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服务新发展研究

2015-05-08李英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知识服务图书馆大数据

关键词:大数据;图书馆;知识服务

摘要:文章分析了大数据的内涵特征、对图书馆的价值,并从增加、嵌入、应用等几个方面论述大数据对图书馆的积极意义。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4-0117-03

收稿日期:2015-03-12

作者简介:李英(1971—),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1大数据概述及内涵

1.1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的理念,要追溯到1980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其《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提到的“大数据”一词。但直到2011年,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提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了”,大数据才迅速成为政府及信息科技等行业关注的热点。图书馆历来是信息新技术、新理念应用的前沿,“大数据”亦不例外。美国等发达国家图书馆已经率先将“大数据”的服务引入到了图书馆中,并进行了实践。然而,关于“大数据”的概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综合已有的学术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这一概念的含义:①大数据是信息资产,他需要新的处理模式才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②大数据还是一个技术概念,是指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目前,大数据技术主要涵盖的领域有:数据采集、数据存取、数据处理、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模型预测、结果呈现等。③大数据是指一种思维,认为公开的数据一旦处理得当就能为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提供答案。

1.2大数据的内涵特征

1.2.1 “大”。 “大” 不仅是指数据规模的海量,更在于他是全面数据、完整数据和综合数据。 “大数据”属于多维数据,对调查对象的全方位全部信息进行了记录,有空间维度上的多角度、多层次信息的交叉复现;还有时间维度上的与人或社会有机体的活动相关联的信息的持续呈现。因而,大数据能够更真实地还原客观世界。

1.2.2“数”。 “数”是指数字化内容。数据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只有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数据才有可能被计算机系统计算、分析、追踪、量化处理。大数据的数据来自多种数据源,是一种综合数据,数据类型繁多,囊括了传统的结构化数据(如数值型、数字型)和新型的海量的半结构、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音频、视频、传感数据、访问日志、网络检索历史记录、Email、社交媒体、图片)。

1.2.3“据”。 “据”是指证据。大数据蕴藏大量前瞻性的预见信息,能为预测提供重要依据,价值巨大。寻找大数据价值需要人们拥有全新的大数据思维,具有大数据意识,相信数据会说话。在大数据技术辅助下,开展以数据为基础的理性的实证分析,挖掘数据背后所隐藏的有价值信息,由此去做一些判断、策划、预测,使得人类社会朝着 “智能化”“智慧化” 方向发展。

2大数据给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发展机遇

2.1大数据给图书馆带来丰富的信息源

大数据时代,万物皆可测量,全世界数据每分每秒都有产生,数据量达到海量,数据来源分布十分广泛,如有关业务流程的社会大数据、个人大数据、科学大数据等。这些数据与科学政治社会经济军事等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开发和利用这些数据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对人类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数据获取大多是免费的。对图书馆而言,收集和存储这些数据,不仅可以丰富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大数据源和创造信息价值;还可以利用数据中富含的用户信息行为数据了解用户需求,指导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创新信息服务、扩大信息服务范围和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2.2大数据技术提升了图书馆服务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传统的数据库服务平台和传统的IT架构技术无法满足大数据的数据管理、数据应用及数据服务的需求。同时,随着用户素质的提高,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了,用户要求图书馆提供更多的知识服务。

大数据技术给图书馆知识服务带来服务平台的升级,不仅提供了数据获取、存储、传递的新模式,而且还提供了信息分析挖掘的新手段,对数字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建立新型知识服务引擎。新型知识服务引擎包括资源及学术搜索引擎、资源及服务推荐引擎、知识服务社区实体(包括用户及资源)行为智能分析引擎、用户知识需求预测引擎及多维度信息资源获取、组织、分析及决策引擎等。

2.3大数据思维带来了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在数据占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丰富的数据库资源、期刊报纸及读者个人信息 、读者浏览历史,日常工作中也积累了大量与社会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然而一些数据一旦完成了最基本的用途后,数据也会被认为已没有用处而丢掉。从大数据的角度看来,那些沉睡的数据、丢掉的数据有着无比巨大的价值,能产生惊人的效用。比如,来自于读者数据库的浏览检索历史,一个检索命令完成之后,检索词就没用了。然而读者浏览历史能够反映读者的兴趣和关注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商业价值。如“京东出版”的首部图书《大卫·贝克汉姆》,就是京东出版通过对读者浏览史大数据进行挖掘,反向操作,为特定消费群体“私人定制”相关图书。随着大数据的理念深入人心,图书馆人认识到了数据是图书馆战略资源,得数据者得天下,并学着从数据中学习洞察事物发展规律,预测未来。现在,图书馆人一方面加强了对各类数据的收集;另一方面积极深入开展大数据的开发和利用,为数据供应商、出版社和企业等不同群体提供信息资源增值服务,寻求产业联盟,开展与数据供应商、出版社和企业等跨界合作,充实与拓展图书馆自身业务基础,提高个性化服务实力,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李英: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服务新发展研究李英: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服务新发展研究3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服务新发展

