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在肺部小结节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2015-05-09姚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0期
关键词:形态学低剂量结节

姚刚

CT在肺部小结节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姚刚

目的 研究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肺部小结节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行CT检查的肺部小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别对其行常规剂量CT扫描和低剂量CT扫描, 通过比较两组结节检出结果、辐射剂量比较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低剂量组结节检出数为, 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的,低剂量组权重CT剂量指数(CTDlw)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辐射剂量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形态学扫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低剂量CT扫描肺部小结节, 敏感性更强, 并且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患者易于接受, 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CT;肺部小结节;临床诊断;辐射

CT扫描作为当今主要检查方式, 如何提高其在肺部结节中的诊断效果成为临床备受关注的话题。针对这个问题,特进行本次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本院行CT检查的6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37例、女23例, 年龄37~78岁, 平均年龄(58.26±9.27)岁, 病灶直径在0.8~1.5 cm, 平均直径(1.13±0.24)cm, 以上患者因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异常等症状就诊, 行X光检查后怀疑为肺部结节, 为求进一步治疗行CT检查。以上全部患者无严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无凝血功能异常。该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全部患者为自愿参加此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仪器设备 仪器型号为用Philips Brilliance 64层螺旋CT扫描机。

1.2.2 扫描参数及关键步骤 ①常规剂量组:以上全部患者均先行常规剂量扫描。安置患者于仰卧位, 扫描前, 技师指导患者正确呼吸训练, 即:充分吸气后屏住呼吸/充分呼气后屏气。扫描顺序为肺底至肺尖, 扫描中应控制患者屏气时间, 以免影响测量数据。扫描方法为容积数据扫描, 参数设定为:管电压:120 kV, 管电流:200 mA, 扫描厚度:10 mm;扫描间隔:10 mm;扫描时间:1 s。若发现肺部结节, 则设定不同参数反复扫描5次[1]。②低剂量组:全部患者常规剂量扫描后行低剂量扫描。描方法为容积数据扫描, 扫描顺序为肺底至肺尖。参数设定为:管电压:120 kV, 管电流30 mA,扫描厚度:10 mm;扫描间隔:10 mm;扫描时间:1 s[2]。

1.2.3 评阅及分析图像 图像阅读仪器为图像工作站显示器。纵隔窗观察窗位:40 Hu;窗宽:350 Hu。肺窗窗位:-520 Hu;窗宽:1450 Hu。评阅医师为2名及以上资深医师。评阅后,详细记录结节数量、密度、大小、边缘征象、内部征象、是否合并胸膜凹陷等。

1.3 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结节检出数目和形态学扫描结果。对两组辐射剂量进行效果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将全部数据录入Epidata数据库,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结节检出数目和形态学扫描结果比较 低剂量组结节扫出数目为82个, 常规剂量组扫出数目为5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形态学扫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辐射剂量比较 低剂量组CTDlw和DLP辐射剂量分别为,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扫描结果比较(n)

表2 两组辐射剂量比较(s)

表2 两组辐射剂量比较(s)

注:与常规剂量组相比,aP<0.05

组别管电流(mA)扫描范围(mm)CTDlw(mGy)DLP(mGy/cm)低剂量组102~.25.22±3.13a.1.48±0.21a常规剂量组2002~4187.18±22.319.24±0.52 χ2/t56.166112.77 P 0.0000.000

3 讨论

肺癌诊断主要包括肿瘤标志物检测、X线检查、CT扫描。肿瘤标志物属于有创操作, 检测方法复杂、漏诊率高, 不适合人群监测;X光片敏感度偏低, 确诊率相对不足, 随着CT技术的发展, 目前已成为影像学检查的主要手段。CT低剂量扫描技术最早被Naidich于1990年提出, 他认为虽低剂量扫描会增加图像噪音和纵隔伪影, 但不影响其正常呈现肺组织及相关结构, 病变特征仍可清晰显现[3]。由研究结果可知,低剂量组检出结节数目明显高于高剂量组, 这主要与以下机制有关。普通剂量CT扫描因受呼吸运动的影响, 极易造成肺部病灶遗漏。此外, 因肺部病变和空气对比度较高, 并且患者可通过20~30 s的屏气时间完成整个扫描过程, 大幅度的降低了因呼吸运动不和谐造成的层面连续性差的问题, 减少了大血管波动和心脏跳动造成的伪影, 以精确的视野呈现了结节边缘特征和周围结构, 故低剂量扫描敏感度明显高于高剂量。但两组在结节形态学检查上无明显差异, 均可清晰反应肺部结节形态学异常状态。由表2可知, 低剂量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这充分体现了低剂量CT扫描的安全性[4]。

综上所述, 应用低剂量CT扫描肺部小结节, 敏感性更强,并且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患者易于接受, 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1] 张琳, 黄学全.螺旋CT透视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肺部小结节病变中的应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24(6):1149-1151.

[2] 王臣, 嵇鸣, 叶春涛, 等.低剂量CT引导肺小结节活检的应用.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2(4):297-299.

[3] 田巍, 李龙芸, 于桂兰, 等.低剂量CT扫描对于肺内小结节病变诊断的临床研究.癌症进展.2009.3(4):378-385.

[4] 史燕杰, 张晓锦, 李剑颖, 等.多排低剂量螺旋CT鉴别肺结节: 两种重建层厚比较.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8):1477-148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0.041

2015-02-09]

277100 枣庄市立医院

猜你喜欢

形态学低剂量结节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和大脑前动脉分叉的几何形态学相关性研究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FBP重建与iDose4IR在肺癌低剂量筛查中的对比研究
医学微观形态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对常见血液病诊断的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