renewable Energy,2009,34(10):2117-2123.

[8]王艳秋,金万祥,缪伟伟,等.聚乙二醇/涤纶接枝共聚固-固相转变贮热材料[J].应用化工,2009,38(1):28-31.

[9]Zhang H Z,Sun S Y,Wang X D,et al.Fabrication of 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 based on n-octadecane core and silica shell through interfacial polycondensation[J].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icaland Engineering Aspects,2011,389(1-3):104-107.

[10]Karaman S,Karaipekli A,Sari A,et al.Polyethylene glycol(PEG)/diatomite composite asa novelform-stable phase change material for thermal energy storage[J].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2011,95(7):1647-1653.

[11]Zhang X X,Wang X C,Tao X M.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wet spunthermo-regulated polyacrylonitrile-vinylidene chloride fibers[J].Texile Research Journal,2006,75(5):351-359.

[12]马晓光,张晓林,李俊升,等.相变材料的复合及其热性能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8,16(5):720-723.

[13]Fang G,Li H,Chen Z,et al.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tearic acid/expanded graphite composites as thermal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J].Energy,2010,35(12):4622-4626.

[14]Feng L L,Zhao W,Zheng J,et al.The shape-stabiliz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 composed of polyethylene glycol and various mesoporousmatrices (AC,SBA-15andMCM-41)[J].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2011,95:3550-3556.

猜你喜欢

珍珠岩聚乙二醇熔融
大型LNG储罐珍珠岩在线填充技术实践
高温熔融盐压力容器用Q345R材料的腐蚀性能研究
我国珍珠岩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
膨胀珍珠岩的复合改性工艺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猪胰蛋白酶
sPS/PBA-aPS共混物的结晶与熔融行为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甘露醇在结肠镜检查准备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普拉洛芬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的临床观察
FINEX熔融还原炼铁技术简介
聚乙二醇嵌段长碳链二酸共聚物的合成与酶降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