3.1增加半结构和非结构数据资源的收藏,扩大图书馆可调用的数字资源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记忆的装置,担负着保护人类文明职责,大数据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是科学研究的基本信息资源。收集大数据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责,大数据也是开展知识服务的基础。目前,图书馆数据库以收藏结构化数据为主,半结构化或者非结构化数据所占比重非常低,而半结构和非结构化数据恰恰是图书馆为用户开展细节服务不可或缺的。一些图书馆开始了探索半结构化或者非结构化数据的收藏道路,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美国记忆”项目,收集整理了照片、手稿、海报、乐谱、地图、录音、动态图像等记载美国历史文化的特藏。在中国CALIS已启动科学数据项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启动了科技报告项目,国家图书馆则启动了国家记忆项目。这些项目为图书馆迎接大数据挑战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大数据环境下,随着大数据产业化发展,对一般图书馆而言,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收集所有的数据。图书馆只许采集两类本地数据,一类是资源性数据。比如科研研究数据,这是本单位科研人员在长期的科研活动中积累的科学数据,是本单位宝贵的数据财富,图书馆有义务采集这方面的数据。另一类是在图书馆产生新的大数据:RFID射频数据、传感器数据、社交网络交互数据、移动互联数据,收集这些包含用户行为的数据为图书馆的精准个性化服务提供参考。

3.2嵌入科研过程,提供知识数据信息服务

大数据推动下,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计算机图灵奖得主Jim G ray提出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以协同化、网络化与数据驱动为其主要特征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本质是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这对科学研究人员的信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科研人员拥有更强的数字化交互式的信息管理能力、海量数据实时的分析挖掘能力、科学数据融汇和多学科协同的信息资源共享能力。然而科研人员研究由于其对信息的发现和分析能力的欠缺,直接导致在数据的挖掘和信息的管理方面面临着挑战。信息的整理和分析是图书馆专业的信息工作者基本职能和强项。图书馆作为为科研服务的重要力量,为迎合科学研究不断变化的新需求,图书馆专业信息工作者应根据科研人员的需要,将信息服务嵌入科学研究工作的数据生命周期中,从其课题选定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为科学研究人员提供评价与预测性信息推送、方案规划信息参考咨询、过程管理与信息重构、专题信息关联性管理等服务,促使科研人员的知识发现和知识创造。

3.3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化的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信息服务一直是图书馆服务追求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也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不再是读者获取信息的唯一中介,如果读者无法从图书馆获得满意的服务就会转向其他信息组织或机构,读者大量的流失将导致图书馆被边缘化的危险,图书馆只有开展精准化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为用户提供满意的、可增值的信息服务,才能够提高用户对图书馆的忠诚度和满意度,留住用户。

通过对大量的用户信息行为产生的数据挖掘,清晰把握用户的信息需求、意愿及知识应用能力,对用户的信息需求以及信息行为偏好进行预测,为读者提供跟踪服务、知识关联服务、先觉性服务,提高用户体验,实现架构以读者个性化服务为核心的信息服务体系。未来,图书馆将进入超个人化时代,为每一位读者提供一个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做出选择的最完备的学习科研生活信息环境, 支持读者追求梦想和分享知识等方面的个体信息需求。同时用户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定制信息、场地、设备和服务;图书馆专业馆员针对用户的个性和特点、需求变化,主动为用户推送他们可能需要的重要资源和服务。

4结语

图书馆服务是其价值体现的核心,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图书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和丰富的数据资源,图书馆人只有提高大数据理念的认知与认同,提高应用大数据技术技能,才能把大数据的思想和理念付之行动,才能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参考文献:

[1]韦晓凯.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工作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2014(1):54-56.

[2]维克尔·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07.

[3]喻国明.大数据的价值及分析技术的关键[J].新闻与写作,2014(4): 1.

[4][7]樊伟红等.图书馆需要怎样的“大数据”[J].图书馆杂志,2012(11) :63-68.

[5][6]陈传夫、钱 鸥、代钰珠.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4):40-44.

[8]杨海亚.提供公共智慧服务: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J].新世纪图书馆,2014(3):10-14.

[9]邓仲华、李立睿、陆颖隽.大数据环境下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4(1):30-34.

(编校:马怀云)

猜你喜欢

知识服务图书馆大数据
图书馆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嵌入心理契约的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从西方国家保护消费者权益政策看用户信息消费的安全管理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