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

2015-05-09张辉华李濂陈燕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0期
关键词:生儿黄体酮先兆

张辉华 李濂 陈燕萍

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

张辉华 李濂 陈燕萍

目的 对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择210例早期先兆流产的孕妇作为实验组, 另随机选取210例无先兆流产的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不使用任何激素药物, 实验组孕妇给予黄体酮治疗, 之后对两组孕妇围生儿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两组孕妇围生儿的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效果, 能有效改善先兆流产孕妇围生儿的不良影响, 值得在临床大力实践和推广。

黄体酮;早期先兆流产;围生儿;结局

早期先兆流产是妇产科常见的临床疾病, 是发生在妊娠12周前的先兆流产。发病原因主要包括胚胎因素、母体因素、父亲因素、环境因素及孕妇内分泌因素[1]。该疾病常伴随着下腹痛、阴道流血等临床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导致流产或对围生儿结局产生不良影响。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是药物治疗, 黄体酮是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常见药物,对改善先兆流产孕妇的妊娠结局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就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210例早期先兆流产孕妇作为实验组, 另选取210例无先兆流产的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孕妇年龄17~45岁, 孕周5~8周, 平均停经时间(53.29±5.32)d, 其中经产妇147例,初产妇63例。对照组孕妇年龄18~47岁, 孕周5~8周, 平均停经时间(52.24±5.67)d, 其中经产妇151例, 初产妇59例。实验组孕妇通过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B超检查确诊为早期先兆流产, 对照组孕妇无先兆流产现象。两组孕妇均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 且无严重内、外科合并症及凝血功能障碍。两组孕妇体重、年龄、产次、孕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在治疗上予以卧床休息, 禁性生活, 口服维生素E和叶酸, 肌内注射黄体酮注射液20 mg/次.1次/d,治疗时间持续2周, 根据孕妇的检查情况, 若胎儿停止发育或发育畸形, 则应终止妊娠[2]。并对孕妇注意饮食及重视心理治疗。

1.2.2 对照组孕妇孕期不使用任何激素药物, 怀孕期间不宜剧烈运动或过度劳作, 注意膳食营养。

1.2.3 由专业的工作人员对两组孕妇围生儿的结局进行记录和整理, 分析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最后将记录结果汇集成表, 以便研究和查阅, 记录过程保持客观真实, 谨慎认真。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两组孕妇的新生儿体质量、身长、新生儿评分(Apgar) 、剖宫产率、活产儿率、胎儿发育不良率等临床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两组孕妇围生儿的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围生儿结局比较[n(%),±s]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围生儿结局比较[n(%),±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剖宫产活产儿体质量(g)身长(cm)Apgar评分胎儿畸形胎儿窘迫轻度窒息良好实验组21065(30.95)210(100.00)3215.78±459.8749.43±2.53189(90.00)21(10.00)4(1.90)16(7.62)对照组21063(30.00)210(100.00)3220.56±478.3449.29±3.27193(91.90)17(8.10)5(2.38)13(6.19)

3 讨论

早期先兆流产是妇产科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 发生时间一般在第4~6孕周, 导致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是胎盘和子宫蜕膜发育不成熟, 进而使胎儿的发育不稳定[3]。先兆流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 将导致直接流产或胎儿畸形。因此, 对先兆流产现象进行有效治疗, 确保胎儿安全极其的重要, 目前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手段是黄体酮治疗。

黄体酮属于孕激素, 能降低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 抑制子宫收缩, 有利于胚胎及胎儿宫内生长发育, 可以有效预防流产, 为孕卵提供有利的着床条件。在怀孕早期可以为胚胎存活提供一个有利的免疫环境, 胎盘形成后, 可以降低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 保持良好的妊娠状态。黄体酮作为一种有效的保胎方法, 自临床应用以来受到了孕妇及医生的一致青睐,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药物常用的治疗方式是肌内注射或口服, 且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和较高的性价比, 对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闭经现象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 该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率较低, 治疗过程中无染色体异变、肾上腺激素升高、致畸现象等优点,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临床可行性。

但也有部分医学专家认为, 该药物若长时间大剂量的使用会影响药物的有效吸收并对最终的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后果, 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孕妇产生肌肉肿痛、硬结现象, 严重影响孕妇的身心健康和患儿的正常发育。因此, 这要求在治疗的过程中, 要对孕妇进行科学产检, 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给予黄体酮治疗, 以避免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 早期先兆流产孕妇应用黄体酮治疗后其剖宫产率、活产儿率、新生儿体质量、身长、Apgar评分、胎儿窘迫、围生儿畸形率等临床指标与正常孕妇无差别, 故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效果, 能有效改善先兆流产孕妇围生儿的不良影响, 并且减少孕妇在怀孕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值得在临床大力实践和推广。

[1] 杨霄, 曾蔚越, 徐爱群, 等.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3):156-159.

[2] 良艳梅.评价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5):191-192.

[3] 郑丽艳.先兆流产采用黄体酮治疗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探析.吉林医学.2014.35(31):6932-693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0.136

2015-02-02]

526070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生儿黄体酮先兆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2019年福建省围生儿死亡情况分析
先兆流产,别害怕
265例围生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夏困当心中风先兆
黄体酮序贯疗法治疗先兆性流产的临床疗效分析
某省围生儿缺陷病因及引起死亡的原因分析
黄体酮调月经需连用三个月
某市74例围生儿死亡原因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