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2015-05-09李梅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0期
关键词:生物性缝线妇产科

李梅娟

分析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李梅娟

目的 分析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应用在妇产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妇产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 每组38例, 对比组进行传统的细线缝合, 研究组实施生物性可吸收缝线进行缝合,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外观情况和切口愈合, 手术后恶露的时间, 疼痛评估。结果 研究组患者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外观情况、切口愈合以及手术后恶露时间均显著低于对比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疼痛评估中, 研究组患者切口疼痛均属于轻微疼痛, 不用进行拆线, 能够减少疼痛;对比组患者切口疼痛程度均属于中度疼痛, 拆线时疼痛等级为中度至重度疼痛, 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愈合率为92.15%, 对比组愈合率为70.26%, 研究组显著高于对比组, 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应用于妇产科治疗中, 临床效果较好, 手术后愈合效果良好, 能够有效防范手术后的各类感染, 且瘢痕较浅,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运用。

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妇产科;临床应用

妇产科手术在缝合时往往会因为传统丝线缝合不适当造成感染, 引起炎性反应。多数患者都希望手术后皮肤表面瘢痕较浅, 对美观要求高[1]。伴随着外科缝合材料设备的不断进步, 临床上逐渐采取生物性可吸收缝线进行皮内缝合, 弥补了传统丝线缝合的缺陷。其缝合方法由于损伤小, 不良现象发生率较低, 且还具备吸收迅速的特点, 手术后美观程度较高, 瘢痕不明显, 普遍在临床治疗中使用[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的76例妇产科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 各38例。对比组年龄18~46岁, 平均年龄(28.85±4.8)岁;研究组年龄21~47岁, 平均年龄(30.85±3.9)岁。其中羊水浑浊10例, 胎膜早破9例, 剖宫产9例, 早产11例, 卵巢囊肿12例, 异位妊娠15例, 子宫肌瘤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比组使用传统丝线缝合, 研究组采取生物性可吸收缝线进行缝合。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外观情况和切口愈合, 手术后恶露的时间, 疼痛评估。

1.3 治疗效果评价

1.3.1 切口愈合程度评价 可将其分为三级:一级:愈合情况良好, 没有不良现象发生, 缝合后皮肤无明显瘢痕, 美观度较高;二级:愈合情况不良, 切口处产生不良反应;三级:切口处形成化脓、感染等现象, 必须实施切开引流措施,愈合率为一级愈合。

1.3.2 疼痛程度评价 根据视觉模拟评估法(VAS), 无疼痛为0分;轻微疼痛为1~4分, 具体表现为有轻微痛感, 但不影响患者的正常运动和母乳喂养;中度疼痛为5~8分, 具体表现为疼痛较为剧烈, 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母乳不能喂养;严重疼痛为8~10分, 具体表现为疼痛现象难以忍受, 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干扰, 不能进行母乳喂养, 且需要使用镇痛剂[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指标和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切口愈合以及手术后恶露时间均显著低于对比组, 两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疼痛评估中, 研究组切口疼痛均属于轻微疼痛(2.1±0.9)分, 不用拆线, 降低疼痛次数;对比组切口疼痛程度均属于中度疼痛(5.1±1.4)分, 拆线时疼痛等级为中度至重度疼痛(5.8±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各项指标对比( x-±s)

2.2 两组手术缝合后的愈合率和美观程度比较 研究组愈合率为92.15%, 对比组愈合率为70.26%, 研究组显著高于对比组, 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12例患者发生炎性反应, 皮肤美观程度较高, 瘢痕较浅;对比组手术后发生感染现象的有23例, 切口结硬有10例, 美观程度低, 瘢痕明显。

3 小结

妇科手术过程中, 缝合作为一项重要的操作, 患者进行手术后的缝合效果对日后瘢痕的形式有着直接影响, 普通丝线缝合过程中微小的操作很容易引发患者的切口感染。生物性可吸收缝线是生物工程进步的产物, 采取优质生物蛋白合成, 如今在妇产科手术中, 缝合材料通常偏向于使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实施缝合, 其与传统的丝线缝合具备显著优势,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运用。

[1] 伍锦华, 刘宾, 艾玉峰, 等.聚羟基丁酸酯可吸收缝线生物相容性的实验室研究.中国美容医学.2010.2(4):156-157.

[2] 李树根, 王文儿, 刘云, 等.天蚕丝医用缝线在动物模型中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10(3):142-143.

[3] 叶丽萍, 程桂平, 张晋.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及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 8(34):215-21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0.204

2015-01-27]

514400 广东省五华县中医医院

猜你喜欢

生物性缝线妇产科
新加坡Green Mark标准的亲生物性指标研究:基于气候响应视角
试论淡水养殖常见生物性病害与防治技术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缝线抗议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捆扎钢丝结合缝线引导指屈肌腱断端回缩的临床应用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