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8例临床观察

2015-05-09赵永凯鄢文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0期
关键词:热凝臭氧消融

赵永凯 鄢文海

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8例临床观察

赵永凯 鄢文海

目的 探讨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3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2例)和观察组(1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椎旁注射镇痛液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7和30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 及术后1、7 d 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术后30 d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优于椎旁注射镇痛液,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热凝;臭氧消融;效果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日益升高, 临床上治疗其的主要方法有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风险较大, 部分患者存在抵触心理, 而且治疗效果不一;内科保守治疗包括药物、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 并无统一的标准方案。作者近年来使用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具有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 经影像学检查(腰椎和脊髓的CT及MRI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要求行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或椎旁注射镇痛液治疗。排除标准:合并椎管狭窄;中-重度椎间盘突出或脱出;腰椎不稳定者。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152例)和观察组(168例)。对照组中, 男92例, 女60例;年龄25~74岁, 平均年龄(45.2±6.5)岁;病程10个月~10年, 平均病程(16.5±8.2)个月;病变节段共221节, 其中L3~472例, L4~5.107例, L5~S1.42例。观察组中, 男98例, 女70例;年龄26~78岁, 平均年龄(45.3±6.6)岁;病程9个月~11年, 平均病程(16.8±8.4)个月;病变节段共239节, 其中L3~474例, L4~5.117例, L5~S1.4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病变节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后进行。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椎旁镇痛液注射治疗, 方法为患者取侧卧位保持患侧在上, 屈髋、膝, 选择靶椎间盘棘突旁开2.0~2.5 cm处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铺巾后进行局部麻醉, 麻醉满意后以长度为8 cm的穿刺针垂直缓慢进针,触及椎板后标记深度并退针少许, 调整针尖方向外侧倾斜10°~15°再次进针, 突破横突间肌和横突间韧带后接注射器,回抽无脑脊液和血液后注入由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2 ml和曲安奈德10 mg组成的10 ml镇痛液, 住院休息观察7 d。观察组实施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 根据影像学检查确定靶椎间盘, 其中L3~4和L4~5椎间盘采用安全三角入路法穿刺, L5~S1采用小关节内侧缘入路法穿刺, 均在CT引导下进行。患者取俯卧位, 常规心电监护, CT引导下确定穿刺点及穿刺路径。常规消毒铺巾实施局部麻醉后开始穿刺, L3~4和L4~5椎间盘采用15 cm穿刺针, L5~S1椎间盘采用10 cm穿刺针。CT引导下沿着设定的穿刺路径穿入靶椎间盘, 应用射频消融仪沿设定的穿刺路径穿入相应的椎间盘, 射频仪进行电阻监测, 显示在200~300 Ω, 之后分别给予低频(2 Hz)和高频(50 Hz)电刺激, 避免伤及神经组织;靶点射频热凝分别调至60、70、80、90℃, 持续60 s/次,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疼痛反应。射频热凝治疗后沿原穿刺针注入60 μg/ml医用臭氧5 ml, 之后退针至椎间孔, 回抽无脑脊液和血液后再次注入医用30 μg/ml医用臭氧10 ml后拔出针头, 无菌敷料覆盖穿刺点后送回病房, 术后住院休息观察7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7和30 d的VAS评分、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VAS评分方法[1]:用一长10 cm的横线进行评估,两端用“0”和“10”标记, “0”表示无痛, “10”表示最痛,由患者标出位置后测量距离确定评分。

1.4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文献中使用的改良Macnab方法分为 优、良、可、差四个等级[2]。优:疼痛消失、运动功能正常,恢复正常工作;良:偶有疼痛, 可以做轻工作;可:疼痛较前稍减轻, 不能工作;差:疼痛无改善, 不能工作, 需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优+良+可)/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及术后7 d 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术后30 d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与对照组相比,b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cP<0.05

组别例数术前术后1 d术后7 d术后30 d对照组1527.6±1.82.3±0.9c3.7±1.2c4.9±1.5c观察组168 7.5±1.6a.2.4±0.3ac.3.4±0.9ac.3.2±1.0bc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n(%)]

2.3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以及椎间盘炎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在于解除病变椎间盘对脊髓的压迫、缓解疼痛症状, 传统的开放手术容易破坏脊柱的稳定性, 而且风险较大, 极易损伤椎旁的神经组织造成永久性的瘫痪。部分患者对于手术心存恐惧, 愿意选择保守治疗来缓解症状。椎旁注射镇痛液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手段, 它是将糖皮质激素和低浓度的局部麻醉药通过注射器注入局部椎间盘组织来阻断痛觉神经纤维的传导减轻炎症对神经纤维的刺激, 从而缓解下肢疼痛, 效果明显[3]。但是这种方法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明显减弱的趋势, 容易造成病情反复发作, 治标不治本。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 是通过高频电流使组织内的离子产生振动, 从而与周围的组织发生摩擦生热达到切割组织并使之凝固的作用。有研究显示视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能够明显缓解疼痛症状[4]。医用臭氧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 可以消除髓核的化学性刺激和免疫原性从而使病变髓核萎缩, 配合射频消融治疗既可以起到凝固髓核的作用, 又能达到修补破裂纤维环的作用[5]。本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术后30 d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李兆宝等[6]的结果相似,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1] 路鹏程, 黄国志, 吴文, 等.射频热凝靶点消融结合臭氧注射治疗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3):258-261.

[2] 陈玉明, 金格勒.经皮靶点射频热凝联合穿通式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3865-3867.

[3] 夏美华, 曹华.射频消融术结合胶原酶融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5):478-479.

[4] 刘琳, 林明奎, 谢贤和, 等.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甲钴胺静滴治疗难治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1):1899-1901.

[5] 陈大中.射频热凝+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分析.医学信息.2014.27(3):236.

[6] 李兆宝, 黄明勇, 罗君, 等.射频热凝和臭氧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疗效及其电生理评估意义.卒中与神经疾病.2014.21(3):162-16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0.067

2015-02-02]

450000 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猜你喜欢

热凝臭氧消融
消融
文印室内臭氧散发实测分析及模拟
微波热凝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54例的临床观察
射频热凝靶点术治疗不同腰椎间盘变性程度患者的术后观察比较
双面臭氧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肝肿瘤的微波消融治疗
疼痛治疗中医用臭氧的应用研究
臭氧分子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