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理于叙道理深

2015-05-08冬日问影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5年3期
关键词:门罗道理讲故事

冬日问影

要讲明一个道理,可以采用直接讲道理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而后者的效果往往会更好。因为,一般来说,故事讲得好,道理就不言自明,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讲道理既可以克服枯燥乏味的毛病,且起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真题回放

201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3年,82岁的加拿大当代短篇小说作家爱丽丝·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很多人来说,爱丽丝·门罗是个陌生的名字。门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妇,“你知道,我是要处理很多家务事的。”但是在过去的大半生里,“我没有一天停止过写作。”门罗说。门罗大量的短篇小说创作基本取材于她所在小镇的平民爱情、家庭生活。

依据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或感悟,以“看似寻常”为题,写一篇文章。

考题透视

与一般的全命题作文给出写作引导语不同,连云港市2014年的中考作文命题先给出一则写作材料,然后给出写作题目。这种“材料+题目”的命题方式,既保留了全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给同学们的写作带来了一些启示。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对这个命题加以解读:

1.结合写作材料正确审题。从字面上不难理解,“看似寻常”的言外之意是“并不寻常”。再看写作材料,爱丽丝·门罗是一个地地道道、寻寻常常的家庭主妇,她每天处理很多家务事,每天都写作,这似乎也很寻常,但她82岁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显得不寻常了,而回过头来再看,她大半生所做的事都是不寻常的了。由此可见,“寻常”与“不寻常”是相对的,它们可能因时、因地、因人或其他的条件的变化而相互转化。因此,我们写作时就围绕着“看似寻常却不寻常”这个主线,以突出“不寻常”为目标进行构思立意、选材组材。

2.抓住关键进行构思立意。“看似寻常”这个题目的外延很宽广,“寻常”可以是指一个寻常的人、一个寻常的物、一件寻常的事、一句寻常的话、一个寻常的动作、一个寻常的眼神等等,但写作的着重点不在于赞美“寻常”上,而是要通过写“寻常”来表现“不寻常”,这才是写作的关键。写作要求里也没有限定文体范围,我们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写记叙文更应该在“寻常”的铺垫上突出“不寻常”的主题,写议论文当然要通过说理来讲明“看似寻常却不寻常”的道理。下面一则素材就证实了这样的道理: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会忽视寻常的事物,认为寻常就是单纯而不屑一顾。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寻常是一种境界,有很多时候恰恰是寻常让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迸发出许多睿智的见解,使我们的心灵受到深刻的洗礼,让我们领略人生的无限精彩。19世纪时,人们制造玻璃的工艺不过关,玻璃里面常常有气泡。而当时只有德国的一家小厂制出的玻璃没有气泡。别的大工厂耗巨资,搞科研,研究来,研究去,也没有研究出个名堂来。后来,那家小工厂公开了秘密,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多了一道工序:用木棍搅拌几下。这是再寻常不过的事,压根儿就不能称作技艺。也正是因为如此,科学工作者们往往不会注意到这种方法,而总是从高深的科技方面去下工夫,结果绞尽脑汁也没有解决问题。

3.联系生活积累选材组材。那么,我们再说说什么是“不寻常”,进而更明确写作的范围。爱丽丝·门罗那样长期坚持不懈,久而有功不寻常;“最美司机”吴斌在被铁块砸中后忍着剧痛完成了所有的安全停车措施,这一系列动作不寻常;一个少年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捡拾一个空饮料盒放进垃圾桶里,这样的少年不寻常;一声“妈妈”的呼唤,对于一个久病的孩童来说是多么的不寻常……总之,“看似寻常”这个题目有很广泛的写作范围,生活中的人或物等很多都能成为我们这次写作的对象。看下面的例文:

七岁那年,我似乎对什么东西都感兴趣。一天,我见爷爷小心翼翼地用布包了一个东西放在床下。布包里到底藏的是什么东西呢?爷爷走后,我就开始行动了,钻到床下,拿出布包,解开布包。噢,原来里面是一个破瓷壶。啥玩意啊!还值得这么藏起来,我拿着瓷壶就和小朋友们玩去了。结果也许你已经猜出来了,我把瓷壶不小心弄碎了。爷爷没有打我,也没有责备我,只是默默地把瓷壶的碎片都收拾起来了。后来我才知道,这瓷壶是爷爷奶奶用了大半辈子的物件,每当想起逝去的奶奶时,爷爷总会拿出瓷壶把玩一会儿。

那时,我已经懵懂地知道,看似寻常的物件,在爷爷的眼里却不再寻常了。

就“看似寻常”这个题目来说,似乎要让我们讲明“看似寻常却不寻常”这一道理,而我们采用的方式既可以是直接讲道理,也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言明道理。且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说明道理的方式效果会更好,值得我们去尝试。

