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药学在干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效果分析

2015-05-09朱瑞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0期
关键词:使用率本院不合理

朱瑞林

临床药学在干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效果分析

朱瑞林

目的 探讨临床药学在干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作用, 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 使用抗菌药物患者90例, 将其分为2012年未实施临床药学的未干预组45例.2013年实施临床药学的干预组45例, 从选药不当、不合理联合用药、无适应证用药、药品更换频繁、用法用量不当等方面, 比较两年度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结果 相对于未干预组, 干预组在实施抗菌药物使用干预后选药不当、不合理联合用药、无适应证用药、药品更换频繁、用法用量不当等5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明显较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药学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干预的措施是有效的,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药学;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90例, 将其分为2012年未实施临床药学的未干预组45例.2013年实施临床药学的干预组45例。干预组中, 男27例, 女18例, 年龄5~72岁, 平均年龄(46.3±9.4)岁, 病程1 d~33年;未干预组45例, 男23例, 女22例, 年龄3~78岁, 平均年龄(42.4±9.2)岁, 病程2 d~35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未干预组患者仅进行一般性抗菌药物用药宣教。干预组患者实施临床药学干预, 具体如下。

1.2.1 建立规章制度 成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专家组, 以本院领导为首, 以药师为主要负责人。根据《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制订出一系列适合本院的管理制度, 涉及各科抗菌药物使用规范、使用率、送检率等。强调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管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尽最大努力取得院领导、相关科室以及医师的大力配合。

1.2.2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临床药师全员参与遏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定期抽查处方和病历, 及时收集抗菌药物使用信息, 对用药指征不明确、使用次数不当、不恰当的合用、剂量过大等不合理、疗程过短或长应用现象, 要时刻予以关注并及时上报[2]。发现个别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 要及时反馈到临床科室和临床医师, 加强抗菌药物的干预措施, 限制使用量过大品种的临床使用, 防止发生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

1.2.3 对药师医师进行培训与考核 采取专题讲座、教学性参观、学术研讨等形式开展培训工作, 宣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由于抗菌药物不属于专科用药, 且种类繁多, 更新速度快, 使得医师缺乏足够的用药知识。对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 不仅能提高其专业知识, 而且提高了医务人员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范的依从性, 更加能够贯彻执行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相关规定[3]。本院对具有处方权的医师进行全员培训, 并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培训方式, 结合国内外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深入普及有关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相关知识, 培训内容包括各类抗菌药物特点以及选用原则、各部位常见病原菌、细菌耐药性和耐药机制等。同时组织培训相关知识考试, 对临床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

1.2.4 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分级管理 结合本院临床实际情况, 根据不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特性, 制订抗菌药物分级使用规定。将抗菌药物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 分级给予不同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一级抗菌药物:有处方权的医师可根据临床情况使用;二级抗菌药物:须经过主治医师审核,并签字后方能使用; 三级抗菌药物:由副主任医师以上或指定专家会诊后方可应用[4]。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强化完善分级管理制度, 对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进行不断更新统计, 有效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1.2.5 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检查反馈 根据本院制订的抗菌药物使用制度, 采取出院病历检查、运行病历监督等形式, 对全院落实执行抗菌药物使用各个方面进行专项检查和考评, 包括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分级管理制度、治疗用药、预防用药及专科抗菌药物用药。根据检查结果写出总结报告,将分析结果反馈给临床并进行沟通, 采取与科室目标管理挂钩的方法, 奖罚分明。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年度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医嘱病历。从选药不当、不合理联合用药、无适应证用药、药品更换频繁、用法用量不当等方面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对于未干预组, 干预组在实施抗菌药物使用干预后选药不当、不合理联合用药、无适应证用药、药品更换频繁、用法用量不当等5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明显较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率比较(n, %)

3 讨论

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在预防与治疗人类细菌感染性疾病方面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 被广泛地应用于全球。近年来, 抗菌药物的队伍逐渐庞大, 造成抗菌药物的普遍滥用, 新抗菌药物的耐药也随之伴行, 使得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日益复杂。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广泛的细菌耐药, 治疗效果下降, 甚至会引起超级细菌的产生,其后果难以想象;其次药物的使用寿命也普遍缩短, 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5]。可见, 临床药学干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势在必行。

本研究结果表明, 经临床药学的干预, 选药不当、不合理联合用药、无适应证用药、药品更换频繁、用法用量不当等5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 本院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得到一定改善。充分说明在干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 药学技术人员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抗菌药的合理使用能减少不必要的医药资源浪费, 同时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徐欣昌, 周长芳, 吴晓阜.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临床药学干预研究及效果评价.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3):288-289.

[2] 彭芳辰, 李颖, 郝杰, 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调查研究.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5):610-612.

[3] 徐文科, 汪魏平, 汪琳, 等.干预前后三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中国药事.2010.24(9):933-936.

[4] 彭鹤, 易靖茹.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干预前后对比分析.中南药学.2012.10(9):713-715.

[5] 张晓鹿, 黄明霞.临床药学服务干预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效果比较.宁夏医学杂志.2012.34(10):1042-104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0.135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抑制或杀灭细菌功能, 常常用来预防以及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是临床使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药物之一。临床对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 一方面为治疗细菌感染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另一方面由于滥用抗菌药物, 造成耐药菌株大量出现的不良影响[1]。促进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化、合理化, 可有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以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因此, 临床药学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在医院管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对有、无临床药学干预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

2015-01-29]

456400 滑县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使用率本院不合理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如何预防磁盘使用率过高?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探讨
不合理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