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2015-05-08郭建起
郭建起
摘要:文章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理论出发,分析建筑结构设计注意的问题,并探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与措施在高层建筑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设计;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前 言
随着国民经济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使得在城市化建设中需要越来越多的建筑设施,建筑结构设计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在此阶段若能对针对安全性进行周密设计,将会有助于整个工程顺利、高质量完工。
一、建筑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关于箱、统基础底板的挑板问题
从结构角度来讲,如果能出挑板,能调匀边跨底板钢筋,特别是当底板钢筋通长布置时,不会因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底板的通长筋。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能降低整体沉降,当荷载偏心时,在特定部位设挑板,还可调整沉降差和整体倾斜,窗井部位可以认为是挑板上砌墙,不宜再出长挑板。虽然在计算时此处板并不应按挑板计算。当然此问题并不绝对,当有数层地下室,窗井横隔墙较密,且横隔墙能与内部墙体连通时,可灵活考虑,当地下水位很高,出基础挑板,有利于解决抗浮问题,从建筑角度讲,取消挑板,可方便柔性防水做法。
2.关于箱、镜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可砍成直角或斜角。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
3.通常情况下,悬挑梁宜做成截面,尤其出挑长度较短时
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變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加大施工难度。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梁。当然,外露的大挑梁,可适当变截面,使感官效果更好些。
4.关于梁、板的计算跨度
一般的手册或教科书上所讲的计算跨度,如净跨的1.1倍等,这些规定和概念仅适用于常规的结构设计,在应用日广的宽扁梁中是不合适的。梁板结构,简单点讲,可认为是在梁的中心线上有一刚性支座,取消梁的概念,将梁板统一认为是变截面板。在扁梁结构中,梁高比板厚大不了多少时,应将计算长度取至梁中心,选梁中心处的弯距和梁厚,及梁边弯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值配筋。(借用台阶式独立基础变截面处的概念)柱子也可认为是超大截面梁,所以梁配筋时应取柱边弯距。削峰是正常的,不削峰才有问题。
5.回弹再压缩基坑开挖
摩擦角范围内的坑边的基底土受到约束,不反弹,坑中心的地基土反弹,回弹以弹性为主,回弹部分被人工清除。当基础较小,坑底受到很大约束,如独立基础,回弹可以忽略,在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附加应力计算。当基坑很大时,相对受到较小约束,如箱基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压力计算,被坑边土约束的部分当做安全储备,这也是计算沉降大于实际沉降的原因之一。
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具体措施
1.建筑地基设计
对高层建筑来说,在抗震设计中,房屋的高宽比是一个需慎重考虑的问题。不仅仅由于该阶段设计过程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后期设计工作的进行,同时,也是地基基础整个工程造价的决定性因素,在这一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也有可能更加严重甚至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要注意地方性规范的重要性问题。由于我国占地面积较广,地质条件相当复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无法对全国各地的地基基础都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规定,因此,作为建立在国家标准之下的地方标准。地方性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能够将各地方的地基基础类型和设计处理方法等一些成熟的经验描述和规定得更为详细和准确,所以,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一定要对地方规范进行深入地学习,以避免对整个结构设计或后期设计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
2.高层建筑不规则性设计
当结构的位移比和周期比超规范规定时,说明结构的抗扭刚度相对结构的抗侧刚度偏小,结构的扭转效应较大。在结构抗侧刚度较大,结构的层间位移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减小结构的抗侧刚度,对楼层中部结构做减法,可取消、减短、减薄剪力墙,减小连梁高度等。当结构的抗侧刚度较小,侧移较大时,可对楼层周边结构做加法,可增大周边构件的刚度。对带裙房高层建筑,带裙房部分楼层的位移比和周期比往往超规范规定。由于裙房高度不高,裙房楼层的绝对侧移值很小,因此可不按高层建筑的侧移控制条件来要求裙房,即位移比可适当放宽。对某些建筑,因功能需要,下部几层为大空间,上部为办公或客房,隔墙较多,上下层刚度差别较大,此时刚度变化处的下一层宜指定为薄弱层,进行内力放大调整。
3.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
高层剪力墙结构是特定的将剪力墙和框架两种结构相互组合,进而形成一种新的体系。那么高层建筑的竖向荷载是由剪力墙和框架共同进行承担的,但是其水平的作用则主要就是由拥有较大的抗侧刚度的剪力墙来进行承担。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仅具有剪力墙较强的抗震能力和较大的刚度,同时还具有框架结构的使用方便和布置灵活的特点,因此能够被广泛的应用在高层的旅馆建筑和办公建筑当中。而高层建筑的水平力也主要是由剪力墙和框架共同进行承担,正是因为剪力墙和框架的共同协同工作,其内力分布和受力状况都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4.高层建筑突出升高结构设计
在高层建筑中由于存在用水(生活用及消防用)及设置电梯的客观要求,因此,位于高层建筑屋顶上的突出升高部分是难以避免的。对该部分由于有地震中的高振型影响,所受地震力相对较大,因此,设计中应设法减轻该部非承重结构部分的重量。同时将该部分的平面位置设置于接近抗侧力结构的刚度中心处,对于结构抗震将是相当有利的。正常情况下,屋顶突出升高部分的设备重量有电梯机房与水箱两部分。由于消防对水压头的要求,水箱常是设置在突出升高部分的中间高度处的楼板上,一般高层建筑中该水箱的重量是比较大的,可达40-60吨,最大为100吨以上。因而由其产生的地震力将是相当大的。为减少此项影响,采用悬吊水箱的做法将是有效的。考虑到高振型的周期极短,同时吊索不能承担剪力,而当吊点的水平位移与吊索的长度相比又为极小时,则对悬吊水箱的全重所产生的地震力甚至是可以略计的。悬吊水箱的自振周期是较长的。常可做到3~4秒以上,此值与结构主体的第一振型自振周期以及地面的卓越周期相比都是相差较大的,与结构高振型的振动周期比将相差更大,因此不会产生合拍共振的现象。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采用悬吊水箱时,吊杆上下宜做成铰接。同时对进水管、出水管及溢流管与水箱的接头须采用柔性软接头处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一个长期、复杂甚至循环往复的过程,任何结构设计过程中的遗漏或错误都有可能使整个设计过程变得更加复杂或存在不安全。因此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必须以精心设计来保证。在设计过程和设计管理过程中,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吴晓琳.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特点[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1)
[2]何辉,吴祖跃.浅谈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与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13)