技法点拨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说明道理,其实也就是把道理寓于故事情节的叙述之中,让读者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明白一定的道理,进而得到思想的启迪。用好这种手法,主要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明确叙述故事的真正目的。在运用“寓理于叙”这种手法的时候,首先应该明确讲述故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这样才能为说明道理把握住方向。有一篇题为“看似寻常”的习作,要说明的道理是“母爱是伟大的,在母亲寻常的外表下,对儿子却有一颗不寻常的柔情的心”。文章就通过母子之间的故事的叙述,热情赞美了含辛茹苦又深爱自己的母亲。文章选材不算新颖,但还是能把道理揭示出来。下面的佳作,也是通过叙述偶然一次得到一个女孩默默鼓励的故事,从而让自己明白了“帮助别人也能使自己快乐”的道理。要说明什么道理,选用能说明这种道理的故事,是用好这种手法的基础。

二、把握准叙述故事的侧重点。一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论,而我们要说明一个道理的时候,就要有目的地把叙述的侧重点往所要说明的道理的那个方向引导。同样一座老屋,它可以引起我们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也可以触发我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它可以是封建迷信思想的象征,也可以是沧桑历史的见证者。这些都能在我们叙述故事的时候有所侧重地突出出来。下面的例子也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前几年,政府搞旧城改造工程,奶奶家的老屋就在红线范围内。那天,爸爸妈妈携着奶奶和我回老屋做最后的停留。再也没有清爽空气中风姑娘的浅吟低唱了,只有灼热的空气中机械发出的热浪;蝉儿们也不见了踪影,伴着热浪而来的只有滚滚的轰鸣声;梧桐树也成了“秃头”,上面落满了扬起的灰尘。我走到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石阶路成了一堆粉末,小花也不见了踪影,看到那凄惨的场景,禁不住眼泪决了堤。老屋墙上那个大大的“拆”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丝丝痛楚在我心中汇聚、酝酿、发酵、蔓延……

这时,我才明白,那看似寻常的石阶路是我童年的象征,是静好岁月的载体,它存在于我内心最深处。在我心中,它一直在,一直都在……

三、适时地揭示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寓理于叙”也不完全是叙述完整故事就万事大吉,在适当的时候,也应该把所要讲述的道理明确揭示出来。这样会让读者更明白文章所要讲明的道理。

我坐在凉凉的土地上,不争气地哭了。汗水只一会儿便蒸发了,正像是我有始无终的劳作。我突然意识到了学习和远行,把我和土地拉得太远了,我竟然忍受不了自己本该学会的劳动,还有家人适应了的温度。这一切看似寻常的动作和忍耐,我丢失了,像极了离弃黄土的根。就算是诗意的明媚也换不回我本该有的品性了。我现在只是浮华的花,黄土不知还能容纳我吗?

上面片段写的是“我”参加劳动之后“看似寻常”的深刻感悟,这感悟之中不乏启人深思的道理。再看下面的佳作,开头就把“这看似寻常的一句话,让我的生活每天都阳光明媚”这一道理揭示出来了,文章接下来叙述故事也意在证明这一点。

佳作工坊

看似寻常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一中九(1)班 孙小朋

“你需要帮忙吗?”这是每天都会在我嘴里多次重复的一句话。这看似寻常的一句话,让我的生活每天都阳光明媚。

还记得,那是我刚刚转入这个学校不久的日子,新环境的陌生让我常常不知所措。一次,我左手提着妈妈给我准备的衣服,右手拎着爸爸给我买的学习资料,而背上还背着爷爷奶奶给我买的水果。正当我准备走进教室时,我装书的手提袋掉在了地上,我准备去捡拾,刚一弯腰水果就从背上一股脑地滚了下来。顿时,我为自己的无能而感到羞愧,仿佛此时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我笑。

正当我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个身材娇小的女生走到我面前:“你需要帮忙吗?”此时,我是多么需要别人帮忙啊!但我竟鬼使神差地摇了摇头。女生看到我的拒绝并没有立即走开,而是善意地微笑着看我放下左手中的东西,然后去捡拾地上的东西。当我整理好东西继续走向教室的时候,她也开始转身沿着楼梯上去了。

“你需要帮忙吗?”这一句寻常的话,使我感受到了一个与我并不曾相识的同学所带给我的温暖和快乐。当我放好东西,再次出来准备感谢这位素不相识的女同学时,在楼道里已经找不到她的身影了。

此后我想,接受了一个人的关爱,最好的报答也不一定就是回馈给其物资或当面的赞赏,如果能把他的善意再传递给别人,也许就是最好的报答。从那以后,我就把女孩的那句话挂在了嘴边,无论在哪里碰上了有困难的人,我都会走上去,轻轻地问一句:“你需要帮忙吗?”

如今,每天行走在这风景如画的校园里,沐浴着美好而温暖的阳光,面对着相识的或陌生的同学和老师,总是不自主地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说出“你需要帮忙吗”这样的话。有时,我会收获到一个寻常但带有感激的微笑,或者一个平淡但光明待发的目光,甚至是一句简单的“谢谢”,这就够了。

特色简析

本文紧扣题目写作,用一句寻常的话贯穿文章的始终,阐明了“帮助他人也会使自己的生活每天都阳光明媚”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特别注重故事情节的叙述,把所要讲明的做人道理蕴含在叙述的故事之中,这样比直接讲道理的方式效果还要好。

猜你喜欢

门罗道理讲故事
作家的闲谈
作家的闲谈
坐火车上班的男人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道理
智珠
讲故事
门罗的健康秘诀
喜欢你,有道理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