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2015-05-09刘永强张宇
刘永强 张宇
分析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刘永强 张宇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11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8例。观察组给予人工关节置换治疗, 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开始康复训练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6个月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2个月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0%, 对照组为20.6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固定牢固、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 值得推广。
人工关节置换;内固定;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 临床多采用动力髋螺钉等内固定治疗, 但该治疗方式固定时间长、术后不能尽早锻炼、并发症多[1], 需要探讨新的治疗方式。近年来, 人工股骨头置换技术的发展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2], 且取得了一定疗效。为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本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11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11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8例。观察组男36例, 女22例;年龄62~87岁,平均年龄(76.34±6.5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5~11 d, 平均(4.32±2.34)d;合并高血压32例, 糖尿病15例, 冠心病16例,按Evans 标准分型, Ⅱ型11例、ⅢA型18例、ⅢB型17例、Ⅳ型6例、Ⅴ型6例。对照组男35例, 女23例;年龄63~87岁, 平均年龄(76.98±6.3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11 d, 平均时间(4.24±2.51)d;合并高血压33例, 糖尿病14例,冠心病17例;按Evans 标准分型, Ⅱ型12例、ⅢA 型19例、ⅢB型18例、Ⅳ型5例、Ⅴ型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侧暴露股骨头并截去, 保留1.0~1.5 cm 的股骨距, 取出碎骨片, 固定大转子和小转子, 扩髓腔, 植入假体柄, 确认假体合适后, 注入骨水泥重塑骨缺损, 安装假体头, 缝合切口, 引流, 早期行功能训练(术后1~2周)。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4周后双拐下床。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开始康复训练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1个月、6个月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 ml)住院时间(d)开始康复训练时间(d)观察组5876.19±8.31198.27±21.2117.17±2.3514.52±2.57对照组5894.34±8.21297.16±26.5434.51±2.6796.38±5.25
表2 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观察组58 77.21±7.96a93.41±8.57a96.34±8.75对照组5856.31±6.8776.52±6.5794.53±8.69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58例中, 发生并发症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6.90%, 其中患肢深静脉血栓1例,脑梗死1例, 肺部感染2例。
对照组58例中, 发生并发症1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0.69%, 其中心肌梗死2例, 肺部感染4例, 患肢深静脉血栓2例, 脑梗死1例, 压疮3例。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 P<0.05)。
3 讨论
近年来,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由于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多, 多存在骨质疏松, 如不及时固定骨折, 预后会较差甚至死亡[3]。因此, 对符合手术指征者建议早期手术治疗。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有一定疗效[4], 但容易引起并发症。
本组资料中,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开始康复训练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术后1个月、6个月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经股骨头置换后, 术后可早期行功能锻炼, 恢复快, 并发症少, 这可能是由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用骨水泥进行固定有关, 骨水泥凝固后可起到机械固定效果, 与骨折愈合无关[5], 所以患侧髋关节功能恢复快, 早期可进行功能锻炼及关节活动, 避免了长期卧床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
综上所述,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住院天数, 康复训练时间早, 并发症少, 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但是选择该治疗方法,一定要注意手术指征。一般认为, 70岁以上、有明显骨质疏松表现不适合内固定术, 骨折为粉碎性的转子间骨折患者可选择该手术方法。
[1] 张辉良, 梁俊生, 张洪斌.股骨近端锁定板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7):723-724.
[2] 秦之威.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4):397-399.
[3] 朱道信, 蔡幸健, 杨怿斌, 等.老年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PFN内固定手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临床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3, 6(30):26-28.
[4] 敖沸, 彭小龙, 贾芝和, 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45例.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810-4811.
[5] 邵明, 毕郑刚, 贺胜, 等.人工关节置换与髓内钉固定治疗高龄严重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5):402-40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0.057
2015-02-05]
750006 长庆油田燕鸽湖医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